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到長城非好漢——原來與六盤山有關

 六盤山古稱關山, 又名隴山, 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 故名六盤山。 廣義的六盤山脈地跨陝甘寧三省區, 南起陝西省寶雞市, 隔渭河與秦嶺遙遙相對, 跨甘肅省隴縣、華亭縣, 進入寧夏境內, 最北至海原縣境內。 南北迤邐200餘公里, 在地質構造上隸屬祁連山造山帶東段, 南部與西秦嶺造山帶毗鄰。 山分兩列, 南北走向, 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 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 也是涇河、葫蘆河、清水河的發源地, 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六盤山是黃土高原上西邊的一座年輕山峰, 它是2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運動衝激波的強烈運動, 使地層褶皺斷裂而形成的, 所以山脈陡峻, 溝穀深邃, 岩層斜布不平, 岩縫狹長扭曲, 怪石嵯峨相疊, 裂縫孔洞密佈, 千姿百態, 奇中透秀。

六盤山地理位置重要, 在歷史上頗有名氣。 漢代時, 這裡是中原王朝抵禦匈奴部族入侵關中的蕭關隘口。 歷史進入唐朝之後, 在此山上建有六盤關, 與東麓的瓦亭關遙相對應, 成為“九寨咽喉, 七關襟帶”。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於1227年率軍來這裡消夏避暑, 後來病歿於六盤山中。 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屯兵於此, 且修築行宮, 操兵練武,

至今遺跡可見。 到明初, 大將軍徐達定關中, 曾幾次在六盤山打敗元人軍隊。

六盤山地勢險要, 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蹤跡。 唐大歷年間杜甫《近聞》一詩中:“渭水逶迤白日靜, 隴山蕭關秋天高”。 詩中“隴山”指六盤山。 李白《塞下曲》中:“兵氣天下合, 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 一戰爭妖氛。 ”中的“隴底”也指六盤山。 1935年10月, 一代偉人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 翻越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 臨風寄懷, 感慨萬千, 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 這首詞使六盤山揚名天下, 成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1935年10月初, 中央紅軍經回民區連續突破會甯、靜寧之間封鎖線, 到達六盤山西麓。 10月7日上午, 紅軍來到青石嘴, 發現敵騎兵正在村裡休息, 立即發起圍攻, 經過3個多小時戰鬥, 殲敵兩個連, 繳獲戰馬百餘匹。 當天下午, 紅軍翻過六盤山, 夜宿東山側。 敵騎兵仍尾隨不舍。 翌日拂曉紅軍出發, 再次突破敵人平涼、固原之間的封鎖線後, 翻越了長征路上最後一座大山, 於10月19日抵達吳起鎮,

與陝北根據地紅十五團勝利會師。 在六盤山上, 毛澤東縱目遠眺, 回思來路, 寄望將來, 吟出了這首詞。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1935年10月

 六盤山地勢險要, 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蹤跡。唐大歷年間杜甫《近聞》一詩中:“渭水逶迤白日靜,隴山蕭關秋天高”。詩中“隴山”指六盤山。李白《塞下曲》中:“兵氣天下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爭妖氛。”中的“隴底”也指六盤山。1935年10月,一代偉人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翻越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臨風寄懷,感慨萬千,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使六盤山揚名天下,成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蹤跡。唐大歷年間杜甫《近聞》一詩中:“渭水逶迤白日靜,隴山蕭關秋天高”。詩中“隴山”指六盤山。李白《塞下曲》中:“兵氣天下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爭妖氛。”中的“隴底”也指六盤山。1935年10月,一代偉人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翻越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臨風寄懷,感慨萬千,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使六盤山揚名天下,成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