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來仲父知多少

仲父這個詞彙原先的意思就是叔父。 古人以伯仲叔季為排行, 伯父、叔父到現在人們還在使用, 而仲父卻因為特殊的原因, 成為了一種古代帝王賜予股肱重臣的一種榮譽稱號。 歷史上最早出名的仲父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仲父管仲。 管仲絕對是個人物。 他曾經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 尊王攘夷, 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不僅有政治才幹, 而且還有文學才能, 他寫了一本《管子》, 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先河。 當然, 也有學者認為管仲並非《管子》的作者, 這本書是後人假託他的名號寫的。 齊桓公很尊重管仲,

因為管仲名仲, 便稱呼其為仲父。

接下來便是魯國的仲父孔子了。 眾所周知,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被人們稱為“萬世師表”。 因為孔子姓孔名丘, 字仲尼, 後世有人就尊稱其為“仲父”。 看來, 所有的“仲父”都沒有孔仲父榮光啊,

人家可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仲父”。

下邊就是秦國的呂“仲父”呂不韋了。 呂不韋原來是一位韓國商人, 投機政治, 一躍而成為了秦國的相國。 按說老呂已經位極人臣, 權傾天下了, 可他就是不滿足, 非逼著年幼的秦始皇封自己為“仲父”。 殊不知, “仲父”這個稱號應該是帝王和普羅大眾自願給的, 自己硬要來的, 終歸是個禍患。 秦始皇是何許人?千古一帝, 焉能容你一個呂“仲父”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 於是乎, 呂“仲父”被毒死了, 成為所有“仲父”中命運最悲慘的一位。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臣張昭, 被人成為“江東仲父”。 看過小說《三國演義》, 對張昭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時張昭的亮相了。 其實, 真實的張昭並非這麼不堪, 他非常有才幹, 將東吳的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 孫策和孫權兄弟都很器重張昭, 也很尊敬他, 於是朝野都稱其為“江東仲父”。

與張昭類似的是, 東晉王朝也有一個“江東仲父”王導。 王導是山東琅琊的士族領袖,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 五胡亂華, 王導率領山東士族追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 開創了東晉王朝。 這期間王導居功至偉, 也被人們稱為“仲父”。

除了這些“仲父”, 其實還有一些不叫“仲父”的“仲父”。 像西周初年的姜尚薑子牙, 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 伐商滅紂, 開創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基業, 他就被周武王親切地稱呼為“尚父”。

楚漢相爭時, 項羽的一號智囊范增就被尊稱為“亞父”。 還有,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 被後主劉禪稱為“相父”。 有意思的是, 清代初年的多爾袞, 自恃功大, 硬逼著順治皇帝封他為“皇父攝政王”。 很奇怪, 多爾袞明明就是順治皇帝的真正仲父, 怎麼舍這個親切點的稱號不用, 反而生造出一個“皇父攝政王”的稱號來?硬要來的稱號, 結局都差不多, 只不過多爾袞比呂不韋結局還好點, 是死後才被順治皇帝秋後算帳。 直到乾隆年間, 多爾袞才給平反。 如果上天給他一次機會的話, 不知他還會再要那該死的稱號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