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吳時期墓葬探秘

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締造者。 黃龍元年(229)孫權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 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開啟了南京作為帝都的歷史。 湖北鄂州、江蘇南京、安徽當塗等地的考古發掘顯示, 孫吳墓葬在禮制上較多地沿襲了東漢時期的舊制, 實行厚葬, 高級別墓葬的結構和隨葬器物具有相當的規模。 同時, 在墓葬形制、結構和營造技術等方面開始有新創, 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徵。

蔣陵何處 疑雲重重

除卻鐘山與石城, 六朝遺跡問難真。 孫權陵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 墓制規則和喪葬制度對六朝時期具有深遠影響。

但與六朝時期的其他遺跡命運相同, 因歷史久遠、史料記載大多較為簡略、地面遺跡無存, 地下墓葬尚未發現、發掘。

孫權在江東的統治一直持續到252年。 據陳壽《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第二》記載:(神鳳元年)夏四月, 權薨, 時年七十一, 諡曰大皇帝。 秋七月, 葬蔣陵。 從史料記載看, 蔣陵得名於陵墓所在之山——蔣山。 南朝山謙之《丹陽記》記載:蔣陵因山以為名, 吳大帝陵也。 蔣山位於建業都城之東, 原名鐘山, 因避孫權先祖孫鐘諱, 改名蔣山。 孫權葬于蔣山后, 所葬地在歷史上稱為“孫陵岡”(亦作孫陵崗)。

蔣陵具體位置在何處, 至今仍是歷史之謎, 學界對此多有研究亦多存爭議。 當前學界多認為, 孫權陵在今南京梅花山一帶、明孝陵以南。

在梅花山明孝陵石象路神道中段北側, 現建有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

上坊孫吳墓墓主有多種說法

南京雖是孫吳時期都城建業所在地, 但孫權的蔣陵一直沒有被發現, 其餘發掘的數以百計的孫吳時期墓葬多數為中小型, 等級比不上湖北鄂州和安徽馬鞍山地區同時期的大型墓葬。 2005—2006年發掘的上坊大墓改變了這一狀況, 為研究孫吳時期墓葬的等級制度、大型墓葬的形制等提供了實證。

南京江甯上坊孫吳墓因發現于原南京市江甯區上坊鎮(現併入南京市江甯區東山街道)中下村而得名。 2005年12月到2006年8月,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江甯區博物館聯合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2008年發佈的墓葬發掘報告顯示,

上坊大墓是土坑豎穴磚室墓, 為當時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孫吳時期貴族墓葬之一。

墓葬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溝和磚室等組成。 長約326米的排水溝通往一條古河道中;墓道平面呈長方形, 殘長10.5米;墓坑口呈“呂”字形, 長21.5米, 寬14.4米;磚室長20.16米、寬10.71米, 由封門牆、石門、甬道、前室、過道、後室組成, 前後室兩側有對稱的耳室, 後室的後壁底部有兩個壁龕。 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瓷器、青瓷俑、陶瓦、銅器、銅錢、鐵器、漆木器、金器、銀器等器物。

2013年, 南京上坊孫吳墓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 上坊孫吳大墓發掘領隊、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認為, 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和出土器物的特點,

可以推定該墓的年代處於孫吳晚期。 結合墓葬規模與獸首形石燈檯、神獸紋覆頂石、虎狀石棺座等高等級墓葬設施, 並與東漢及同時期其他大型墓葬進行比較, 推斷墓主可能是孫吳末帝孫皓時期的一位宗室之王與他的兩位王妃。 有學者在2009年撰文提出, 墓主可能是“東吳少帝孫亮在位時的權臣孫峻”。 2016年,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甯邦認為, 這座墓為孫吳中期墓葬, 墓主為孫權的父親孫堅與他的兩位夫人。

當塗“天子墳”孫吳墓規格極高

當塗“天子墳”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以東12公里姑孰鎮洞陽村, 該墓與南京江甯上坊孫吳墓以及正在發掘的江蘇蘇州虎丘孫吳墓, 是迄今發現的孫吳時期三座前後室穹窿頂結構的大墓。

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12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局, 與當塗縣文物管理所對“天子墳”孫吳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發掘面積365平方米。 墓葬為前後室四隅券進式穹窿頂結構磚室墓, 整體可分為墓坑、墓室、填土、封土四部分。 由主墓坑和墓道組成的墓坑總長32.5米, 主墓坑口長17.7米、寬5.7—8.9米;墓室由封門牆、墓門及擋土牆、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後室構成, 總長約15.35米, 含耳室最大寬11米。 墓葬出土器物包括漆木器裝飾件、女性飾品、車馬器構件、兵器、日用品、佛像、俑、神獸構件、錢幣九大類, 涵蓋金、銀、銅、鐵、陶、瓷等不同質地。 墓葬前室石質牛頭、覆頂石均與南京江甯上坊孫吳墓所出形制基本相同。

關於該墓的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潤清提出,在該墓發現的一塊隸書漆皮上書有“永安三年……”字樣。此外,還發現兩塊刻有“永安四年”字樣的墓磚,故墓葬年代基本可斷在吳景帝孫休永安年間(258—264)。而根據墓葬規模、出土文物等級等證據,以及墓葬所處地理環境、相關史料記載和墓葬二次入葬等資訊,有人推斷,當塗“天子墳”孫吳墓墓主可能為吳景帝孫休。葉潤清表示,可初步認定“天子墳”是一座高等級孫吳宗室墓,墓主身份可定位為王以上級別,不排除是吳景帝孫休與朱夫人的可能性。

關於該墓的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潤清提出,在該墓發現的一塊隸書漆皮上書有“永安三年……”字樣。此外,還發現兩塊刻有“永安四年”字樣的墓磚,故墓葬年代基本可斷在吳景帝孫休永安年間(258—264)。而根據墓葬規模、出土文物等級等證據,以及墓葬所處地理環境、相關史料記載和墓葬二次入葬等資訊,有人推斷,當塗“天子墳”孫吳墓墓主可能為吳景帝孫休。葉潤清表示,可初步認定“天子墳”是一座高等級孫吳宗室墓,墓主身份可定位為王以上級別,不排除是吳景帝孫休與朱夫人的可能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