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安全是劇毒,沒事千萬別去嚇孩子!

當孩子回憶起過往時

家長都希望這些回憶是美好的

但缺憾總歸是要存在的

孩子能記起嬰兒時期不愉快的經歷嗎?

早在1984年時,

心理學家就做過關于兒童記憶的實驗, 實驗在一家幼稚園裡進行。 在老師們的配合下, 實驗人員製造了一場“假”火情給3歲半和4歲半的孩子看。 在這場偽造的事故中, 孩子們紛紛從房間裡逃出來, 看著消防員叔叔進進出出。 後來實驗人員才告知孩子們是因為有人做爆米花才觸動了警報。

兩周後, 實驗人員詢問上述這些孩子對事件的記憶情況, 3歲半的孩子普遍回憶不完整, 而4歲半的孩子基本上回憶地比較完整。

7年後, 實驗人員再次找回這群孩子, 詢問他們對爆米花事件的記憶。 當年才3歲半的孩子只有幾個能回憶起一點片段, 而當年4半的那些孩子回憶得仍然比較完整。

所以說, 3-4歲的孩子才有長期記憶, 那麼他們3歲以前的記憶去哪了呢?

美國腦進化研究專家認為, 3歲前孩子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成熟。 前額葉皮質是大腦中發育最慢的部位, 也叫新皮質。 負責生成情景記憶, 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 地點和具體情節。 所以3歲前的孩子大腦沒有把遇到的事情變成情景記憶存儲起來。

另外, 由於每個孩子大腦狀況和發育進度不同, 孩子們記得不記得的記憶年齡不同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唯獨這兩件事除外:

1、食物和饑餓

現代的物質條件水準非常高, 基本上不會出現嬰兒“吃不飽”的情況。 但是有些家庭的家長過分忽視自己的孩子,

長時間不給饑餓的寶寶餵食, 對苦惱的寶寶不理睬, 把衣著單薄的寶寶置身于寒冷的地方。 這些生存陰影很有可能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烙印, 如果這些孩子能生存下來, 長大後會很珍惜食物, 也愛儲存食物。

2. 危險和意外

常見的幼年時期的危險和意外有:被動物追趕或咬傷、經歷嗆奶不能呼吸、被開水燙傷、被食物噎住瀕臨窒息、從高處衰落受傷、溺水、觸電......也包括孩子心理上受到的威脅:比如二胎弟弟或者妹妹的出生等。

幼兒感受到足夠的危險或威脅, 便會形成長期的記憶或進入潛意識, 成為陰影。 孩子們稍大後或者成年後, 再遇到類似的情景便會下意識地出現緊張的情緒或者回避。

溫馨提示

作家夏綠蒂▪勃朗特曾說:“有著污染的記憶是一種永遠的毒藥。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開開心心地成長, 回憶往事時感受到的都是美好, 就要把孩子置於一種安全的環境中, 給足他們安全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