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炒作《竹書紀年》的可以停下了,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想像

《竹書紀年》是一部西晉出土的戰國竹書, 它確實有不少迥異於《史記》的記載。 但是, 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而且, 這些話也並不是沒人說過。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 禹逼舜, 湯放桀, 武王伐紂;此四王者, 人臣弑其君者也。 ”以堯舜故事為例, 我們接觸到的記載, 最早也就到春秋末年而已。 沒有當時的文字能夠佐證, 甚至堯舜禹是否存在, 本身都是存在疑問的。 我們從史料中只能判斷戰國人的觀念中堯舜禹存在。 那麼對於存在感都很薄弱的人, 還去討論所作事情的真實性, 誰敢說自己是正確答案?大家口中的堯舜禹, 無非是遵從時人學說的堯舜禹。

《竹書紀年》作為法家淵源地三晉大地的史書, 作者或許傾向于法家觀念。 但這僅僅是一種觀念, 不能說是還原了歷史。 比如說伊尹篡位被殺, 而甲骨文中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規格頗高, 說明《竹書》可能存在錯誤。 而如果捨棄堯舜的名字,

從民族學的案例去看, 酋長之間的權力交接, 篡位或推選其實都存在, 那麼上古的某兩位元酋長, 這兩種情況又都可能的。 陰謀論是刺激, 但證明不了什麼?

這只是堯舜故事的例子, 如果說信史的春秋戰國記載, 其實《竹書》同樣沒顛覆什麼, 只不過提供某個版本的記載而已, 正確的考證方式同樣是結合其他記載以及邏輯推斷。 所以, 有人拿著《竹書紀年》嚷嚷說顛覆了先秦史, 或者拿著《山海經》說解密了上古史。 這基本都是刷存在感的無腦民科, 不能當回事。

其實就一句話: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還有人說“篡位”的記載更符合人性。 而你所謂的“人性”, 符合的是現在的人性。 所謂的“符合”也是妄自揣測。 流傳千年的故事你不信,

卻對出土的隻字片語深信不疑?《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是也有被認為是嘩眾取寵, 沽名釣譽的嗎?

古人的貴族精神, 我們實在難以企及, 這裡舉幾個例子吧:春秋時, 宋國的華氏家族內亂, 華豹張弓搭箭射向公子城, 不中, 華豹眼疾手快準備再次射擊。 公子城大喊:不更射為鄙(該輪到我射你了, 否則你就是卑鄙)。 華豹聞言放下弓箭, 結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 史書並未嘲笑華豹迂腐, 反而讚揚他的維護武士的尊嚴。 值得一說的是, 華豹死後, 他的車夫想追隨華豹去死, 公子城重其忠義, 準備向宋君為他求情, 無奈他一心求死, 公子城於是才把他射死。 晉楚大戰, 晉國敗退, 逃跑時士兵戰車陷入泥水中出不來, 追擊的楚國士兵幫他們把車前的橫木抽掉,

把戰車推出來。 晉軍還跟楚軍開玩笑: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意思是還是你們逃跑有經驗啊[捂臉]), 類似的還有1914年的英德“聖誕停火”。 當然, 還有, 《燭之武退秦師》, 子犯請擊之, 公曰不可,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智, 以亂易整(勝之)不武, 吾其還也。 還有不肯半渡而擊之的宋襄公……

古人高潔, 我們難以企及, 古人也陰損, 我們為之不齒。 但是我們要做的是擇善而從不善而改, 不要用我們狹隘的眼光妄自揣測歷史的深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