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繼母偷☆禁☆情而害死他父親,他把後母“活祭”,此案竟左右一君主命運

話說漢景帝晚年, 想立寵妃王娡所生的兒子劉徹為太子, 而竇太后想立栗妃所生的劉德為太子, 在這種情況下, “立儲會”召開了。 竇太后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以“垂簾聽政”的方式參與了“立儲會”。 竇太后來了個先發制人, 她首先拋出她的立場:想立河間王劉德為太子。 理由是:劉德是諸皇子上最年長的一位(劉榮已死), 並且仁德厚義, 將來一定是位明君。

她的提議得到了擁後派的許昌、莊青翟、石奮、周亞夫等人的擁護。 此時擁皇派見敵人來勢洶洶, 頓時如失靈的火槍一般。

面對鋪天蓋地的支持聲和叫好聲,

竇太后臉上笑開了花, 與此同時, 漢景帝臉上陰沉得似乎可以擰出水來。 就在這漢景帝暗叫“苦也”的時候, 郅都郅中尉華麗地登場了, 他的話很簡單:我不同意立劉德為太子, 我認為立劉徹為太子好。 理由是:劉徹之聰明和才華在諸多皇子中無人能出其右。

郅都之所以這麼做, 是因為他是劉徹的老師。 郅都挺身而出後, 馬上得到了擁皇派人士的回應, 衛綰、鄭當等朝中名流之士紛紛表示了最強烈的支持。 接下來可想而知了, 擁皇派和擁後派自然免不了唇槍舌劍。 竇太後腦中一轉, 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以“比試”的方式來立太子。

竇太后這樣做是有目的的, 劉徹才七歲, 而劉德已經十三歲了。 一個“青少年”難道會比不過一個“兒童”不成?一場精彩的PK大戰就這樣上演了。

既然是比試, 就要出題了, 但在出題的人選上擁皇派和擁後派又產生了分歧。 畢竟叫兩派中任何一派的成員來出題都有“偏袒”之嫌, 因此, 人品和威望頗高的中立派代表竇嬰成了最佳人選。

竇嬰當年因為一句話差點誤了終身,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他這次就是怕“井繩”才選擇了中立的, 打心眼裡就沒打算再來趟這趟渾水。 因此, 面對漢景帝和竇太后殷殷期待的目光, 竇嬰卻總是搖頭, 表示自己無德無能, 不能勝任“考官”的大任。 最後, 被逼無奈, 他只好推薦了一個人選:郅都。

按理說, 郅都是擁皇派的領軍人物, 竇太后自然不會答應, 但事實的發展卻出乎人的意料, 漢景帝和竇太后都對竇嬰推薦的人選“無異言”, 漢景帝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竇太后卻是對郅都還存有最後一絲“幻想”, 再加上郅都為人的確很正直公道, 既然竇嬰不願抛頭露面, 郅都無疑是最佳人選了。

郅都在這種場合下出任“超級考官”, 也是趕鴨子上架頭一回,

他腦中一轉, 聯想到了他辦的一件案子, 於是題目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有個叫防年的青年人, 他從小就沒了母親。 他的父親後來娶了個姓陳的女人為防年的繼母。 防年的繼母人品有點問題, 後來紅杏出牆, 與鄰里的鑽石王老五勾搭成奸, 後被防年的父親無意中發現。

都說最毒婦人心, 防年的繼母索性來了個“大義滅夫”, 她用砒霜害死了防年的父親。 防年後來經過多方調查查明了真相, 用一把菜刀逼著後母在全村遊行示威了一圈後, 最後把繼母來了個活祭。

問題是:請問防年該按什麼罪來判刑?

面對這次“生死考驗”,劉德的第一反應相當積極靈敏,郅都話音未落,他便跳將起來,來了個搶答比賽:“子弑母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按照漢朝法律規定,防年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

“好。”隨著竇太后一聲讚美,擁後派人士紛紛伸出熱情的雙手,對河間王劉德進行了長時間的鼓掌。

然而,擁後派似乎高興得太早了些,他們忘了此次考試不是以“搶答”為最終目的,而是以“必答”來定高低。他們熱情的掌聲很快就被小劉徹一句石破天驚的話給鎮住了:“皇兄此言差矣!防年殺人,並非犯了大逆不道之罪。防年殺繼母是事實,但他殺的不是親生母親,而是繼母。按理說繼母也是母,因對血濃於水的父親的親情關係,才把繼母稱為母親。但繼母在害死防年的父親時,她已經將兒女和母親之間的恩義之情給斬斷了。所以防年替父報仇雪恨,他殺死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婦人,而不是母親或繼母了。因此,這件案子不應以大逆不道之罪來定罪,而是應該以一般殺人罪來定罪。”

劉徹發言完畢後,大殿裡還是死寂一般的沉靜,但隔了片刻,掌聲頓時如雷鳴般響起來。這掌聲發自肺腑,來自心靈深處,其中自然也包括擁後派人員了。

漢景帝大喜過望,當下便要進行“現場宣判成績”。但正在這個關鍵時候,竇太后卻和漢景帝也來了個“搶宣比賽”,她宣佈這輪比賽作廢。理由:作弊。解析:既然郅都是膠東王(劉徹)的老師,有誰能保證郅都在開考前有沒有向弟子洩露考試題目?

就這樣,在竇太后的努力下,劉德和劉徹迎來了第二輪的終極PK。

考官的人選便成了一大難題。最後中立派的代表人物竇嬰再一次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裡,無論人品威望,還是立場,竇嬰無疑都是終極PK考官的最佳人選。

竇嬰最後沒轍了,只能勉為其難地坐上了“考官”的位置。

這次竇嬰不再像郅都那樣,直接講一個案件來讓兩人來分析,他手一揮,首先上道具再說,於是馬上有人搬來兩張做工精細的桌子擺在劉德和劉徹面前。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竇嬰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竇嬰接著變魔術似的拿出兩個雞蛋來。如果你認為竇嬰老師會出“世上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這樣老掉牙的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在眾人不解的時候,考試題目也終於浮出了水面:誰能先把雞蛋穩穩地立在桌子上,誰就獲勝。

如果說先前郅都出的是一道技術含量高的“腦力題”的話,那麼此時竇嬰出的就是一道“體力題”了。要知道雞蛋兩頭尖,中間圓,要想立起來,恐怕不比上青天容易多少,需要的體力可想而知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竇嬰宣佈比試開始後,劉德便拿著雞蛋進行了百折不撓的試驗,不多時便臉色緋紅,汗如雨下。

與劉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徹站在那裡並沒有動,而且用眼睛死死地盯著桌子上的雞蛋。

良久,劉徹終於動了。他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一碰,一個好蛋便變成“壞蛋”了。人群中發出一陣低沉的驚呼聲,顯然,有的人認為他弄破了雞蛋,這下該“完蛋”了。唯有考官竇嬰略帶驚喜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期待之色,果然,劉徹隨後不費吹灰之力便把“壞蛋”立在了桌子上。

是啊,竇嬰只說把雞蛋立在桌子上,但並沒有說不可以打破雞蛋而立啊。站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竇嬰出的這道考試題是一道“腦筋急轉彎”。

眾人沉默了足足有兩分鐘,隨即爆發出幾盡瘋狂的掌聲。而眾人的掌聲也意味著太子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劉徹還有一個響亮當當的名字——一代名君雄主漢武帝。

面對這次“生死考驗”,劉德的第一反應相當積極靈敏,郅都話音未落,他便跳將起來,來了個搶答比賽:“子弑母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按照漢朝法律規定,防年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

“好。”隨著竇太后一聲讚美,擁後派人士紛紛伸出熱情的雙手,對河間王劉德進行了長時間的鼓掌。

然而,擁後派似乎高興得太早了些,他們忘了此次考試不是以“搶答”為最終目的,而是以“必答”來定高低。他們熱情的掌聲很快就被小劉徹一句石破天驚的話給鎮住了:“皇兄此言差矣!防年殺人,並非犯了大逆不道之罪。防年殺繼母是事實,但他殺的不是親生母親,而是繼母。按理說繼母也是母,因對血濃於水的父親的親情關係,才把繼母稱為母親。但繼母在害死防年的父親時,她已經將兒女和母親之間的恩義之情給斬斷了。所以防年替父報仇雪恨,他殺死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婦人,而不是母親或繼母了。因此,這件案子不應以大逆不道之罪來定罪,而是應該以一般殺人罪來定罪。”

劉徹發言完畢後,大殿裡還是死寂一般的沉靜,但隔了片刻,掌聲頓時如雷鳴般響起來。這掌聲發自肺腑,來自心靈深處,其中自然也包括擁後派人員了。

漢景帝大喜過望,當下便要進行“現場宣判成績”。但正在這個關鍵時候,竇太后卻和漢景帝也來了個“搶宣比賽”,她宣佈這輪比賽作廢。理由:作弊。解析:既然郅都是膠東王(劉徹)的老師,有誰能保證郅都在開考前有沒有向弟子洩露考試題目?

就這樣,在竇太后的努力下,劉德和劉徹迎來了第二輪的終極PK。

考官的人選便成了一大難題。最後中立派的代表人物竇嬰再一次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裡,無論人品威望,還是立場,竇嬰無疑都是終極PK考官的最佳人選。

竇嬰最後沒轍了,只能勉為其難地坐上了“考官”的位置。

這次竇嬰不再像郅都那樣,直接講一個案件來讓兩人來分析,他手一揮,首先上道具再說,於是馬上有人搬來兩張做工精細的桌子擺在劉德和劉徹面前。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竇嬰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竇嬰接著變魔術似的拿出兩個雞蛋來。如果你認為竇嬰老師會出“世上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這樣老掉牙的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在眾人不解的時候,考試題目也終於浮出了水面:誰能先把雞蛋穩穩地立在桌子上,誰就獲勝。

如果說先前郅都出的是一道技術含量高的“腦力題”的話,那麼此時竇嬰出的就是一道“體力題”了。要知道雞蛋兩頭尖,中間圓,要想立起來,恐怕不比上青天容易多少,需要的體力可想而知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竇嬰宣佈比試開始後,劉德便拿著雞蛋進行了百折不撓的試驗,不多時便臉色緋紅,汗如雨下。

與劉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徹站在那裡並沒有動,而且用眼睛死死地盯著桌子上的雞蛋。

良久,劉徹終於動了。他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一碰,一個好蛋便變成“壞蛋”了。人群中發出一陣低沉的驚呼聲,顯然,有的人認為他弄破了雞蛋,這下該“完蛋”了。唯有考官竇嬰略帶驚喜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期待之色,果然,劉徹隨後不費吹灰之力便把“壞蛋”立在了桌子上。

是啊,竇嬰只說把雞蛋立在桌子上,但並沒有說不可以打破雞蛋而立啊。站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竇嬰出的這道考試題是一道“腦筋急轉彎”。

眾人沉默了足足有兩分鐘,隨即爆發出幾盡瘋狂的掌聲。而眾人的掌聲也意味著太子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劉徹還有一個響亮當當的名字——一代名君雄主漢武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