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對梁山108將的階級成分進行分類,農民階級裡只有他一人

人們往往把宋江領導的梁山武裝說成是農民起義隊伍, 果真如此嗎?筆者對梁山108將的具體情況做了分析, 得出的結論:否!宋江一夥兒只能說是一個反社會、反人民的黑社會, 按現在的話說, 就是一個極端恐怖組織, 不具備農民起義的元素。

梁山上的階級成分

108將的出身和從事的職業做了一個粗略的梳理, 歸類如下:

地主豪紳:盧俊義、柴進、李應等, 再加上杜興、燕青等莊園管理人員, 共計13人;

軍官將領:關勝、林沖、秦明等計22人;

縣級公務員:宋江、朱仝、雷橫等12人;

知識份子:吳用、公孫勝、朱武等計8人;

經商人員:呂方、郭盛、孫新等10人;

工匠:鄭天壽(銀匠)、孟康(造船)、侯健(裁縫)、湯隆(鐵匠), 4人;

強盜土匪:李俊、李立、張橫等21人;

無業遊民:劉唐、石秀、楊林等12人;

漁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3人;

農民:陶宗旺, 1人。

真正的農民, 只有陶宗旺一個人

論階級成分, 梁山108將真正為生活所迫逼上梁山而又沒有前科的是阮氏三兄弟和“二解”, 而他們卻又分別是漁民和獵戶, 嚴格說不屬於農民。 真正的農民只有陶宗旺。 陶宗旺是典型低調農民, 不善言語, 也不酗酒鬥狠, 是個講究實在的人。 主要負責梁山基礎設施的建設, 土木工程部主管, 算是後勤部的領導,

因平時沒有露臉的機會, 所以花邊新聞一片空白, 不像黑旋風有大把的時間下山胡鬧。

但有一點我們需要記住這位元英雄, 他是征討方臘時梁山軍團犧牲的第一位將領, 黃繼光式的人物, 為後續人馬攻入城池, 自己用蠻力頂住鐵柵門,

結果來不及躲避飛箭, 被亂箭射死, 開啟了悲壯的序幕。

也就陶宗旺稱得上農民, 其他的要麼是被欺壓陷害的官員, 林沖、盧俊義、呼延灼等。 還有道士如公孫勝、樊瑞。 殺豬匠曹正。 鐵匠湯隆。 醫生安道全。 獸醫皇甫瑞。 小偷時遷。 教師吳用。 書法家蕭讓。 篆刻家金大堅。 等等各行各業的都有, 林子大了啥鳥都會有。

這些非農民的人占了九成以上, 要說這梁山泊是農民起義軍, 實在有些牽強。

我們再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綱領, 無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貧富”、“免雜稅”之類。 都是些實實在在的, 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而梁山的口號, 則與此相去甚遠。 他們要“替天行道”, 是與自身的生活毫不相關的東西。 且表達的含糊其詞, 這替天行道的“天”, 究竟是指“上天”呢?還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梁山的主流階層, 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種:朝廷降將、政府公務員、地方名流、莊園財主, 等等。 高於“小吏”這個層次以上的人員, 至少占到了70%以上。 他們才是梁山的主流階層。 宋江則是他們的代言人。

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家裡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們會很稀罕跑到梁山上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活嗎?這樣的生活,早就過膩了,這樣的快活,對於他們來說,絕無吸引力可言,甚至是要鄙視。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看,他們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為已經滿足了的需求,再不會是激勵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線”,則正好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我實現需求”的平臺。

真實的梁山水泊,更會顛覆您的三觀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于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甯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

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隻钜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亦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起義遂被鎮壓。目前山東鄆城、梁山一帶還流傳著:“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的兒歌。

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家裡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們會很稀罕跑到梁山上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活嗎?這樣的生活,早就過膩了,這樣的快活,對於他們來說,絕無吸引力可言,甚至是要鄙視。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看,他們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為已經滿足了的需求,再不會是激勵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線”,則正好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我實現需求”的平臺。

真實的梁山水泊,更會顛覆您的三觀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于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甯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

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隻钜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亦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起義遂被鎮壓。目前山東鄆城、梁山一帶還流傳著:“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的兒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