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用收音機組裝電臺籌備逃跑:揭秘納粹德國第一潛艇王牌的戰俘生涯

▲位於加拿大的第30號營地, 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方面最為出名的監獄。 出名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其中有多好的待遇,

而是令人驚詫的越獄故事。

30號營地又名鮑曼維爾戰俘營(Bowmanvill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專門用來關押德軍戰俘。 這裡原本只是一所中學而已, 1941年應加拿大政府的要求, 學校搬遷去了別的地方。 而在舊址上建起了這座戰俘營, 順帶著修築起了鐵絲網, 哨塔等一系列的輔助設施。

從外部看這裡不過是一座普通的戰俘營罷了。 但就是這座看似普通的戰俘營卻關押著一位不普通的人物——二戰時期名列第一的德國潛艇王牌奧托·克雷齊默爾(Otto Kretschmer)

▲克雷齊默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方面的第一潛艇王牌, 他所駕駛的U-99號潛艇在大西洋上一共擊沉了47艘艦船。 總噸位達到了208869噸!1941年3月被俘後自英國轉送至加拿大的鮑曼維爾戰俘營服刑

這位“沉默的奧托”在鮑曼維爾戰俘營中的表現可以說還算中規中矩。 然而在平靜的表面下, 他竟然利用收音機組裝了兩台大功率的無線電電臺, 並與德國海軍高層聯絡成功。 鄧尼茨曾一度下令執行所謂的“提爾皮茨”行動(Kiebitz), 讓德國潛艇遠洋行至加拿大海岸,

然後將這些試圖挖地道越獄的德國海軍軍官們救出來, 送回德國本土。 然而該行動在開始前, 計畫就被洩露, 所以提爾皮茨行動也就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 在鮑曼維爾還發生過一次所謂的“鮑曼維爾之戰”。 由於對加拿大看守要求戴上戰俘們戴上手銬的行為極度不滿, 德國人開始了抵抗。 海陸空三軍的戰俘手持著棍棒, 防守著幾處磚瓦結構的房屋, 與沖進來要求他們“戴上手銬”的加拿大看守們扭打在了一起。 整個事件一共持續了兩天。 這一仗後, 不少德國官兵被戴上了手銬。 然而過了幾天以後這項命令又被戰俘營的指揮官布林上校取消了。 因為在加拿大人看來, 這場所謂的“鮑曼維爾之戰”沒有一個是贏家的,

不過是為枯燥的營區生活增添一些些樂趣罷了。

▲1930年代的鮑曼維爾營地中的自助餐廳

在鮑曼維爾, 加拿大看守們還在德國戰俘的生活區發現了一大堆用於逃生的東西:比如在1943年7月29日, 一名戰俘的房間內被搜出了一個可疑的罐頭。

當加拿大人將這個罐頭的底部打開以後發現了一張用卷紙繪製的“逃生地圖”。 於是這位可憐的犯人立刻被轉送去了加拿大更北邊的11號戰俘營。 而地圖則被領頭的加拿大士官燒了個一乾二淨。

不是沒有人從鮑曼維爾逃出來過。 一位叫彼得·克魯格的空軍少尉就成功的在1942年4月17日身著女裝大搖大擺的走出了鮑曼維爾營地。 在步行了1.5公里左右後他脫掉了女裝重新換上了平民衣服, 從附近的車站買了張去往多倫多的火車票。 抵達多倫多以後他還順帶著搭乘班車去了蒙特利爾。 在那裡, 他偷了一艘皮划艇, 劃過了聖羅倫斯河抵達底特律, 並在當地納粹諜報組織頭子馬克斯·斯特凡的帶領下, 遊遍了底特律的大街小巷, 然而克魯格少尉的好運氣只持續了24天,就在美國的聖安東尼奧市被捕,經過交接後轉送回了加拿大。

▲今日的鮑曼維爾戰俘營實貌

現在的鮑曼維爾戰俘營早已經變成了一片殘破不堪的斷壁。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德國戰俘們修建的食堂,宿營地,游泳池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經長滿了青苔。2016年7月5日,加拿大民間募捐了50萬美元用於重修鮑曼維爾周邊的建築群以還原其二戰風貌。這一點恐怕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吧。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木言北。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然而克魯格少尉的好運氣只持續了24天,就在美國的聖安東尼奧市被捕,經過交接後轉送回了加拿大。

▲今日的鮑曼維爾戰俘營實貌

現在的鮑曼維爾戰俘營早已經變成了一片殘破不堪的斷壁。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德國戰俘們修建的食堂,宿營地,游泳池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經長滿了青苔。2016年7月5日,加拿大民間募捐了50萬美元用於重修鮑曼維爾周邊的建築群以還原其二戰風貌。這一點恐怕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吧。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木言北。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