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讀《稀缺》——成也稀缺,敗也稀缺

​​有一句話是像我這樣的90後耳熟能詳的:“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這就其實就是稀缺, 經濟學則是專門研究稀缺的一門社會科學, 對於稀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這本《稀缺》正是回答這方面問題的一本經典著作。

稀缺不僅是一種狀態, 而且會深刻影響人的內心。 書中提到這樣一個例子, 作者來到一家有名的餐廳“土之糖”用餐, 點了一份特色菜“西蘭花炒脆皮豆腐拌橘子醬”, 令作者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土之糖”的大廚就上電視了, 在一期廚藝比拼節目中, 參賽人員隨機分配食材, “土之糖”大廚幸運的分到了西蘭花這個食材, 然後做出了她的那道名菜並贏得了冠軍。 表面上看大廚很幸運, 但真相是這期節目是1年前錄製的, 而那時還沒有西蘭花炒脆皮豆腐拌橘子醬這道菜,

大廚是在節目中急中生智發明了這道菜。 這就是稀缺的第一個功效, 它有時能讓你獲得專注, 進而超常發揮, 大廚當時面對的是稀缺的時間, 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最好的菜, 這時她一定是極其專注的。

稀缺的第二個功效是讓你更接近理性人,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早期經濟學是有一個著名的理性人假設的, 就是說相信人是絕對理性的, 但是現在這個假設已經被推翻了, 人是非理性的, 關於非理性人我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羅永浩在做老羅英語時推出過這麼兩個課程:“1499豪華版”和“1099標準版”, 豪華版只是教學設施比較好, 兩者課程是一樣的, 於是很多人投訴他, 無奈羅永浩就把兩個課程改了改名:“1499標準版”和“1099優惠版”,

於是就沒有投訴了。 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同時證明了理性人假設的錯誤。 那麼會不會有些人更接近理性人呢?會的, 書中給出了答案, 作者隨機選取了一部分人做實驗, 然後問了這些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你想買一款隨身聽(這個實驗看來很老了), 標價100元, 但是如果你開車半小時就能在另一家店買到一款標價50元一模一樣的隨身聽, 你會選擇那一款?第二個問題是你想買一款筆記型電腦, 標價3000元, 但是如果你開車半小時就能在另一家店買到一款標價2950元一模一樣的筆記型電腦, 你會選擇那一款?很明顯因為開車半小時都能幫你節省50元, 所以理性人會做出一致的選擇, 要麼都開車要麼都不開,
如果把實驗物件分成窮人和富人, 那麼哪部分人會更加理性?結果很出人意料, 窮人更理性, 他們更能做出一致的選擇, 這其實是稀缺造成的, 50元在富人眼裡價值並不會很高, 而在窮人眼裡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飯錢, 稀缺讓窮人對錢有了更理性的認識。

好了, 說了那麼多稀缺的好處, 稀缺還有沒有壞處啊?有, 還很多, 事實上這本書主要是在講稀缺的壞處, 作者做了這麼一個實驗, 在大街上隨機找人進行智力測試, 在測試前詢問這麼一個問題:“假設你的車出了故障, 現在可以花150元修車, 或者也可以不修, 先這麼湊合著開著, 你會怎麼選?”結果是大部分人的智商沒有很大的區別, 然後作者又開始了第二個實驗,

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實驗唯一的區別是將汽車的維修費改成了1500元, 結果智商測試的成績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而智商偏低的幾乎全是窮人。 為什麼會這樣?作者給出的解釋是第二個問題刺激了窮人心中對於貧窮的顧慮, 這種金錢上的稀缺會佔用大腦的頻寬。

不僅智商會被稀缺影響, 自製力也會受到稀缺的影響, 作者緊接著做了第二個實驗, 作者選取了大量印度甘蔗農民, 甘蔗種植有一個特點就是收穫時間不同, 也就是說在同一時間有一部分農民已經收穫了, 生活會比較富裕, 而另一部分農民還沒有收穫, 就會比較貧窮, 對這些農民進行自製力測試, 結果發現貧窮的農民自製力明顯低於富裕的農民, 這同樣也是由於稀缺佔用了大腦頻寬的原因, 如果你一直在為果腹而煩惱,自然也就很難會去考慮自律帶來的好處。

稀缺帶來的這些負面影響其實很好理解,一個尖子生在高考時發揮失常,就是因為突然面對機會的稀缺:“這是唯一的一次機會了,錯過了一切就都完了。”這種稀缺造成的壓力會瞬間降低尖子生的智商,發揮自然失常。古人說“關心則亂”“無欲則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質也都是在講這個稀缺的問題。稀缺降低了人們的智商與自製力,就會造成進一步的稀缺,進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那麼該如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呢?期待本書接下來的內容。

如果你一直在為果腹而煩惱,自然也就很難會去考慮自律帶來的好處。

稀缺帶來的這些負面影響其實很好理解,一個尖子生在高考時發揮失常,就是因為突然面對機會的稀缺:“這是唯一的一次機會了,錯過了一切就都完了。”這種稀缺造成的壓力會瞬間降低尖子生的智商,發揮自然失常。古人說“關心則亂”“無欲則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質也都是在講這個稀缺的問題。稀缺降低了人們的智商與自製力,就會造成進一步的稀缺,進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那麼該如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呢?期待本書接下來的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