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發現:“小男孩”能夠在廣島上空600米起爆靠的是這小東西

原子彈究竟是空爆還是地爆取決於戰略戰術需要。 如果定點清除地面堅固的釘子目標, 當然使用地爆的方式, 顯然, 廣島不適合地爆。

那麼, 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是如何將“小男孩”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米處起爆的呢?

1。 “小男孩”裝上了無線電近炸引信

當然是靠的是科技的力量。 具體地說, 就是應用了發明的一樣小東東——無線電近炸引信。

其實, 美軍從1943年發明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之後, 就開始裝備美軍艦隊。 因其先進和秘密, 美軍艦隊也是唯一具有該裝備的軍隊。

近接信管, 亦稱近爆引信或近發引信, 是一種依據與目標距離而決定引爆的雷管。 在炮彈上使用該項技術, 大大提高了防空火炮的效力。

以前的觸發式炮彈只有精確到位碰撞才會引爆, 幾率小, 而近爆引信的炮彈, 只要目標進入其發射電波範圍即可觸發引信起爆,

當然對飛機殺傷幾率高。

1944年6月19日—6月20日馬里亞納海戰, 就幹掉了700多架日軍飛機, 從此, 解除了日軍的自殺式飛機對美軍艦船的威脅。

美軍把成熟的近接信管技術應用到“小男孩”身上。 當“小男孩”從9000米高空拋下, 發出的電磁波被地面反射,

當天線接收到地面反射到600米處強度的脈衝信號後, 即刻引發起爆。

2。 “小男孩”降落時有沒有加掛降落傘

歷史紀錄片顯示, “小男孩”降落時並沒有加掛降落傘(阻力傘), 或許加掛了降落傘, 因為底片受到射線輻射的原因看不清楚了。 不過, 一些現象可以證明, “小男孩”在降落過程中是加掛了降落傘的。

據資料, “小男孩”下降高度H=9000米, 到爆炸用時T=45秒。

下麵給與驗證。

如果“小男孩”是自由落體,

g=9.80米/秒^2, H=9000米, 代入公式 H=0.5gt^2, 那麼, t=43秒。 當然這是理論計算值。 由於彈體本身的空氣阻力, 導致2秒的誤差, 這也有可能。

如此論證, 得出“小男孩”降落時加掛降落傘結論的理由顯得不充分。

不過, 還有證人證物對上述結論給與佐證。

據信息, 2015年8月6日, 是廣島原子彈爆炸70周年的日子。 一些廣島的倖存者曾在多年後用畫筆畫下那一天的遭遇, 畫面透露出細膩的情感。

用一句話作為結論, 寧可相信10歲的原田春夫的眼睛和記憶, 也不相信美國公開的攝影和錄影。

也不相信美國公開的攝影和錄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