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合理應用青黴素,提高療效,你不想瞭解一下嗎

投藥指征 青黴素鈉是一種常用抗生素。 細菌感染常伴發熱, 但發熱不一定不是細菌感染, 將發熱作為投給青黴素鈉的指征顯然是不正確的。 任何一種抗生素對病毒性感染的治療都是無效的, 這是病毒的生物特徵和抗生素作用機理所決定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 應用青黴素鈉治療病毒感染屬於濫用。 但為了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而適當應用抗生素是合理的。 用於預防感染的範圍非常有限, 一般只用於防止風濕熱、感染性心內膜炎、氣性壞疽的發生。 對於病毒性感染、休克、昏迷等並無預防應用的必要。

預防用藥後肺部感染率不僅未見降低, 相反發生時常因致病菌高度耐藥性而不易被控制。 對於發熱不明者更不宜使用, 否則因掩蓋病情使臨床表現不典型而延誤治療。 對外科不論手術大小、性質、有無指征, 術前、術後多日多次的預防感染用藥, 無疑造成浪費。 據臨床觀察, 普通手術只要加強無菌觀念和術後護理, 未預防用藥者傷口的感染率低於用藥者, 同時, 發生傷口感染的致病菌多數為耐受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故臨床上許多預防用藥指征不強, 效果不明顯。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大多為病毒感染, 青黴素對其熱程無法控制, 如無繼發感染, 單一支持治療即可順利度過發熱期。

用藥方法 青黴素可肌肉注射,

亦可靜脈給藥。 肌肉注射血藥濃度在0.5小時到達峰值, 給藥100萬U(60mg)的峰濃度為20U/ml(12ug/lm),對多數敏感菌的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5小時。 根據青黴素鈉的藥效動力學, 每日靜滴1次80萬U也是不夠的。 正確的方法應為肌肉注射80萬U,3~4次/日;靜滴80萬U,2~3次/日。 考慮到護理工作的實際, 可試用80萬U靜脈給藥, 10~12 小時後再肌肉注射80萬U。

溶劑及靜滴的液體選擇市場上出售青毒素鈉為粉針劑, 用時必須將其溶解。 青黴素最穩定的水溶液PH值為6.0~6.5,pH值<5.0或>8.0時易水解、失活並產生致敏效應, 有報導青黴素在溶液PH值4.48中比在PH值5.10中的分解速度增加1倍, 再比較一下, 無菌注射用水PH值5.0~7.0,0.9%氯化鈉液PH值為4.5~7.0,葡萄糖液PH 值為3.2~3.5, 故選用無菌注射用水做溶劑, 選擇0.9%氯化鈉做靜滴液體最合適。

大劑量應用:應用青黴素治療感染性疾病已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但由於患者的病情、細菌產生耐藥的影響以及使用方法不當, 在一般劑量無效時, 有日趨加大劑量的傾向。 低劑量的青黴素不會引起毒性反應, 而大制量應用則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 當用藥制量過大靜脈滴注過快時(由藥濃度>100mg/L或腦積液濃度>8mg/L),即對大腦皮質產生直接刺激作用, 出現肌陣攣、驚厥、癲癇、昏迷等嚴重反應。 據報導, 當用量>1000萬U/日即產生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等不良反應, 此反應極易出現在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者。 對少數凝血功能缺陷患者, 可擾亂凝血機制而導致出血傾向。 青黴素的療效與劑量並非呈線性關係, 因此不能盲目增加青黴素的用量,

如需加大劑量, 也應控制在<2000萬U/日, 有條件者可進行腦脊液及血藥濃度測定, 以調整劑量。 由於耐藥菌產生的β-內酞胺酶分解青黴素極為迅速, 對付耐藥菌應換用其他有效的抗菌藥物。

皮試及其他:青黴素鈉雖然在常用抗生素中毒性最低, 但過敏反應亦最多見。 皮試在篩選過敏體質中起著重要作用。 皮試劑的配製必須把握隨用隨配, 因為青黴素最穩定的溫度在藥典中有新規定, 隨著溫度的上升, 裂解速度加快, 分解產物青黴酸和青黴素唾哇酸(無活性)可降低PH值, 使青黴素水解進一步加快, 且後者為主要過敏源。 在配製中應選用注射用水做溶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