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一所只存在8年大學,卻超越了當時世界任何一座高等學府!

很多專家都說過這樣一句話: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 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8年時間, 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 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2016年, 中國啟動了大學“雙一流”建設:到本世紀中葉,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 雙雙進入世界前列。

1937年7月,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 我國的幾所重點高校相繼淪陷。 南京國民政府組織東部地區的高校倉促內遷,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至湖南長沙, 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學業不可斷, 同年10月開學, 但課桌未穩, 部分教授和學生還沒到來, 長沙的天空就響起了空襲警報。 淞滬會戰失敗, 上海淪陷, 1937年12月, 南京又陷落。 日軍進逼武漢, 長沙立成危卵。 “國家亡了可以復興,

文化亡了就全亡了。 ”為了保住文化血脈, 臨時大學決定西遷。 “兵分三路, 水陸兼進前往昆明。 ”其中一路, 完全徒步, 得翻山越嶺3600裡才能抵達昆明。 “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就這樣開始了。 1938年4月28日, 經過數月跋涉, “聯大長征”隊伍終於抵達昆明。 這一場曠世的文人長征, 不僅保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英血脈, 更開啟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壯麗探險”。 六天后,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成立, “西南聯大”這個熠熠生輝的名字由此誕生。 設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系, 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

1938年, 西南聯大教授合影,

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岳霖、吳有訓

當梁思成夫婦交出最後一稿時, 聯大建設長黃鈺生滿臉無奈地說:“除了圖書館屋頂可以使用青瓦, 教室、實驗室可以使用鐵皮之外, 其他建築的屋頂一律覆蓋茅草, 磚頭木料再減一半, 麻煩您再作一次調整。 ”梁思成忍無可忍, 沖進校長辦公室, 把設計圖狠狠砸在梅貽琦辦公桌上。 “改!改!改!你還要我怎麼改?茅草房?每個農民都會蓋, 要我梁思成幹什麼?”梅貽琦把圖紙一張張收好, 歉疚地說:“思成, 以你的大度, 請再諒解我們一次。 ”梁思成接過圖紙, 喉嚨哽咽住了:“你知不知道農民蓋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給的木料連蓋一幢標準的茅草房都不夠!”梅貽琦喉結上下滾動, 聲音顫抖:“思成,

等抗戰勝利後回到北平, 我一定請你來建世界一流的清華園, 算是我還給你的……行嗎?”半年後, 一幢幢茅草房鋪滿了西南聯大校園。

梅貽琦職位在政府可與總理平級, 但他賣掉了汽車, 辭退了司機, 為了組建承攬工程與專案的學生服務社, 1940年後, 梅家常連青菜湯都喝不起了,偶爾吃一頓菠菜豆腐湯就是過節。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為給病妻治病,每天不得不化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剩骨頭為妻子熬湯。

誕生於國難時期的西南聯大物質條件極為困窘,但卻聚集了無數的學術巨頭和知名學者。學校的房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三人任校長,實則始終由被蔣介石成為“國寶”的梅貽琦主政。西南聯大內部俊彥雲集,巨擘濟濟。其中校內各院系和重要部門的負責人,亦均為一線名流,如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法商學院院長周炳琳、工學院院長施嘉煬、師範學院院長黃鈺生等,皆一時之選。此外,校中的陳寅恪、劉文典、朱自清、沈從文、錢穆、金岳霖、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華羅庚、陳省身、陳岱孫、張奚若、潘光旦等也久負盛名。各系學人始終關注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和教育改革,辦學水準和成績亦舉世矚目。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一位英國著名學者曾斷言:毫無疑問,20世紀前半葉,至少就人文社會科學來說,全球學術水準最高的地方,除西歐北美,就是中國——的確,對那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共同體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三校分別複校北上。

梅家常連青菜湯都喝不起了,偶爾吃一頓菠菜豆腐湯就是過節。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為給病妻治病,每天不得不化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剩骨頭為妻子熬湯。

誕生於國難時期的西南聯大物質條件極為困窘,但卻聚集了無數的學術巨頭和知名學者。學校的房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三人任校長,實則始終由被蔣介石成為“國寶”的梅貽琦主政。西南聯大內部俊彥雲集,巨擘濟濟。其中校內各院系和重要部門的負責人,亦均為一線名流,如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法商學院院長周炳琳、工學院院長施嘉煬、師範學院院長黃鈺生等,皆一時之選。此外,校中的陳寅恪、劉文典、朱自清、沈從文、錢穆、金岳霖、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華羅庚、陳省身、陳岱孫、張奚若、潘光旦等也久負盛名。各系學人始終關注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和教育改革,辦學水準和成績亦舉世矚目。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一位英國著名學者曾斷言:毫無疑問,20世紀前半葉,至少就人文社會科學來說,全球學術水準最高的地方,除西歐北美,就是中國——的確,對那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共同體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三校分別複校北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