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我用i5

早幾個月, 阿罩買了“吃雞”《絕地求生:大逃殺》, 奈何家中3代i5+拼湊的10GB記憶體+HD7870實在有心無力, 全低畫質勉強一戰, 偶爾還會因為記憶體不足而報錯, 真心不爽啊。

從雙十一到雙十二, 阿罩陸續搞了點貨, 加上之前手上還有RGB散熱器和550W電源, 前後花了兩天時間先後把東西都裝好了。 配置如下:

完工後主機是這樣的, 花了不少功夫(和積蓄), 不過玩遊戲最高畫質依然流暢, 處理圖片效率也大大提高,

阿罩就覺得花的時間和金錢真的值了。

裝機體驗:耗時稍長但效果良好

先來張全家福, 道具還是那些, 不過桌子有點小, 還是直接鋪白布做背景, 待週末有空貼了文化石牆紙, 就算是升級攝影棚了……

放幾張上一篇主機板開箱文的圖片, 加一點講解吧。 用的是銘瑄Z370電競之心, 看中的是它看起來可以發揮i5-8600K的超頻潛力, 而且有遍佈各個角落的“RGB ALL THE THINGS”!(p.s.商品頁上還說30天不滿意可退, 我覺得OK)

3根PCI-E x16插槽, 支持雙卡交火。 M.2插槽有3個, 第一個是無線網卡專用, 下面兩個則是PCI-E x4 M.2, 支持NVMe SSD, 其中第一條明確寫明支援Intel傲騰記憶體。

擴展介面頗為齊全, 共計6個USB介面, 其中一個還是USB Type-C介面。 主機板上還有共計5個4pin風扇針腳, 果然是給中高端主機用的, 另外提供了一個RGB 4pin介面, 加上一分幾的轉接線, 就可以讓更多RGB設備同步主機板燈光效果。

Intel i5-8600K上機,因為是散片(後來想想應該是被篩選下來的普通體質貨色……),所以表面有些痕跡。

之所以選擇i5-8600K,主要還是看重它在大部分軟體和遊戲仍有壓到AMD同價位處理器的性能優勢,而且即使受到鐵蓋與晶片之間那層普通矽脂所限,超頻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阿斯加特其中一款燈條,名喚阿塞紮爾,由於當時京東只有2400MHz有優惠(1199元),預算也有限,就買它了。兩根8GB,時序17-17-17-39,1.2V工作電壓,自己也有RGB燈光。

三星勢力登場,面世一年有餘的SM961,性價比頗高的OEM產品,比960PRO低一點點,但價格比960EVO還便宜。

但大家也知道,M.2 SSD高性能的代價是發熱巨大,想想還是加個散熱馬甲吧。貼上導熱雙面膠,與馬甲粘在一起,不過底下這塊底板只能插入滑軌的一半,最後索性放棄了。

安裝後的效果,樣子就比較一般了,反正顯卡能擋住(雖然最後阿罩還是把它挪到下面一條槽上)。

接下來安裝散熱器,過程很簡單就不說了,中途還是遇到點小意外,就是記憶體正好擋住了,解決辦法是先把記憶體拆下來,之後再裝回去。但最裡面一條槽沒法用,馬甲高的也沒法組雙通道。

顯卡也是銘瑄的GTX 1070 Ti,3風扇、4熱管、金屬背板,散熱效果有保障,也可以玩一下超頻。

GTX 1070 Ti顯卡的視頻輸出介面基本上都是HDMI 2.0b x1、DisplayPort 1.4 x3、DVI-D x1這個組合。

合體!為什麼先把這部分拼湊起來呢?其實主機殼早就到了,只是由於早有聽聞安裝耗時比較長,如果出現什麼問題,拆開又很麻煩,所以延後到週末再辦,這回就先把系統裝好,確認沒問題,到時候裝箱亮機即可。

接下來是週末的施工內容,花了半個下午的時間,真的很理解朋友講的話,不過最後安裝效果還真是不錯。

本體一眼看過去,側面是一整面的鋼化玻璃,正面和頂蓋是淺黑色全透窗,而進出風要由側面的梯形金屬防塵網通行。而同樣給阿罩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這兩把20cm大風扇,上一次看到這種風扇,還是裝在側板上的。

這個主機殼內部一大特色,就是名為“理線鎧甲”的玩意,覆蓋了電源、CPU背板及理線通道,也包括了底部的硬碟倉。意思是,那些雜亂的線,統統可以用理線鎧甲藏起來。

大部分銅柱需要自己裝,幸好配件中有這個小玩意,不用找尖嘴鉗擰了。

雖然用的是全模組電源,線材靈活性更高,但現在看還是一團糟,裝機時最煩的就是這狀況。不過這個理線鎧甲真是幫了大忙,我把線接好後,大概理一下,然後直接把這些鎧甲裝回去,眼不見為淨,反正一眼看過去十分整齊就對了……

最後封箱,拉電線通電測試效果,主機殼燈光(其實主要是前置的兩個RGB風扇)與主機板燈光一致,大功告成!

電源鍵是白色呼吸燈,如果也是RGB就更好了。

看看效果,除了記憶體和顯卡以外都做到同步了,顏色也沒什麼問題,也比以前那種只有一種顏色或者各種單色風扇要有趣些。

這裡說下吧,顯卡是只有紅光,以後看會不會有帶RGB的顯卡散熱器賣;記憶體暫時只能這樣,有點後悔了,應該買不帶LED的,因為記憶體槽就自帶RGB LED燈。

使用體驗:玩遊戲太TM爽了

這台新電腦已經裝了最新版的Windows 10系統(1703)、顯卡驅動(GeForce 388.71)和SSD固件(v2.3),用一堆老牌測試軟體測試CPU和整機性能,還有4只正版遊戲,看看最高畫質爽不爽。

①CPU/整體性能

i5-8600K對比上代升級到6核心,主頻3.6GHz,睿頻4.3GHz,高負載使用時多處於4.1-4.2GHz。

測試工具依然是常見的國際象棋、Super Pi、WinRAR、CineBench R15,另外還有PCMark 10用於測試整體性能。

由於如今的應用場景大多使用多執行緒,所以單執行緒我也沒有再測了,看別人測試,基本都是比上一代稍差一些。

國際象棋美妙18478千步。

替換高清大圖

SuperPi 1M測試輕鬆跑入8秒。

CineBench CPU項得分1014。

WinRAR處理速度達到7643 KB/s,當然這塊不只是CPU的功勞。

PCMark 10得分為5835分,生產力和多媒體製作得分也都不錯,以後修圖、做視頻也放心了。

②SSD性能

三星SM961是一款價格不過800元,卻擁有准旗艦性能的SSD,常被用於高端筆記本。測試軟體有Crystal Disk Mark和AS SSD Benchmark,測試時SSD已作為系統磁片運行。

CDM這邊,連續讀取速度高達3186.6MB/s,這在以前使用單個2.5寸SSD的時候可是想都沒想過!而1439MB/s的寫入,以及4K性能,還是離960PRO有些許距離。

替換高清大圖

AS SSD的測試成績,連續讀取沒有CDM那麼誇張,但縱觀當今SSD,也沒幾個有這麼高了。由於容量小,寫入速度算是有些吃虧。

阿罩用SSD也有超過三年時間了,但NVMe SSD還是第一次,而且還是高性能那種,真是讓我眼前一亮,虎軀一顫,感覺整個世界又快了些許。

③遊戲測試

Time Spy主要是考驗電腦的DX12圖形性能,阿罩這台機在默認測試設置下拿到了6426分,好像是和1080很接近了。

Fire Strike Extreme同樣是默認設置,拿到8510分,應該比不少圖吧機佬的機器強些(卡吧的不敢比)。

接下來是真刀真槍,直接上遊戲,畫質選項全部最高,解析度1080P,關閉垂直同步,用於測試的工具是After Burnner。

第一個是吃雞《絕地求生》(注:已更新為正式版),海島地圖,從跳傘開始錄到最後,更新遊戲和驅動後果然有奇效,全程最低幀數依然有70幀,平均幀數高達95幀,還在用最低畫質、但求不卡的朋友應該很羡慕了。

《巫師3》,畫面和故事都十分的引人入勝,能調到最高畫質,簡直和看電影無異。這裡選擇了第一章即時演算CG作為測試場景,結果基本都在60幀以上,平均81幀,可以安心打開垂直同步了。

《羞辱2》是一款潛行刺殺遊戲,畫風不是大片、模擬那種,和《巫師3》對比稍微有些粗獷,但確實好玩,配樂也好聽。第一章開頭同樣有即時演算CG,測到選擇人物為止,最低62.3幀,全程平均83幀。

最後是上市一個月、正好碰上黑五促銷(Uplay平臺83折+8折)的《刺客信條:起源》,自帶Benchmark測試工具,跑了一下,平均79幀,幀數也能保持穩定,而且還有評分,拿到了“很高”的9533分。

這裡也說下,更新了最新顯卡驅動後,刺客信條的表現也比之前測試要好些了。

④超頻簡單體驗

阿罩是好久沒超過頻了,上一次還是兩三年前當DIY編輯時寫遊戲性能需求測試文章才超過,自用的一直是i5-3450。而這回有了“帶K的”處理器,自然不能放過超頻。

你們說,超頻圖的是什麼?當然是簡簡單單幾步操作,就能讓電腦的性能再上一個臺階啦!

這塊主機板有一個功能是簡易超頻模式,只需要填入想超的倍頻,平臺會自動調整其它參數,例如核心電壓等等,以匹配CPU的體質和電壓需求,對新手以及阿罩這種久疏戰陣的老玩家(其實還是算新手)來說無疑是便利了許多。

因為各個CPU的體質不同,需要慢慢往上調,慢慢試探它的極限,所以超頻不能操之過急,避免發生“爆缸”事故。不過阿罩還是直接46倍頻(4.6GHz)起步,經過數次試驗,最終在簡易超頻模式中將i5-8600K超頻到4.9GHz,並通過了AIDA64的FPU壓力測試。

進階超頻還需要調整倍頻以外的參數,阿罩用了另一個工具代替,就是Windows系統中的Intel CPU專用超頻軟體Extreme Tuning Utility,簡稱XTU,介面直觀,還可以隨時查看各種參數狀態。

在XTU上繼續摸索,最終在1.1V核心電壓(0.15V補償)下往上探到5.0GHz,並通過FPU壓力測試和CPU-Z認證,說明這顆CPU的體質並不差。

縱觀網上玩家和身邊朋友親身體驗,i5-8600K能超上5GHz,那就是成功了,於是順便掛一個CPU-Z的認證。

不過可惜阿罩手氣一般,買到的這顆CPU體質並不拔尖,未能成功挑戰更高的頻率。

超頻以後當然是要做點測試了,理論性能測試上,確實有不小的提升。

總結:遊戲爽,生產力強,觀感不錯

這台主機前前後後花了1萬元多點,以及兩天的安裝時間,值不值呢?

先說安裝,主要難點在裝箱走線和安裝系統,但其實都不難解決。H500P內部空間夠大,動手時不會有被掣肘的感覺,線材用紮帶大概理一下,然後借助“理線鎧甲”遮蔽即可,反正眼不見為淨嘛,也不怕它們吃灰。

NVMe SSD安裝系統不能走老路,阿罩覺得最輕鬆的辦法就是用U盤做一個“微PE工具箱”,最新版是支持NVMe的,在裡面用工具分區和安裝系統即可。

觀感上,這套系統的RGB燈效也還可以,但阿罩也希望銘瑄能夠儘快推出燈效管理軟體,讓阿罩可以弄出酷炫的RGB效果。

使用體驗方面,開機自然是快了許多,處理圖片也比阿罩原來的i5-3450+10GB記憶體高效不少。遊戲更爽,之前的HD 7870玩現如今的遊戲大作,只能把畫質調到中低檔,而GTX 1070 Ti讓阿罩終於體驗到既精美、又流暢的畫面的美好。

Intel i5-8600K上機,因為是散片(後來想想應該是被篩選下來的普通體質貨色……),所以表面有些痕跡。

之所以選擇i5-8600K,主要還是看重它在大部分軟體和遊戲仍有壓到AMD同價位處理器的性能優勢,而且即使受到鐵蓋與晶片之間那層普通矽脂所限,超頻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阿斯加特其中一款燈條,名喚阿塞紮爾,由於當時京東只有2400MHz有優惠(1199元),預算也有限,就買它了。兩根8GB,時序17-17-17-39,1.2V工作電壓,自己也有RGB燈光。

三星勢力登場,面世一年有餘的SM961,性價比頗高的OEM產品,比960PRO低一點點,但價格比960EVO還便宜。

但大家也知道,M.2 SSD高性能的代價是發熱巨大,想想還是加個散熱馬甲吧。貼上導熱雙面膠,與馬甲粘在一起,不過底下這塊底板只能插入滑軌的一半,最後索性放棄了。

安裝後的效果,樣子就比較一般了,反正顯卡能擋住(雖然最後阿罩還是把它挪到下面一條槽上)。

接下來安裝散熱器,過程很簡單就不說了,中途還是遇到點小意外,就是記憶體正好擋住了,解決辦法是先把記憶體拆下來,之後再裝回去。但最裡面一條槽沒法用,馬甲高的也沒法組雙通道。

顯卡也是銘瑄的GTX 1070 Ti,3風扇、4熱管、金屬背板,散熱效果有保障,也可以玩一下超頻。

GTX 1070 Ti顯卡的視頻輸出介面基本上都是HDMI 2.0b x1、DisplayPort 1.4 x3、DVI-D x1這個組合。

合體!為什麼先把這部分拼湊起來呢?其實主機殼早就到了,只是由於早有聽聞安裝耗時比較長,如果出現什麼問題,拆開又很麻煩,所以延後到週末再辦,這回就先把系統裝好,確認沒問題,到時候裝箱亮機即可。

接下來是週末的施工內容,花了半個下午的時間,真的很理解朋友講的話,不過最後安裝效果還真是不錯。

本體一眼看過去,側面是一整面的鋼化玻璃,正面和頂蓋是淺黑色全透窗,而進出風要由側面的梯形金屬防塵網通行。而同樣給阿罩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這兩把20cm大風扇,上一次看到這種風扇,還是裝在側板上的。

這個主機殼內部一大特色,就是名為“理線鎧甲”的玩意,覆蓋了電源、CPU背板及理線通道,也包括了底部的硬碟倉。意思是,那些雜亂的線,統統可以用理線鎧甲藏起來。

大部分銅柱需要自己裝,幸好配件中有這個小玩意,不用找尖嘴鉗擰了。

雖然用的是全模組電源,線材靈活性更高,但現在看還是一團糟,裝機時最煩的就是這狀況。不過這個理線鎧甲真是幫了大忙,我把線接好後,大概理一下,然後直接把這些鎧甲裝回去,眼不見為淨,反正一眼看過去十分整齊就對了……

最後封箱,拉電線通電測試效果,主機殼燈光(其實主要是前置的兩個RGB風扇)與主機板燈光一致,大功告成!

電源鍵是白色呼吸燈,如果也是RGB就更好了。

看看效果,除了記憶體和顯卡以外都做到同步了,顏色也沒什麼問題,也比以前那種只有一種顏色或者各種單色風扇要有趣些。

這裡說下吧,顯卡是只有紅光,以後看會不會有帶RGB的顯卡散熱器賣;記憶體暫時只能這樣,有點後悔了,應該買不帶LED的,因為記憶體槽就自帶RGB LED燈。

使用體驗:玩遊戲太TM爽了

這台新電腦已經裝了最新版的Windows 10系統(1703)、顯卡驅動(GeForce 388.71)和SSD固件(v2.3),用一堆老牌測試軟體測試CPU和整機性能,還有4只正版遊戲,看看最高畫質爽不爽。

①CPU/整體性能

i5-8600K對比上代升級到6核心,主頻3.6GHz,睿頻4.3GHz,高負載使用時多處於4.1-4.2GHz。

測試工具依然是常見的國際象棋、Super Pi、WinRAR、CineBench R15,另外還有PCMark 10用於測試整體性能。

由於如今的應用場景大多使用多執行緒,所以單執行緒我也沒有再測了,看別人測試,基本都是比上一代稍差一些。

國際象棋美妙18478千步。

替換高清大圖

SuperPi 1M測試輕鬆跑入8秒。

CineBench CPU項得分1014。

WinRAR處理速度達到7643 KB/s,當然這塊不只是CPU的功勞。

PCMark 10得分為5835分,生產力和多媒體製作得分也都不錯,以後修圖、做視頻也放心了。

②SSD性能

三星SM961是一款價格不過800元,卻擁有准旗艦性能的SSD,常被用於高端筆記本。測試軟體有Crystal Disk Mark和AS SSD Benchmark,測試時SSD已作為系統磁片運行。

CDM這邊,連續讀取速度高達3186.6MB/s,這在以前使用單個2.5寸SSD的時候可是想都沒想過!而1439MB/s的寫入,以及4K性能,還是離960PRO有些許距離。

替換高清大圖

AS SSD的測試成績,連續讀取沒有CDM那麼誇張,但縱觀當今SSD,也沒幾個有這麼高了。由於容量小,寫入速度算是有些吃虧。

阿罩用SSD也有超過三年時間了,但NVMe SSD還是第一次,而且還是高性能那種,真是讓我眼前一亮,虎軀一顫,感覺整個世界又快了些許。

③遊戲測試

Time Spy主要是考驗電腦的DX12圖形性能,阿罩這台機在默認測試設置下拿到了6426分,好像是和1080很接近了。

Fire Strike Extreme同樣是默認設置,拿到8510分,應該比不少圖吧機佬的機器強些(卡吧的不敢比)。

接下來是真刀真槍,直接上遊戲,畫質選項全部最高,解析度1080P,關閉垂直同步,用於測試的工具是After Burnner。

第一個是吃雞《絕地求生》(注:已更新為正式版),海島地圖,從跳傘開始錄到最後,更新遊戲和驅動後果然有奇效,全程最低幀數依然有70幀,平均幀數高達95幀,還在用最低畫質、但求不卡的朋友應該很羡慕了。

《巫師3》,畫面和故事都十分的引人入勝,能調到最高畫質,簡直和看電影無異。這裡選擇了第一章即時演算CG作為測試場景,結果基本都在60幀以上,平均81幀,可以安心打開垂直同步了。

《羞辱2》是一款潛行刺殺遊戲,畫風不是大片、模擬那種,和《巫師3》對比稍微有些粗獷,但確實好玩,配樂也好聽。第一章開頭同樣有即時演算CG,測到選擇人物為止,最低62.3幀,全程平均83幀。

最後是上市一個月、正好碰上黑五促銷(Uplay平臺83折+8折)的《刺客信條:起源》,自帶Benchmark測試工具,跑了一下,平均79幀,幀數也能保持穩定,而且還有評分,拿到了“很高”的9533分。

這裡也說下,更新了最新顯卡驅動後,刺客信條的表現也比之前測試要好些了。

④超頻簡單體驗

阿罩是好久沒超過頻了,上一次還是兩三年前當DIY編輯時寫遊戲性能需求測試文章才超過,自用的一直是i5-3450。而這回有了“帶K的”處理器,自然不能放過超頻。

你們說,超頻圖的是什麼?當然是簡簡單單幾步操作,就能讓電腦的性能再上一個臺階啦!

這塊主機板有一個功能是簡易超頻模式,只需要填入想超的倍頻,平臺會自動調整其它參數,例如核心電壓等等,以匹配CPU的體質和電壓需求,對新手以及阿罩這種久疏戰陣的老玩家(其實還是算新手)來說無疑是便利了許多。

因為各個CPU的體質不同,需要慢慢往上調,慢慢試探它的極限,所以超頻不能操之過急,避免發生“爆缸”事故。不過阿罩還是直接46倍頻(4.6GHz)起步,經過數次試驗,最終在簡易超頻模式中將i5-8600K超頻到4.9GHz,並通過了AIDA64的FPU壓力測試。

進階超頻還需要調整倍頻以外的參數,阿罩用了另一個工具代替,就是Windows系統中的Intel CPU專用超頻軟體Extreme Tuning Utility,簡稱XTU,介面直觀,還可以隨時查看各種參數狀態。

在XTU上繼續摸索,最終在1.1V核心電壓(0.15V補償)下往上探到5.0GHz,並通過FPU壓力測試和CPU-Z認證,說明這顆CPU的體質並不差。

縱觀網上玩家和身邊朋友親身體驗,i5-8600K能超上5GHz,那就是成功了,於是順便掛一個CPU-Z的認證。

不過可惜阿罩手氣一般,買到的這顆CPU體質並不拔尖,未能成功挑戰更高的頻率。

超頻以後當然是要做點測試了,理論性能測試上,確實有不小的提升。

總結:遊戲爽,生產力強,觀感不錯

這台主機前前後後花了1萬元多點,以及兩天的安裝時間,值不值呢?

先說安裝,主要難點在裝箱走線和安裝系統,但其實都不難解決。H500P內部空間夠大,動手時不會有被掣肘的感覺,線材用紮帶大概理一下,然後借助“理線鎧甲”遮蔽即可,反正眼不見為淨嘛,也不怕它們吃灰。

NVMe SSD安裝系統不能走老路,阿罩覺得最輕鬆的辦法就是用U盤做一個“微PE工具箱”,最新版是支持NVMe的,在裡面用工具分區和安裝系統即可。

觀感上,這套系統的RGB燈效也還可以,但阿罩也希望銘瑄能夠儘快推出燈效管理軟體,讓阿罩可以弄出酷炫的RGB效果。

使用體驗方面,開機自然是快了許多,處理圖片也比阿罩原來的i5-3450+10GB記憶體高效不少。遊戲更爽,之前的HD 7870玩現如今的遊戲大作,只能把畫質調到中低檔,而GTX 1070 Ti讓阿罩終於體驗到既精美、又流暢的畫面的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