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評|背篼圖書館受到大山深處孩子們的歡迎,精神脫貧讓扶貧工作有溫度

山連著山、嶺挨著嶺。 在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 很多高山上的小村子崎嶇難行。 山峰圍起來一片巴掌大的天空, 是留守孩子們能看到的最遠地方。

2016年, 大關縣圖書館館長常紹慧和同事 到玉碗鎮何家坡村扶貧, 那是鎮裡唯一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組, 50多戶人家住在海拔1500米的半山上。 常紹慧和4個掛鉤幹部自費湊了2000元, 買了一堆書包、圖書、文具、餅乾和糖果, 每人一隻背篼前往村裡, “背篼圖書館”被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

背簍圖書館——有溫度的扶貧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李鑫: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 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 扶貧必扶智。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 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 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背篼圖書館的出現, 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大關縣圖書館館長常紹慧和同事的出現, 對於村裡的孩子們來說, 就是一個新鮮的事物, 他們帶來的書籍, 是孩子們平常很難見到的。 通過這些書籍, 不僅可以學到文化知識, 也能瞭解外面的世界, 在興趣的激發中, 孩子們有了掌握文化知識的能力, 成為新時代有能力的人。

要説明貧困地區“拔代際窮根”, 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對貧困地區的群眾, 特別是對少年兒童們扶智,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進行, 我們欣喜的看到, 精神上的脫貧, 讓我們的扶貧工作很有溫度。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李鑫:

讓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 是很多扶貧幹部的美好心願, 因而, 在扶貧過程中, 一些見效快的辦法往往成為扶貧幹部們重點考慮的方向, 比如是該種點什麼, 還是該養點什麼, 見效慢的總覺得等不及。 而背簍圖書館的出現, 不僅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也密切了幹群聯繫, 同時拔掉了貧困的窮根, 回答了扶貧幹部智慧扶貧很重要的問題。

我們看到, “背篼圖書館”的志願者們頂著烈日,

背著幾十斤的物品, 行走在陡峭泥濘的山路上, 一走就是幾個小時, 他們用實際行動將脫貧攻堅落到實處, 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這種行為, 我們要點贊!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也能發現, 當地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欠缺, 希望隨著投入的增加, 山區有了圖書室, 移動的圖書館變成固定的學習場所, 那樣一來, 將是山區孩子之福, 貧困地區群眾之幸。

記者編輯:李鑫

統稿編輯:李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