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過年了,回家跟長輩聊點天干地支,保你X格大幅上升

我們當前通用的西元xxxx年, 也叫做西曆年、基督紀年, 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法, 是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開始計算。 中國是從辛亥革命後, 也就是1912年開始採用西元紀年法, 在這之前, 我們中國採用的都是干支年法。

干支, 也就是天干和地支, 傳說出自于黃帝時代, 實際是萌芽于西漢初, 始行于王莽, 通行于東漢以後。 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 天干地支紀年法是我國的古老傳統文化之一, 並由此催生了眾多的燦爛中華文明。

天干, 也就是十天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葵。

地支, 也就是十二地支, 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當前老一輩都比較相信占卜算命之類, 而大凡跟占卜問卦都要知道生辰八字, 這生辰八字對應的也就天干地支紀年法。

所以, 掌握西曆年和天干地支年法的換算, 還是可以可以在長輩面前刷刷臉的。

我們都知道, 天干10個數, 而地支12個數, 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是60, 所以天干地支紀年法每隔60年便為一個輪回。 需要搞清楚的是, 第一個開始年份並不是甲子年,

而是甲寅年, 很多人會搞錯的。

天干地支與西曆年的換算, 先將天干與數字對應起來:

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任—2、葵—3。

接下來將地支和數字對應起來:

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

將西曆年法除以10, 得到的餘數就是天干, 再將西曆年除以12, 得到的餘數就是地支。 如今年為2017年, 那麼2017÷10等於201餘7, 那麼天干便為丁;2017÷12等於168餘 數為1, 那麼地支便為酉。 那麼, 2017年對應的天干地支年就是丁酉年。

實際上, 不止是年份, 其實月份和時間, 也是用天干地支法計算的。

月份也是干支表示方式, 其中月支和地支是順序對應關係, 如正月對應的是寅, 二月對應的是卯, 以此類推, 便有以下關係:

子—十一月、醜—十二月、寅—一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

月幹的換算方式有點複雜, 月幹=(年幹*2+月支)/10的餘數(這裡的年幹是按甲乙丙丁對應1、2、3、4順序計算, 月支為當月月支), 如2017年二月:2017年為丁酉年, 丁*2+2=4*2+2=10, 為葵, 所以2017年二月的干支表示就是葵卯。

干支紀月是干支曆的一部分, 主要用於風水、術數等領域中, 這使得干支曆一直在官方和民間都流行不衰。而事實上”正月建寅”是與北斗七星在地球上所觀察的周年運動有關,與地球環繞太陽一週期的時間相同。

干支紀日,民間往往採取元旦干支推算法,進而推定陽曆某天干支。由於計算比較複雜,一般採用查表方式進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自行查找資料學習,本文不再詳說。

而我們通常聽得最多的,就是時辰了,時辰說的干支計算公式如下:

①時支公式:時支=小時÷2-1(小時為偶數),時支=(小時+1)÷2-1(小時為奇數)

②時幹公式:時幹=日干×2+時支 (晨子=-1,夜子=11)

由於時幹公式和日干相關,需先求算日干,如經常我們只記的時支,時辰和我們日常用時間的對應關係如下:

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關聯密切,每個天干地支都有著對應的陰陽性質和五行性質,因此天干地支不僅僅是紀年法上的作用,在天文觀測、尋龍點穴、數理占卜、奇門遁甲、氣功養生等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作用。

這使得干支曆一直在官方和民間都流行不衰。而事實上”正月建寅”是與北斗七星在地球上所觀察的周年運動有關,與地球環繞太陽一週期的時間相同。

干支紀日,民間往往採取元旦干支推算法,進而推定陽曆某天干支。由於計算比較複雜,一般採用查表方式進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自行查找資料學習,本文不再詳說。

而我們通常聽得最多的,就是時辰了,時辰說的干支計算公式如下:

①時支公式:時支=小時÷2-1(小時為偶數),時支=(小時+1)÷2-1(小時為奇數)

②時幹公式:時幹=日干×2+時支 (晨子=-1,夜子=11)

由於時幹公式和日干相關,需先求算日干,如經常我們只記的時支,時辰和我們日常用時間的對應關係如下:

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關聯密切,每個天干地支都有著對應的陰陽性質和五行性質,因此天干地支不僅僅是紀年法上的作用,在天文觀測、尋龍點穴、數理占卜、奇門遁甲、氣功養生等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