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軍閥的另一面:“六不總理”段祺瑞

段祺瑞, 字芝泉, 生於安徽合肥, 所以又稱“段合肥”, 是北洋政府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 曾經四任總理, 四任陸軍總長, 一任參謀總長, 一任國家元首(當時稱臨時執政)。 作為皖系軍閥的首腦, 段祺瑞在歷史上的評價頗受爭議, 但是在筆者看來, 段祺瑞無論是人品還是其政治作為, 仍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1、段祺瑞一生做人的信條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 故又稱“六不總理”, 在筆者看來, 這並非是段祺瑞虛偽的自我包裝, 終其一生, 他當的起這個稱號。 段祺瑞生活樸素, 清廉如水, 以至於晚年下臺後生活窘迫,

要靠著昔日保定軍校的學生蔣介石的接濟。 這在物欲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 絕對是個官場的另類。

段祺瑞軍裝照

2、很多讀者可能瞭解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光輝事蹟, 卻不知道段祺瑞執政時期, 曾經一舉收復外蒙古。 1919年, 段祺瑞利用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三年內戰時期,

無暇南顧, 派其心腹大將徐樹錚率北洋軍出兵外蒙古, 迫使其取消自治, 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並宣佈廢除之前簽訂的中俄“蒙”一切賣國條約、協定。 外蒙古的回歸, 是段祺瑞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3、很多人認為“三一八慘案”(即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執政府衛隊打死打傷遊行群眾多人, 其中包括魯迅的學生劉和珍)是段祺瑞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點, 其實事情發生之時段祺瑞並未在執政府, 也未命令開槍。 慘案發生後, 段祺瑞明令撫恤死者, 醫治傷者, 並召集非常會議, 通過了屠殺首犯“應聽候國民處分”的決議。 隨後的悼念死難同胞大會上, 段祺瑞作為國家元首更是當眾長跪不起,

並立誓終身素食以贖罪, 這個誓言他一直堅持到病終去世。 即使在晚年的時候, 段祺瑞因為病痛的折磨身體已經非常瘦弱, 醫生建議他食肉來補充能量, 他仍堅決拒絕。

4、段祺瑞去世後, 其昔日勁敵吳佩孚贈挽聯:“天下無公, 正未知幾人稱帝, 幾人稱王, 奠國著奇功, 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 皆誤在今日不和, 明日不戰, 憂民成痼疾, 中流砥柱失元勳。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