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PK袁世凱:兩位末日帝國的亂世梟雄誰更牛一些?

文:孫智文(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

雖然這註定是一場關公戰秦瓊的爭霸賽, 但我們確實很想知道, 同為亂世梟雄, 末日帝國的操盤手,

曹操和袁世凱誰更牛一些!

操盤手源於證券交易, 指通過使用管理許可權範圍之內的資金買賣證券達到盈利目的的人或者團體。 好的操盤手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知大勢、善投機、有膽略、懂取捨, 同時外部還應具備過硬的施展平臺, 並曾有光鮮的外表, 良好的團隊, 另外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附帶要求他們一開始都不是BOSS。

末日帝國操盤手受命於改朝換代之際, 竊權而不廢天下事, 揮手間華夏皆注目。

昊天一指, 雷閃處, 映照出兩位:都是軍人出身, 亦曾為地方大員, 各自朝內顯赫一時;居國理政從屬皆勸進, 操盤末日帝國同時間無人出其右。

曹操VS袁世凱

曹操:東漢末年曹操從京城的治安官做起, 幹到東漢丞相, 後晉魏王, 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對內消滅多股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 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他的每一場戰爭的勝敗都影響著國家的走向。

袁世凱:清甲午戰爭後, 國弱民哀,

外邦欺淩。 袁世凱從一個武官做起, 幹到駐朝鮮的代理總督, 滿清王朝的總理大臣, 並成為北洋軍閥的領導人。 在辛亥革命後, 逼宣統退位, 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 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 統一幣制, 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最後復辟稱帝被推翻。 可以說他的後半生儼然成為中華大地一位翻雲覆雨的人物, 一言一行, 影響著國家的命運。 (袁世凱更是被滿清的政敵比喻為劉裕、曹操。 )

操控末日帝國, 能力相當, 二人可有一拼。 輝煌人生, 一善終封祖, 一鬱鬱而亡, 又留給後世多少人生頓悟!

PK規則:

單項勝利得1分, 灌輸讀者雞湯額外加0.5分。 外部因素係數1, 自身能力係數1.5。

一、自身能力

01、大勢觀

曹操:漢末, 政治黑暗, 中央控制力急劇減弱, 致使地方群雄割據, 曹操徹底放棄了憑自己的力量振興漢室這不切實際的想法。 因劉氏仍為正統, 曹操及時迎漢獻帝遷都許昌, 從名義上占得先機, 秒殺袁術自立的行為, 並代天子征討四方。 徹底掌控大權之後, 卻沒有取而代之, 不留給敵對勢力有任何稱帝的藉口。

袁世凱:太平天國被滅之後, 清朝經洋務運動發展, 國力稍稍恢復。 此時袁世凱認准清朝還沒到滅亡的最後時刻, 堅決的維護清朝統治, 破壞維新運動, 撲滅反帝的義和團, 爬上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顯赫職位。 但王朝式微, 再不改革, 將土崩瓦解, 他立刻換上了“急進改革者”的面具, 大力襄贊新政, 搞出了北洋軍政集團。 辛亥革命後, 袁知清朝已無力回天, 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逼清帝退位, 擁戴共和, 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而後搞出了“洪憲稱帝”一幕, 希望弄個君主立憲制度, 卻被趕下了歷史舞臺。 (當時的中國何去何從, 都在爭論, 君主立憲制也在議程。 如果不是日本和德國成功的經驗, 或許老袁就不會選擇這條道路了。可是,歷史沒有給他證明的機會了。)

人總要踏入社會,做事前先觀勢,順勢而為乃為上。老袁的頭髮少,本人調侃的想法是分析大局下了苦功,之前的每一次二選一,都選對了。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曹操的那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贏的漂亮。

本項:曹操得1×1.5=1.5分。

02、投機

曹操:董卓弄權,曹操首倡義兵討伐。為避鋒芒,董卓洗劫洛陽後西遷,聯軍諸侯皆不肯向前,多半是來看情況賺一筆的,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領兵追擊,遭大敗,至少在這一刻,為國不為私。奉漢獻帝回許昌,快人一步(後面孫策等人也想劫回獻帝)。曹操開始逐步控制朝廷,卻沒有披上光鮮的外衣,割據的諸如劉備,孫權等人都以曹操乃漢賊為藉口,分庭抗禮。在投機技能上,不太完美。

袁世凱:投機技能不用多說,他每次出手都能更進一步,已經能說明問題。(順勢才能投機,逆勢無異於作死,從這點上,袁世凱看勢還是可以的。)

投機一詞略帶貶義,但是換個說法,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合適自己的事情就是被人傳頌的真理了。相機而動,事半而功倍也。

本項:袁世凱得1×1.5=1.5分。

03、膽略

曹操:參加戰爭多次,作為領導奮勇向前,不畏死。特別是官渡之戰關鍵時刻,自己帶隊擊破烏巢,導致袁紹潰敗。曹操膽略超乎常人。

袁世凱:1882年,袁世凱受命參與平叛朝鮮“壬午軍亂”。戰鬥中袁世凱,帶頭沖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26歲成為朝鮮政局的“太上皇”。

兩個人能在各自時代翻雲覆雨,膽略應該不成問題。看著二位的PK深入,我能感覺到高手們視危險=機遇!“來吧,我們又有機會了。”可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機遇=危險,躲開是上策。

本項:二人各得1×1.5=1.5分。

04、取捨

曹操:漢獻帝逃離魔爪,發了“邀請函”給曹操、袁紹。兩家的謀士都有贊成和反對迎奉者,曹操力排眾議,搶先拿到了“漢獻帝”這杆大旗,後來袁紹後悔了,提議遷都鄄城(方便他控制),曹操一口回絕。建安二十四年,曹劉漢中之戰。(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夏侯淵戰死,曹操親率大軍來奪取漢中,數月沒有達到預期,(楊修雞肋的故事出自於此)漢中雖然重要,但是空耗時間,部隊、糧食在此,沒有任何意義,曹操便放棄了漢中。

袁世凱:袁家族以“求官建功,拯救天下”為門楣家訓,深受傳統教育的他自然秉承此訓,但是兩次科考不第,袁世凱沒有一條路走到黑,決心從“疆場”入手。經過一番打拼,他的職位越來越高,引起了皇室的猜忌,他失去了官職。稱病回河南,韜光養晦,待機複出。武昌起義爆發,清廷無奈只得重新啟用袁世凱。再次上臺的袁世凱,做的事情就是攻擊南方的革命軍,並取得不俗的戰績,清廷的命門被他攥到手裡。同時也加緊與革命黨談判,把自己塑造成結束戰爭的唯一人選。

人生一路就在不停的取捨當中,好東西固然要堅決不放,但果斷舍去“雞肋”甚至是無法達成的理想更是成大事者的必備技能。在中國,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的進行著填鴨式的教育,把孩子關進了學習的牢籠,今生只此一條出路。袁世凱果斷放棄了科考,在適合他的道路上不斷進取,不論結局如何,也值得我們學習。

本項:二人各得1×1.5=1.5分。袁世凱給我們燉了碗雞湯加0.5分。

自身技能PK完畢,袁世凱暫時領先。

二、外部因素

01、施展平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親曹嵩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與袁紹等官二代躋身西園八校尉(起步較高)。討伐董卓失敗後,佔據兗州,但數次易手,直到奉漢獻帝回許昌,便再也沒丟掉。居丞相之職,“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並依託北方根據地,發動了數次戰爭,未能一統山河。

袁世凱:出生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父祖多為地方豪強。叔祖袁甲三因軍功累官至漕運總督。(起步也不低,但是弱於曹操)因科甲失敗,投身疆場。朝鮮歸國後,仍然從軍界入手,建立起一個北洋軍政集團。憑藉這個原因及個人能力,進入朝廷核心。甲午戰爭之後,積極推行新政。辛亥革命後,就任民國大總統,名義上是統一全國,開始在全國進行發號施令。但因為稱帝的原因,早早的結束了統治。

在位期間,在統治範圍內,二人都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必須看到的是:操盤大局,應從小漸大,從適應自己的做起,再逐步拓展。看到中國的企業,不少急於求成,盲目投資新興行業,最後巨虧收場。比如之前概念十分好的“共用單車”,市場廣闊,但是眼下配套設施,規劃管理都不夠充分,搶先瓜分蛋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結果不容樂觀。

回到PK現場,雖然曹操控制面積名義上比袁世凱小,但是控制時間較長,更好的表現了自己的操盤手法。

本項:曹操得1×1=1分。

02、外在形象包裝

曹操:演義中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道出曹操的我行我素的霸氣。所以,奉漢帝之後,頭上就多了一個稱號:漢賊!至少在那個時代孫權和劉備那幫人是這麼叫的。歷史中的形象跟這個差不了多少。

袁世凱:一直以來他都披著一張光鮮的面具,並且用這張面具獲得能給他利益的集團的認同,南方的革命黨都認為他是能夠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

作者也想被所有人都認可,但是我做不到啊!可是操盤手不就該讓大家都相信才來投資的麼?PK到現在,我覺得,不能像老袁那樣光鮮亮麗,就乾脆跟老曹那樣痛快的活著。但是,我真的想被所有人認可啊!再有一萬次選擇,我還是想被所有人認可。重要的心願說三遍!

本項:袁世凱得1×1=1分。

目前曹操計5.5分,袁世凱計6分。

PK到現在,進入了最終的決戰,二人也已經老去。

三、最終結果

曹操:到死沒有篡漢,沒有帶上皇冠,到死還是漢家名義上的臣子,他被這個名號套牢了。曹操或許只透露了一點點蛛絲馬跡,他的團隊,就有人用生命勸誡著這位高手,荀彧去了,荀攸也害怕的走了。老曹雖然不高興,卻沒篡漢。優秀的團隊中有反對的聲音是福,老曹幸福的閉上了眼睛,終年66歲,廟號太祖。他的統治區域發展的很好,至少比他南面的兩個哥們好。

袁世凱:滿朝一片稱讚,連妓女、乞丐也來請願,袁世凱帶上了皇冠。帽子上寫著“洪憲”,他想宏揚憲法麼?君主立憲制在德國、日本成功了,在老袁手下也會成功?規定了“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

可是團隊裡有蠱惑老袁搞君主立憲的楊度等豬隊友,還有坑爹的迷戀太子權位的長子袁克定,手中的二十一條不是新股中簽憑證,他咋還同意了?註定要被套死!作為一個操盤手他犯了一個錯誤,買了一支看起來漂亮的垃圾股。於是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國家進入北洋軍閥混戰的階段。

袁世凱一口血噴在了答卷上,豬隊友害的我扣了幾分了?辛辛苦苦掙點分我容易麼我!

本項:曹操團隊分+1。

可知:國之前路迷茫時,緩步慢打不謂遲。英雄自強尤為足,萬人稱頌需自持。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袁氏苦心經營幾十載,一把好牌打爛,自毀江山。

一點拙見,本來袁世凱有望超越曹操,但在稱帝方面,袁世凱確實不如曹操更有胸懷,故兩人PK,作為末日帝國的操盤手,曹操還是略勝一籌!

你的看法是怎樣的,不妨在底部留言!

或許老袁就不會選擇這條道路了。可是,歷史沒有給他證明的機會了。)

人總要踏入社會,做事前先觀勢,順勢而為乃為上。老袁的頭髮少,本人調侃的想法是分析大局下了苦功,之前的每一次二選一,都選對了。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曹操的那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贏的漂亮。

本項:曹操得1×1.5=1.5分。

02、投機

曹操:董卓弄權,曹操首倡義兵討伐。為避鋒芒,董卓洗劫洛陽後西遷,聯軍諸侯皆不肯向前,多半是來看情況賺一筆的,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領兵追擊,遭大敗,至少在這一刻,為國不為私。奉漢獻帝回許昌,快人一步(後面孫策等人也想劫回獻帝)。曹操開始逐步控制朝廷,卻沒有披上光鮮的外衣,割據的諸如劉備,孫權等人都以曹操乃漢賊為藉口,分庭抗禮。在投機技能上,不太完美。

袁世凱:投機技能不用多說,他每次出手都能更進一步,已經能說明問題。(順勢才能投機,逆勢無異於作死,從這點上,袁世凱看勢還是可以的。)

投機一詞略帶貶義,但是換個說法,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合適自己的事情就是被人傳頌的真理了。相機而動,事半而功倍也。

本項:袁世凱得1×1.5=1.5分。

03、膽略

曹操:參加戰爭多次,作為領導奮勇向前,不畏死。特別是官渡之戰關鍵時刻,自己帶隊擊破烏巢,導致袁紹潰敗。曹操膽略超乎常人。

袁世凱:1882年,袁世凱受命參與平叛朝鮮“壬午軍亂”。戰鬥中袁世凱,帶頭沖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26歲成為朝鮮政局的“太上皇”。

兩個人能在各自時代翻雲覆雨,膽略應該不成問題。看著二位的PK深入,我能感覺到高手們視危險=機遇!“來吧,我們又有機會了。”可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機遇=危險,躲開是上策。

本項:二人各得1×1.5=1.5分。

04、取捨

曹操:漢獻帝逃離魔爪,發了“邀請函”給曹操、袁紹。兩家的謀士都有贊成和反對迎奉者,曹操力排眾議,搶先拿到了“漢獻帝”這杆大旗,後來袁紹後悔了,提議遷都鄄城(方便他控制),曹操一口回絕。建安二十四年,曹劉漢中之戰。(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夏侯淵戰死,曹操親率大軍來奪取漢中,數月沒有達到預期,(楊修雞肋的故事出自於此)漢中雖然重要,但是空耗時間,部隊、糧食在此,沒有任何意義,曹操便放棄了漢中。

袁世凱:袁家族以“求官建功,拯救天下”為門楣家訓,深受傳統教育的他自然秉承此訓,但是兩次科考不第,袁世凱沒有一條路走到黑,決心從“疆場”入手。經過一番打拼,他的職位越來越高,引起了皇室的猜忌,他失去了官職。稱病回河南,韜光養晦,待機複出。武昌起義爆發,清廷無奈只得重新啟用袁世凱。再次上臺的袁世凱,做的事情就是攻擊南方的革命軍,並取得不俗的戰績,清廷的命門被他攥到手裡。同時也加緊與革命黨談判,把自己塑造成結束戰爭的唯一人選。

人生一路就在不停的取捨當中,好東西固然要堅決不放,但果斷舍去“雞肋”甚至是無法達成的理想更是成大事者的必備技能。在中國,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的進行著填鴨式的教育,把孩子關進了學習的牢籠,今生只此一條出路。袁世凱果斷放棄了科考,在適合他的道路上不斷進取,不論結局如何,也值得我們學習。

本項:二人各得1×1.5=1.5分。袁世凱給我們燉了碗雞湯加0.5分。

自身技能PK完畢,袁世凱暫時領先。

二、外部因素

01、施展平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親曹嵩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與袁紹等官二代躋身西園八校尉(起步較高)。討伐董卓失敗後,佔據兗州,但數次易手,直到奉漢獻帝回許昌,便再也沒丟掉。居丞相之職,“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並依託北方根據地,發動了數次戰爭,未能一統山河。

袁世凱:出生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父祖多為地方豪強。叔祖袁甲三因軍功累官至漕運總督。(起步也不低,但是弱於曹操)因科甲失敗,投身疆場。朝鮮歸國後,仍然從軍界入手,建立起一個北洋軍政集團。憑藉這個原因及個人能力,進入朝廷核心。甲午戰爭之後,積極推行新政。辛亥革命後,就任民國大總統,名義上是統一全國,開始在全國進行發號施令。但因為稱帝的原因,早早的結束了統治。

在位期間,在統治範圍內,二人都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必須看到的是:操盤大局,應從小漸大,從適應自己的做起,再逐步拓展。看到中國的企業,不少急於求成,盲目投資新興行業,最後巨虧收場。比如之前概念十分好的“共用單車”,市場廣闊,但是眼下配套設施,規劃管理都不夠充分,搶先瓜分蛋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結果不容樂觀。

回到PK現場,雖然曹操控制面積名義上比袁世凱小,但是控制時間較長,更好的表現了自己的操盤手法。

本項:曹操得1×1=1分。

02、外在形象包裝

曹操:演義中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道出曹操的我行我素的霸氣。所以,奉漢帝之後,頭上就多了一個稱號:漢賊!至少在那個時代孫權和劉備那幫人是這麼叫的。歷史中的形象跟這個差不了多少。

袁世凱:一直以來他都披著一張光鮮的面具,並且用這張面具獲得能給他利益的集團的認同,南方的革命黨都認為他是能夠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

作者也想被所有人都認可,但是我做不到啊!可是操盤手不就該讓大家都相信才來投資的麼?PK到現在,我覺得,不能像老袁那樣光鮮亮麗,就乾脆跟老曹那樣痛快的活著。但是,我真的想被所有人認可啊!再有一萬次選擇,我還是想被所有人認可。重要的心願說三遍!

本項:袁世凱得1×1=1分。

目前曹操計5.5分,袁世凱計6分。

PK到現在,進入了最終的決戰,二人也已經老去。

三、最終結果

曹操:到死沒有篡漢,沒有帶上皇冠,到死還是漢家名義上的臣子,他被這個名號套牢了。曹操或許只透露了一點點蛛絲馬跡,他的團隊,就有人用生命勸誡著這位高手,荀彧去了,荀攸也害怕的走了。老曹雖然不高興,卻沒篡漢。優秀的團隊中有反對的聲音是福,老曹幸福的閉上了眼睛,終年66歲,廟號太祖。他的統治區域發展的很好,至少比他南面的兩個哥們好。

袁世凱:滿朝一片稱讚,連妓女、乞丐也來請願,袁世凱帶上了皇冠。帽子上寫著“洪憲”,他想宏揚憲法麼?君主立憲制在德國、日本成功了,在老袁手下也會成功?規定了“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

可是團隊裡有蠱惑老袁搞君主立憲的楊度等豬隊友,還有坑爹的迷戀太子權位的長子袁克定,手中的二十一條不是新股中簽憑證,他咋還同意了?註定要被套死!作為一個操盤手他犯了一個錯誤,買了一支看起來漂亮的垃圾股。於是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國家進入北洋軍閥混戰的階段。

袁世凱一口血噴在了答卷上,豬隊友害的我扣了幾分了?辛辛苦苦掙點分我容易麼我!

本項:曹操團隊分+1。

可知:國之前路迷茫時,緩步慢打不謂遲。英雄自強尤為足,萬人稱頌需自持。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袁氏苦心經營幾十載,一把好牌打爛,自毀江山。

一點拙見,本來袁世凱有望超越曹操,但在稱帝方面,袁世凱確實不如曹操更有胸懷,故兩人PK,作為末日帝國的操盤手,曹操還是略勝一籌!

你的看法是怎樣的,不妨在底部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