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兩萬噸核巨獸耗時十年總算完工,將于明年展開初步測試

根據俄羅斯波羅的海造船廠2017年12月22日官方發佈的消息,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的建造工作已經完成, 將在明年開始進行初步的測試。

對於俄羅斯來說,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完工的確是個很好的消息。

雖然造價只有3.36億美元, 但建造工期一點兒也不短。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在2007年4月15日鋪設龍骨的, 2010年6月3日下水, 距現在已有整整10年時間。 當今世界最大、最先進的戰艦是“福特”號航母, 建造到服役共花了8年時間。 而這座浮動核電站, 用的工期更長。

準確的說,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是一艘駁船, 自身不帶動力。 該船全長144.4米, 寬30米, 高10米, 吃水5.6米, 排水量為2.15萬噸, 是座十足的巨獸。 配備有兩台KLT-40S改進型核反應爐, 可提供70兆瓦的電力, 或者是300兆瓦的熱量, 保障能力十分強悍。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還擁有強大的海水淨化能力, 一天就能夠製造出24萬立方米的淡水。 別看造價很昂貴, 但同陸上的核電站相比, 該船可以前往瀕海的很多區域, 從而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 據估計, 它每年可以節約20萬噸煤炭和10萬噸化石燃料。

而如此的龐然巨物, 僅僅需要69人就能夠實現操控。 不得不說, 俄羅斯現在的設備再也並非蘇聯時代的傻大笨粗,

今天也已經非常講求自動化水準。 該船在建造的時候曾經遭遇波折, 原本是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鋪設龍骨, 卻在一年以後被轉到波羅的海造船廠繼續建造。

寒冷的冬天裡, 一旦發生斷電現象, 就需要“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這樣的龐然巨物出馬。

由於“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供電能力非常強悍, 它足以保障10萬人的電力和供熱需求。 而歷史上, 也曾經有過使用航母和核潛艇提供電力的例子。

在俄羅斯的現代化建設中,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也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該船是冷戰結束後, 俄羅斯建造的第一座浮動核電站。 它是非盈利性的, 主要用於滿足邊遠海濱城市的供電和供熱需求, 以羅蒙諾索夫院士的名字命名。

圖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住艙內部細節。 從蘇聯時代以來, 軍用艦艇的居住空間都比較局促, 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民船。 但從今天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來看, 它的住艙擁有足夠的空間, 使工作人員趕到舒適愜意, 這是倒極為難得。

控制設備也全面自動化了,且顯得非常簡潔,不像蘇聯以前的核電站,控制區域內的儀錶和按鈕到處都是。“羅蒙諾索夫院士”完工之後,會進行初步的測試,然後到明年秋季加注燃料。當一切測試完成之後,就能正式運行。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用於遠東地區,以替換掉退役的比例比諾核電站,因此它正式投入運行之前,得先從聖彼德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拖到6000千米以外的區域。該船的用於是俄羅斯的原子能公司,屬於一家國有的企業。

如果一切順利,“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會在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除了俄羅斯以外,我國也有打造浮動核電站的類似計畫。而根據外媒10月底的報導,我國的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很快就會完工。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我們擁有自己浮動核電站的日子也不會遠了。

控制設備也全面自動化了,且顯得非常簡潔,不像蘇聯以前的核電站,控制區域內的儀錶和按鈕到處都是。“羅蒙諾索夫院士”完工之後,會進行初步的測試,然後到明年秋季加注燃料。當一切測試完成之後,就能正式運行。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用於遠東地區,以替換掉退役的比例比諾核電站,因此它正式投入運行之前,得先從聖彼德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拖到6000千米以外的區域。該船的用於是俄羅斯的原子能公司,屬於一家國有的企業。

如果一切順利,“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會在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除了俄羅斯以外,我國也有打造浮動核電站的類似計畫。而根據外媒10月底的報導,我國的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很快就會完工。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我們擁有自己浮動核電站的日子也不會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