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民融合重磅政策出臺 傳遞了哪些重要信號?

2017年堪稱軍民融合政策密集出臺年:1月,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6月, 中央軍民融合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規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近期工作要點》, 以及《省(市、區)軍民融合發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設置的意見》;9月,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規劃》《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十三五”期間推進軍事後勤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實施意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密切相關的建設專案貫徹國防要求管理辦法》;10月,

在黨的十九大上, 習近平總書記三次提及軍民融合。 12月4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是年底出臺的又一重磅政策, 《意見》多角度為軍工企業描繪了混改路線圖, 為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意見》開宗明義地指出, 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 是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軍民融合潛力巨大。 《意見》分別從總體要求、進一步擴大軍民開放、加強軍民資源分享和協同創新、促進軍民技術相互支撐、有效轉化、支持重點領域建設、推動軍工服務國民經濟發展、推進武器裝備動員和核應急安全建設和完善法規政策體系等八個方面列出軍民融合具體政策舉措。

特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釋放出強烈信號:

在進一步擴大軍工開放方面, 《意見》確立了“小核心 |大週邊”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和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結構調整方案。 對軍品科研生產能力進行了核心能力、重要能力以及一般能力的歸類劃分, 既打破了軍工和民口的界限, 衝破了所有制的壁壘, 同時也為軍工各行業確立了軍民融合的界限, 為軍民融合貫徹“國家主導, 市場化運作”的具體方案提供了政策引導和行動指南;《意見》明確將軍品外部配套率、民口配套率納入國防科技工業統計,

進一步完善考核指標體系。 此類量化指標的設立和運用將成為推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強有力指揮棒和執行工具, 能夠有效激發各類軍工企業特別是軍工高技術類企業軍轉民的意願和動能, 同時也能加速推進高端技術民品向軍用轉化, 推進軍民融合科技成果持續落地生根, 實現良性螺旋軌道運轉;《意見》科學劃分了軍工企業控制類別, 分離出承擔國家戰略武器研製的特殊領域, 這些特殊領域應該包括承擔涉及國家核心機密、軍事秘密的科研單位以及與軍隊核心能力密切相關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院所、軍隊修理機構等對軍隊核心能力提供保障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
這些特殊領域的剝離, 界定和釋放了各類社會投資主體參與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領域和範圍。 《意見》並提出建立軍工獨立董事制度, 探索建立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鼓勵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上市或將軍工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科研生產能力的劃分、核心特殊領域的剝離、軍工獨立董事制度建立以及軍民融合相關量化指標的設立等一系列組合措施的實施, 將高效推動未來軍工混改、軍工資產證券化、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產業組織政策引導下的軍、民配套單位兼併收購等相關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在加強軍民資源分享和協同創新方面, 《意見》指出了在確保國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

編制和發佈開放共用目錄清單, 分類推進科技創新基地和設備設施等資源的開放共用, 推動軍工重大試驗設施向民口開放和統籌使用。 這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將國防科技工業創新建設和國家科技創新建設統一起來, 實現了國家範圍內科技創新資源的共建共用;《意見》還明確了開展產學研用合作, 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 擴大國防科技創新主體範圍。 也是站在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高度統籌規劃軍民科技融合發展的實踐問題和重大理論課題, 其核心是:拓展和強化政府、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使用者、仲介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緊密聯繫和有效互動, 目的在於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並最大化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意見》中還提出引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協力廠商測試評估機構,建立完善軍民標準化協調機制,推動技術基礎資源軍民共用以及積極利用民口產能,避免不合理的重複建設等。都是旨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和構建開放共用的軍民標準化資源服務保障體系。同時打通創新型、有優勢、有意願的民口單位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競爭的路徑,降低民口單位參與軍工生產的門檻,填補軍工企業科研生產能力的不足。《意見》有力地指引了國防科技創新和國家科技創新共建共用的資源體系建設、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體系建設以及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協調機制建設,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為軍民科技融合戰略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和體系保障。

在支撐重點領域建設方面,《意見》也指出了未來重點支持三大領域:太空領域、網路空間和海洋領域。旨在全面推進重點技術領域和重點建設領域軍民融合式發展,推動軍地海洋、太空、空域等資源合理開發和合作使用。這與2015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中所涉及的太空戰略、網路空間戰略和海洋戰略一脈相承。太空是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未來在重型運載火箭、空間核動力裝置、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和遙感衛星領域將會重點扶持和推出一大批軍民融合重大工程或重點專案,形成太空領域軍工企業和民參軍企業的重要投資邏輯。網路空間是經濟社會發展新支柱和國家安全新領域。中國的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面臨嚴峻威脅,網路空間對軍事安全影響逐步上升。加快網路空間力量建設,保障國家網路與資訊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戰略選擇。在網路強國戰略背景下,應廣泛引導社會各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網路安全、電磁頻譜資源管理、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工程、軍工電子資訊類試驗場佈局和建設等軍民融合領域的重點投資建設;海洋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是海洋強國的主要戰略目標。水下探測、深海空間站、核動力海上浮動平臺、深海大洋監測裝備、高等級專業破冰船、極地半潛運輸船等將成為海洋戰略實施過程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投資方向。這些重點領域的重要投資成果將隨《意見》的推進落實而不斷展現,在富國強軍的戰略構想中發揮日益強大的支撐作用。

當下,地緣政治日趨緊張,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恰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借此重磅政策出臺之際,舉國範圍內利益和責任相關者均應重視和捕獲政策所傳遞的重要信號和指引,以高效行動解讀《意見》相關政策,有效推進《意見》方案逐條落地,促進軍民融合由初步發展向深度融合演進,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意見》中還提出引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協力廠商測試評估機構,建立完善軍民標準化協調機制,推動技術基礎資源軍民共用以及積極利用民口產能,避免不合理的重複建設等。都是旨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和構建開放共用的軍民標準化資源服務保障體系。同時打通創新型、有優勢、有意願的民口單位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競爭的路徑,降低民口單位參與軍工生產的門檻,填補軍工企業科研生產能力的不足。《意見》有力地指引了國防科技創新和國家科技創新共建共用的資源體系建設、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體系建設以及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協調機制建設,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為軍民科技融合戰略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和體系保障。

在支撐重點領域建設方面,《意見》也指出了未來重點支持三大領域:太空領域、網路空間和海洋領域。旨在全面推進重點技術領域和重點建設領域軍民融合式發展,推動軍地海洋、太空、空域等資源合理開發和合作使用。這與2015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中所涉及的太空戰略、網路空間戰略和海洋戰略一脈相承。太空是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未來在重型運載火箭、空間核動力裝置、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和遙感衛星領域將會重點扶持和推出一大批軍民融合重大工程或重點專案,形成太空領域軍工企業和民參軍企業的重要投資邏輯。網路空間是經濟社會發展新支柱和國家安全新領域。中國的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面臨嚴峻威脅,網路空間對軍事安全影響逐步上升。加快網路空間力量建設,保障國家網路與資訊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戰略選擇。在網路強國戰略背景下,應廣泛引導社會各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網路安全、電磁頻譜資源管理、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工程、軍工電子資訊類試驗場佈局和建設等軍民融合領域的重點投資建設;海洋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是海洋強國的主要戰略目標。水下探測、深海空間站、核動力海上浮動平臺、深海大洋監測裝備、高等級專業破冰船、極地半潛運輸船等將成為海洋戰略實施過程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投資方向。這些重點領域的重要投資成果將隨《意見》的推進落實而不斷展現,在富國強軍的戰略構想中發揮日益強大的支撐作用。

當下,地緣政治日趨緊張,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恰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借此重磅政策出臺之際,舉國範圍內利益和責任相關者均應重視和捕獲政策所傳遞的重要信號和指引,以高效行動解讀《意見》相關政策,有效推進《意見》方案逐條落地,促進軍民融合由初步發展向深度融合演進,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