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最臭名昭著的軍閥,禍害老百姓有名,打日本更赫赫有名

民國時期, 全國土匪成災。 他們打家劫舍, 無惡不作, 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不過, 面臨日軍入侵、在民族存亡的危急之際, 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有些五大三粗的壯漢, 瑟瑟發抖;有些瘦弱膽小的人士, 挺身而出;有些衣冠楚楚的名人, 選擇投降;有些為害一方的土匪, 選擇抵抗。 就猶如一面鏡子, 映照出各式人等的真實面貌, 抒寫了慷慨悲歌的一幕幕。 其中, 就有河南軍閥劉鎮華率領的鎮嵩軍。

鎮嵩軍是由一幫河南豫西地區的土匪和土頑武裝所組成。 為什麼叫鎮嵩軍呢?這是因為組建這支軍隊時, 河南都督為張鎮芳, 就用了一個“鎮”字。 再加上這支部隊的成員來自于以嵩山為中心的周圍各縣, 就用了一個“嵩”字。

雖然早在1912年就已經組建成軍, 可由於成員大多數是土匪出身, 因此鎮嵩軍紀律敗壞、恃強淩弱、幹盡壞事, 儘管穿著軍裝, 可卻比土匪還像土匪,

因此名聲極壞, 連周邊的軍閥部隊都瞧不起, 不屑與之為伍。

劉鎮華接管鎮嵩軍後, 一方面整頓軍紀, 一方面下狠心進行剿匪。 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 部隊紀律有所改善, 加之清剿了周邊地區的匪患, 在當地的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劉鎮華總算在豫西地區立住了腳跟。

在劉鎮華的整頓下, 鎮嵩軍的戰鬥力開始變強。 其經典一役就是在1926年, 劉鎮華率領10萬鎮嵩軍圍攻西安。 這場圍城戰持續了8個月, 據說城內餓凍致死的有4.5萬人。

在軍閥割據的民國時代, 劉鎮華的勢力還是太小, 不得不投靠更大的軍閥。 他先後投靠過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馮玉祥、閻錫山, 最後歸附於蔣介石, 算是找到了組織, 還當上了安徽省主席。 不過, 1936年, 劉鎮華精神失常, 退出了政壇。

劉鎮華雖然退出政壇, 可鎮嵩軍還存在, 由劉鎮華的弟弟劉茂恩繼續統率。 此前, 鎮嵩軍被蔣介石改編為15軍, 劉茂恩擔任軍長。 在國民黨部隊裡, 15軍屬于典型的雜牌軍, 照說屬於被排擠的物件。 可劉茂恩這人懂得左右逢源之術, 他找到陳誠作為靠山。 在陳誠的推薦下, 劉茂恩不但擔任了第14集團軍總司令, 還兼任了河南省主席。 這在雜牌軍中是很少見的。

1937年7月7日, 以“盧溝橋事變”為標誌, 全面抗戰爆發。 劉茂恩率15軍奔赴抗日前線。 此後, 這支部隊先後參加過太原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中條山會戰、豫中會戰、豫西鄂北戰役等戰役。

在太原會戰時, 15軍在雁門關與八路軍並肩作戰, 英勇殺敵, 頗為亮眼。

在中條山會戰時, 劉茂恩遭到日軍重兵包圍, 數次突圍均告失敗。 劉茂恩拒絕部下讓他換便衣出逃的建議, 凜然說:“我身為堂堂中國軍人, 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求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說完要拔槍自殺。幸好被部下死死拉住。

1944年4月,日軍發起了“豫湘桂戰役”,在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大規模攻勢。在河南,湯恩伯、蔣鼎文所率領的數十萬中央軍一觸即潰,絲毫不給人留下想像空間。以湯恩伯為例,他在37天內,就一路狂奔弄丟了38座城市。

倒是當日軍逼近洛陽時,奉命守衛洛陽的15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他們和川軍14軍94師一起並肩作戰,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死守了足足14天,才突圍而去。

看了鎮嵩軍的歷史,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那個風起雲湧民族存亡的年代,有汪精衛這些文人甘做漢奸,也有杜月笙流氓抗日的正氣。所謂“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求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說完要拔槍自殺。幸好被部下死死拉住。

1944年4月,日軍發起了“豫湘桂戰役”,在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大規模攻勢。在河南,湯恩伯、蔣鼎文所率領的數十萬中央軍一觸即潰,絲毫不給人留下想像空間。以湯恩伯為例,他在37天內,就一路狂奔弄丟了38座城市。

倒是當日軍逼近洛陽時,奉命守衛洛陽的15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他們和川軍14軍94師一起並肩作戰,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死守了足足14天,才突圍而去。

看了鎮嵩軍的歷史,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那個風起雲湧民族存亡的年代,有汪精衛這些文人甘做漢奸,也有杜月笙流氓抗日的正氣。所謂“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