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軍力羸弱,為何只有袁世凱能練出精兵強將?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慘敗後簽訂《馬關條約》, 極大地震動了清廷朝野, 晚清軍隊的羸弱不堪令人側目, 如果再不編練新軍, 國家之安危就將進一步受到極大威脅, 這在當時的清廷上下幾乎毫無異議地達成了一致。

1894年11月, 清政府下令成立“督辦軍務處”, 恭親王奕訢為督辦, 慶親王奕劻為幫辦, 翁同和、李鴻藻、榮祿等人為會辦, 開始著手編練新軍工作。

袁世凱小站練兵

極善攻謀的袁世凱一改以往只圍著李鴻章轉的形象, 開始在榮祿處積極奔走, 並將自己在朝鮮時編練新軍的經驗編輯成冊呈送給榮祿, 此外袁世凱還將一本別人編譯的西方軍事書籍署上自己的名字, 也一併呈送給了榮祿。

剛剛從西安調回北京的榮祿, 也急需一個懂軍事的年輕人才為自己效力, 於是兩個人一拍即合, 袁世凱成為了清廷編練新軍的第一人選。

1894年冬, 正在小站編練新軍的廣西按察使胡燏芬被調去督辦津蘆鐵路,

於是榮祿、李鴻藻、翁同和聯名舉薦袁世凱代替胡燏芬編練新軍。

電視劇《走向共和》中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

這年12月, 袁世凱被朝廷正式任命督練新建陸軍。 袁世凱到達小站後, 在原有的4750人基礎上,

將軍隊招募擴充至7250人, 分步、炮、工、騎四個兵種, 其中步兵五個營, 炮、工、騎兵各一個營, 營以下還有隊、哨、棚三級編制, 大約類同于今天的連、排、班。

袁世凱非常懂得知人善任, 從各處召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之人, 為其成功編練新軍打下基礎。 他請來了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擔任參謀長, 徐世昌雖是文人, 但是足智多謀, 為小站練兵立下了汗馬功勞。

袁世凱還請來他在朝鮮結識的唐紹儀擔任軍中文案, 袁的老朋友蔭昌為他舉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的高材生梁華殿和王士珍, 袁也從武備學堂的畢業生中物色到了馮國璋和段祺瑞, 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後來被稱為是“北洋三傑”。

小站練兵各營名單

除此之外, 先後被袁世凱發掘並調進小站的還有曹錕、段芝貴、張懷芝、王占元、盧永祥、李純、陸建章、鮑貴卿等人, 他們都是武備學堂的優秀畢業生, 後來大都成為了小站練兵的骨幹成員。

從一開始袁世凱就想培養一支絕對忠誠於自己的軍隊, 因此他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 一方面以較為優厚的待遇培養自己的利益共同體,

小站的軍人從士兵開始就能領到較高的軍餉, 據記載:“(在小站的新建陸軍中)正頭目每月餉銀五兩五錢, 副頭目五兩, 正兵四兩五錢, 伙夫三兩五錢, 長夫三兩。 ” 每次發餉袁世凱都會親自監督, 保證把軍餉足額發到士兵手中。

另一方面他非常注重募兵的來源, 按照袁世凱的要求, 老弱病殘、吸食鴉片、嬌生慣養等人一律不要, 他最中意的是20歲左右的農民, 因為他們不僅身體強壯, 而且性格樸實聽話。 袁世凱還從舊軍隊裡提拔了姜桂題、張勳、倪嗣沖等一批老將到小站練兵, 而這些人的普遍特點就是頭腦簡單且盲目服從, 因此具有極高的忠誠度。

小站練兵園

小站練兵一切都是以制度辦事,這與以往簡單粗暴的老式練兵截然不同。一位洋教官為小站制定了29條基本訓練制度,袁世凱又在此後的訓練中逐步完善了各項制度,先後制定出了《操場暫行規定》、《出操規則》、《打靶法式》、《將領督操》、《行軍暫行章程》等管理制度,極大提升了小站的練兵水準。

被招募到小站的軍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袁和他的幕僚就把軍規制度編寫成通俗的歌謠,要求在各軍營中傳唱,例如馬步隊要記誦《勸兵歌》、《簡明軍律行軍歌》、《偵探歌》、《對兵歌》、《槍件問答》、《發槍問答》等,而炮兵隊還要記誦《炮說》等歌謠。

這些歌謠的歌詞寫得通俗易懂,使大字不識的士兵也能輕鬆聽懂。比如《勸兵歌》裡就寫到:“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

袁世凱小站練兵

就是在這些極其得法的訓練之下,小站的新建陸軍很快就成了晚清最強大的一支隊伍。榮祿在檢閱過這支軍隊後,向慈禧和光緒上書稱讚:“近年所見各軍,尚無出其右者。” 英國海軍司令貝思福也曾到小站參觀,在看過小站新建陸軍的操練情況後,貝思福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支新軍:“一舉足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植木。”

袁世凱小站編練的這支新軍雖未能參加任何一場重大戰役,但卻培養出了大批高級軍事人才和將領,加速了晚清舊式軍隊的淘汰,對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在此後的北洋軍閥時期,北洋政府的歷任總統和執政大都出自小站練兵,也正是這些人帶領中國走向了群雄爭霸的北洋軍閥割據時期。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小站練兵園

小站練兵一切都是以制度辦事,這與以往簡單粗暴的老式練兵截然不同。一位洋教官為小站制定了29條基本訓練制度,袁世凱又在此後的訓練中逐步完善了各項制度,先後制定出了《操場暫行規定》、《出操規則》、《打靶法式》、《將領督操》、《行軍暫行章程》等管理制度,極大提升了小站的練兵水準。

被招募到小站的軍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袁和他的幕僚就把軍規制度編寫成通俗的歌謠,要求在各軍營中傳唱,例如馬步隊要記誦《勸兵歌》、《簡明軍律行軍歌》、《偵探歌》、《對兵歌》、《槍件問答》、《發槍問答》等,而炮兵隊還要記誦《炮說》等歌謠。

這些歌謠的歌詞寫得通俗易懂,使大字不識的士兵也能輕鬆聽懂。比如《勸兵歌》裡就寫到:“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

袁世凱小站練兵

就是在這些極其得法的訓練之下,小站的新建陸軍很快就成了晚清最強大的一支隊伍。榮祿在檢閱過這支軍隊後,向慈禧和光緒上書稱讚:“近年所見各軍,尚無出其右者。” 英國海軍司令貝思福也曾到小站參觀,在看過小站新建陸軍的操練情況後,貝思福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支新軍:“一舉足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植木。”

袁世凱小站編練的這支新軍雖未能參加任何一場重大戰役,但卻培養出了大批高級軍事人才和將領,加速了晚清舊式軍隊的淘汰,對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在此後的北洋軍閥時期,北洋政府的歷任總統和執政大都出自小站練兵,也正是這些人帶領中國走向了群雄爭霸的北洋軍閥割據時期。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