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本戰敗後,歸還金,歸還銀,可是有一樣寶物始終不肯還

二戰日軍在侵華的8年時間裡, 掠奪了中國大量的金銀珠寶和名貴文物, 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 要求日本歸還了很多被掠奪的寶物, 可是有一樣寶物, 日本政府始終不肯歸還, 總是找各種理由來拒絕。

這樣寶物就是---書。

據統計在日本侵華之前, 中國總共有4747間圖書館, 所有大中小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獨立的圖書館, 裡邊存放有大量圖書, 當二戰日本戰敗後, 中國全國圖書館加起來不足900間。

大部分圖書館都被日軍所搶奪, 所有的書籍都被運回日本國內, 為此日本還專門成立裡一支搶奪書籍和運輸書籍的部隊。

從16世紀開始, 日本的豐臣秀吉, 在中國沿海一帶搶奪財物, 其中書籍就是其固定搶奪的財物之一。

中國當時的清朝對書籍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日本, 就比如當時清政府看不上眼的《海國圖志》這本書, 被當時的日本搶走以後, 憑藉書內豐富的歷史和地裡的記載, 讓日本更深層次的瞭解這個世界, 使其成為日本崛起的重要推手。

對於戰敗後的日本, 金銀珠寶, 文物古寶都可以歸還, 可是唯獨書籍不給歸還, 對他門來說這所他門的精神食糧, 是他們再次崛起的希望。

為了研究從中國搶奪的這些書籍, 日本政府還特地成立了如東亞研究所、東洋文化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部門, 專門的研究這些書籍, 從多方面的瞭解中國和中國人。

據不完全統計, 二戰期間日本從中國搶奪的珍貴書籍達到300多萬冊, 在我們強烈要求之下, 截止目前僅僅歸還了不到百分之6的書籍,

而且都是日本認為可以歸還的。

利用從中國搶奪了的書籍研究中國人和中國的地理, 由此可見日本的野心有多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