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未都:古代“女神”的臉 是什麼標準?

古代“女神”

每個時代, 都會有“女神”。

回望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 什麼樣的面容符合“女神”的標準呢?

今天, 我們就通過歷代的仕女畫來一探究竟。

漢代

(及以前)

額頭飽滿, 雙頰豐盈

長沙楚墓發現的一幅戰國時代鳳夔人物帛畫, 是我國最早表現婦女形象的繪畫之一。 畫中女子身形苗條, 衣袂飄舉, 形象十分灑脫俊逸。 由於表現的是側臉, 並不知其正面如何, 但也能清楚地看到女子額頭飽滿, 面頰豐盈, 鼻樑挺直, 長眉入鬢。 畫家在繪畫時略其唇部, 看來並不覺缺憾, 反而襯得人物神情嫺靜, 頗為端莊大氣。

戰國·長沙楚墓鳳夔人物帛畫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上的辛追, 恐怕是我們目前已知的漢代最有名的一位真實的美女。 這位貴族夫人不光以圖繪存照, 更有屍身像謎一樣地保留到現在。 畫上, 辛追夫人也以側臉示人, 體態豐腴且服飾華美, 能看得出來面龐也較豐潤多肉。 假如說辛追夫人因較為年長, 自然豐腴點, 她身後的三位侍女當是年輕女子, 從她們的側臉來看, 面容也是較為豐滿的, 可見時人所好。

漢·馬王堆漢墓帛畫(局部)

膚白發黑, 直鼻小口

魏晉時期, 人物畫更為精彩傳神, 對女性的表現也更細膩入微, 不僅有外貌之刻畫, 更有精神之描摹。 例如此一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 表現女子皆神形畢肖, 姿態生動。

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中, 女仙洛神的額頭和兩頰都豐滿, 卻又骨肉停勻, 膚色潔白細膩, 直鼻小口。

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中, 所有女性皆膚白發黑, 眉黛唇紅, 面頰豐盈, 既嫵媚又不失端莊, 規諫婦女儀容德行的主旨非常鮮明。

此兩幅畫看下來, 可以想見魏晉時期的美女標準:儀容風流婉轉, 德行潤潔美好。 從繪畫圖像上來看, 這是最代表中國女性美好形象的時代。

骨肉均勻, 面如滿月

隋唐五代時, 最接地氣的美女形象出現了, 她們穠豔明媚, 她們奔放自由, 她們家長里短, 甚至她們百無聊賴。

唐·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

最能代表唐代仕女畫水準的當屬張萱、周昉:他們繪畫的美女都有一張大臉盤子,真正面如滿月,透著大氣與貴氣。她們並非都珠翠滿頭,即便是貴族婦女,兩支“步搖”(插在髮髻上可隨步搖曳的一種頭飾)加一朵大花的裝飾已足夠華美。

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虢國夫人游春圖》中的虢國夫人,竟是素到極致,只是簡單梳了個墮馬髻,便有了“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風流韻致,可見其時皇家貴族的時尚態度。再有,唐代美女體態豐穠、儀態慵懶,服裝上雖常見薄、透,倒也自然天真,沒有絲毫淫褻之態,擠胸之類在圖像上其實甚為少見,現在影視劇中的效顰都是後人YY。那時候的女性是中國繪畫史上最為茁壯、健康的形象。

唐·佚名《宮樂圖》(局部)

纖秀苗條,面容圓潤

入宋,隋唐時的盛世繁華慢慢變得內斂起來了,隨著文學藝術、商品經濟的積累,宋代的整體品位是文人光華的開始,也是市井民風時代的開始。看這個時候的女性形象,身材複歸纖秀苗條,面容沒有唐代那樣豐肥了,但還依然是圓滿。

宋·佚名《歌樂圖》(局部)

宋·蘇漢臣《靚妝仕女圖》(局部)

蘇漢臣以嬰戲圖著稱,其筆下的女子卻也淑麗雅致,《靚裝仕女圖》中,宮廷女子衣飾華美典雅,意態淑靜,但略有禁縮之意,已漸無唐代女子那種心安理得的雍容之風,倒是鄉間女子形象還保留著活脫生動的樣貌。宋代起,理教的漸盛加強了對女子的束縛,在逐漸加強的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審美逐漸開始了承前啟後的變化。

賦色清雅,稍顯豐肥

元代仕女畫整體有所衰退,總體基調是在當時文人的宣導下興起復古之風,上追晉唐,女子的面龐、身量在畫面上比起宋代又稍顯豐肥,但賦色清雅了許多,出現了一些詩書畫印結合的仕女圖作品。

元·周朗《杜秋圖》(局部)

周郞的《杜秋圖》設色淡雅,不同于唐人的重彩法,也更恰當地突出了杜秋娘的淡泊人生。

瓜子臉型,體態嬌弱

進入明清,仕女畫中的男性視角更得加強,唐寅筆下女子的秀潤空靈,陳洪綬的高古稚趣都自成一體。此時女子的身材面容、一顰一笑和妝容服飾皆為突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她們的臉型漸漸從滿月之形變成瓜子形,身材漸漸由挺拔秀麗或健壯豐穠變成嬌弱無力之態,尤以清代為盛。

明·陳洪綬《雜畫八開》(局部)

女子在畫中的形象,代表了整個社會對美女的評價標準,她們或豔妝華服,襯托在各類雅集、博古、宴飲圖中;或自作西子捧心之狀,自歎自嗟,滿紙清愁;或於秋風過處,憑欄執扇,怎一個悲戚了得。

明·唐寅《孟蜀宮妓圖》(局部)

總體說來,明清仕女畫中的美女,從感官性的浮華穠豔之態慢慢轉向了抱殘守夭的病態之美,這種風氣甚至一直到今天還可發見。

清·改琦《元機詩意圖》(局部)

看看改琦的《元機詩意圖》,這標準的V臉,不就是今天全民所熱捧的嘛。

孝全成皇后

再看孝全成皇后的V型臉,到底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女神呢?

唐·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

最能代表唐代仕女畫水準的當屬張萱、周昉:他們繪畫的美女都有一張大臉盤子,真正面如滿月,透著大氣與貴氣。她們並非都珠翠滿頭,即便是貴族婦女,兩支“步搖”(插在髮髻上可隨步搖曳的一種頭飾)加一朵大花的裝飾已足夠華美。

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虢國夫人游春圖》中的虢國夫人,竟是素到極致,只是簡單梳了個墮馬髻,便有了“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風流韻致,可見其時皇家貴族的時尚態度。再有,唐代美女體態豐穠、儀態慵懶,服裝上雖常見薄、透,倒也自然天真,沒有絲毫淫褻之態,擠胸之類在圖像上其實甚為少見,現在影視劇中的效顰都是後人YY。那時候的女性是中國繪畫史上最為茁壯、健康的形象。

唐·佚名《宮樂圖》(局部)

纖秀苗條,面容圓潤

入宋,隋唐時的盛世繁華慢慢變得內斂起來了,隨著文學藝術、商品經濟的積累,宋代的整體品位是文人光華的開始,也是市井民風時代的開始。看這個時候的女性形象,身材複歸纖秀苗條,面容沒有唐代那樣豐肥了,但還依然是圓滿。

宋·佚名《歌樂圖》(局部)

宋·蘇漢臣《靚妝仕女圖》(局部)

蘇漢臣以嬰戲圖著稱,其筆下的女子卻也淑麗雅致,《靚裝仕女圖》中,宮廷女子衣飾華美典雅,意態淑靜,但略有禁縮之意,已漸無唐代女子那種心安理得的雍容之風,倒是鄉間女子形象還保留著活脫生動的樣貌。宋代起,理教的漸盛加強了對女子的束縛,在逐漸加強的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審美逐漸開始了承前啟後的變化。

賦色清雅,稍顯豐肥

元代仕女畫整體有所衰退,總體基調是在當時文人的宣導下興起復古之風,上追晉唐,女子的面龐、身量在畫面上比起宋代又稍顯豐肥,但賦色清雅了許多,出現了一些詩書畫印結合的仕女圖作品。

元·周朗《杜秋圖》(局部)

周郞的《杜秋圖》設色淡雅,不同于唐人的重彩法,也更恰當地突出了杜秋娘的淡泊人生。

瓜子臉型,體態嬌弱

進入明清,仕女畫中的男性視角更得加強,唐寅筆下女子的秀潤空靈,陳洪綬的高古稚趣都自成一體。此時女子的身材面容、一顰一笑和妝容服飾皆為突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她們的臉型漸漸從滿月之形變成瓜子形,身材漸漸由挺拔秀麗或健壯豐穠變成嬌弱無力之態,尤以清代為盛。

明·陳洪綬《雜畫八開》(局部)

女子在畫中的形象,代表了整個社會對美女的評價標準,她們或豔妝華服,襯托在各類雅集、博古、宴飲圖中;或自作西子捧心之狀,自歎自嗟,滿紙清愁;或於秋風過處,憑欄執扇,怎一個悲戚了得。

明·唐寅《孟蜀宮妓圖》(局部)

總體說來,明清仕女畫中的美女,從感官性的浮華穠豔之態慢慢轉向了抱殘守夭的病態之美,這種風氣甚至一直到今天還可發見。

清·改琦《元機詩意圖》(局部)

看看改琦的《元機詩意圖》,這標準的V臉,不就是今天全民所熱捧的嘛。

孝全成皇后

再看孝全成皇后的V型臉,到底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女神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