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由於寶媽的忽視,新生兒黃疸轉變成腦癱!黃疸知識你瞭解多少?

黃疸這個詞, 好多爸爸是孩子出生以後才學到的。 同樣的也是孩子寶爸的趙先生卻因為黃疸現在傷心不已。 故事待會兒講, 小寶提醒家長朋友們, 關注寶寶成長吧, 一起關愛兒童健康成長!

題外通知:寶寶成長吧邀請入駐了幾名專業的兒科醫生作為我們的醫學顧問, 幫助大家能夠很好的學習到育兒知識, 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詳情移步這裡關於兒童健康

故事1:"黃疸不用治, 讓孩子黃兩個月, 自己就好了。 "

溫州有位新生寶寶, 出生的時候和其他寶寶一樣, 粉粉嫩嫩的, 很招人喜歡。 因為是期盼許久的孫子, 小家庭裡充滿了興奮和喜悅。

寶爸趙先生同樣也很開心, 但就在出生三天后, 細心的他就發現寶寶有異常:的臉上、身上、甚至手心都開始發黃。 趕緊讓家人把孩子送到醫院。

寶寶成長吧圖片均來自網路

到了醫院一查, 孩子的膽紅素已經達到了18mg/dl(毫克/分升), 重度黃疸, 需要馬上住院, 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的後果。

聽到這個消息, 家裡人很驚詫, 孩子才出生3天, 就要住院?孩子看著就是皮膚黃了一點, 沒什麼大事。 正在和妻子猶豫不決的時候, 孩子奶奶發話了:"黃疸不用治, 讓孩子黃兩個月, 自己就好了。

"堅決把孩子帶回了家。

過了一天, 寶寶開始抗拒喝奶, 哭鬧中甚至開始尖叫, 身上也偶爾抽筋, 最嚴重的是出現了驚厥, 背部和頸部異常弓起, 眼睛轉動或抽搐。 趕緊送回到醫院。

這回, 奶奶終於同意住院治療。 但是孩子體內的膽紅素, 已經高達30mg/dl(毫克/分升), 情況已經非常危急。

經過搶救, 寶寶的命保住了, 但是已經出現了膽紅素腦病——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 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孩子腦癱了。 一家人腸子都悔青了, 可惜晚了。 趙先生現在後悔不已, 常常自責!

故事2:爸爸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兒子照片, 沒想到孩子情況那麼嚴重

趙女士的兒子童童已經出生5天了, 因為是順產, 第三天就出院了, 出院後一家人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趙女士的老公初為人父, 心情也十分激動, 就把自己兒子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和朋友們曬幸福。

可是, 老公的一位兒科醫生朋友看到照片後, 卻私聊他, 覺得孩子的神色不太好, 雙眼有點斜視, 面色發黃, 好像是黃疸, 建議再去醫院複查一下。

趙女士在懷孕的時候, 就按照婆婆給的"土方法"吃鵝蛋, 說這樣可以去胎毒, 孩子出生後不會長黃疸。 童童出生後, 做過黃疸檢查, 也只是有一點點而已, 醫生開了點藥就回家了。

趙女士小倆口覺得朋友提出了這樣建議, 心裡也沒有底, 就趕緊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過醫生診斷,童童確實換上了黃疸,幸虧這個朋友提醒的早,照了5天的藍光治療才得以康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寶寶黃疸你可知?大多數父母都錯誤對待它!

大概60%左右的寶寶,在出生時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因此,"黃疸退了沒?"甚至能成為一個問候語…

黃疸究竟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1.生理性黃疸

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1)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2)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3)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4)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2.病理性黃疸

常有以下特點:①出現早,生後24小時內出現;②程度重,足月兒大於12.9mg/dl,早產兒大於15mg/dl;③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每天上升超過5mg/dl;④持續時間長,或退而複現。

(1)黃疸程度: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黃染。

(2)黃疸顏色: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呈桔黃或金黃色;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呈暗綠色或陰黃。

(3)伴隨表現:溶血性黃疸多伴有貧血、肝脾大、出血點、水腫、心衰。感染性黃疸多伴發熱、感染中毒症狀及體征。梗阻性黃疸多伴肝腫大,大便色發白,尿色黃。

(4)全身症狀:重症黃疸時可發生,表現反應差、精神萎靡、厭食。肌張力低,繼而易激惹、高聲尖叫、呼吸困難、驚厥或角弓反張、肌張力增高等。

寶寶患上黃疸是什麼原因?有什麼危害?

由於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例性,兩者的形成病因其實也不一樣的!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迴圈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3.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症,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黃疸的危害:當血液中膽紅素水準很高時,膽紅素會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會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傷害,對孩子的智力和今後的生活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父母們最關心的——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

根據目前國際上達成共識的停母乳標準來看,當您的寶寶血清達到 275(16 mg/dl)以上時,才需要暫停母乳,建議改喂配方奶餵養至少兩天以上,同時需要用光照療法降低膽紅素。

注意,光照療法不是曬太陽哦,而是帶寶寶去醫院照藍光哦。但如果寶寶的血清膽紅素未達到上述停乳標準的話,可以繼續餵養,並且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曬曬太陽。

明白了黃疸的病因,談談治療黃疸方法!

國內對於新生兒黃疸需不需要干預治療有一套判斷標準,以出生時齡24~48小時的足月新生兒為例,膽紅素值超過154μmol/L就要進行光療。(具體可參考附表)

光療注意事項:

1、光療可以連續照射,也可以間歇照射,目前多採用間歇照射的方法。

因為藍光只能破壞皮膚表層的膽紅素,間歇照射留有足夠的時間讓血液中的膽紅素滲到表面來,使每一次的照射更有效率。

2、在光療中要保護好嬰兒的雙眼和會陰部;並且要適當增加補液量,保持嬰兒合適尿量;還要密切監測嬰兒的體溫和膽紅素水準。

3、光療不會產生輻射,但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發熱、皮疹或腹瀉,在光療結束後很快就會消退。

光療也可能會引起溶血和暫時性的低鈣血症等不良反應,需要在密切觀察監護下進行光療。

黃疸的那些錯誤謠言!

在孕事媽媽微信群裡隨便搜了一下,不管是孕著的群,還是生了的群,黃疸都是個熱議的話題,不過,謠言真是太!多!了!

這裡來集中闢謠。

"寶寶黃疸了要多喂水"——NO!

膽紅素是通過嬰兒的糞便排出體外的。如果嬰兒的胃裡都是水或糖水,哺乳的次數就會減少,因此更容易出現黃疸。

"喝葡萄糖水可以去黃疸"——NO!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不可能去除新生兒黃疸。而且葡萄糖是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吃。

"孕婦吃太多辣,寶寶生後黃疸多"——!

膽紅素高是寶寶在出生以後出現的問題,和懷孕的時候你吃什麼沒關係。同樣的謠言有下面的這些。

"生前吃夠10個鵝蛋,寶寶黃疸就很少或者幾乎沒有"——NO!

"32周要喝養肝茶,小孩子生出來沒有黃疸"——NO!

"紅棗泡水可以預防黃疸"——NO!

"孕期吃綠豆湯、玉米須煮水、鵝蛋去黃疸"——NO!

再次PS:寶寶成長吧組建的關於兒童健康生長發育的媽媽交流群,群裡面有專業的兒科醫生和其他寶爸寶媽們,要加群可以移步這裡關於兒童健康,注意,不是在這篇文章下發留言加群(我怎麼有種預感,還是會收到"加群"的留言呢?:P)

就趕緊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過醫生診斷,童童確實換上了黃疸,幸虧這個朋友提醒的早,照了5天的藍光治療才得以康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寶寶黃疸你可知?大多數父母都錯誤對待它!

大概60%左右的寶寶,在出生時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因此,"黃疸退了沒?"甚至能成為一個問候語…

黃疸究竟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1.生理性黃疸

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1)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2)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3)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4)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2.病理性黃疸

常有以下特點:①出現早,生後24小時內出現;②程度重,足月兒大於12.9mg/dl,早產兒大於15mg/dl;③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每天上升超過5mg/dl;④持續時間長,或退而複現。

(1)黃疸程度: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黃染。

(2)黃疸顏色: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呈桔黃或金黃色;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呈暗綠色或陰黃。

(3)伴隨表現:溶血性黃疸多伴有貧血、肝脾大、出血點、水腫、心衰。感染性黃疸多伴發熱、感染中毒症狀及體征。梗阻性黃疸多伴肝腫大,大便色發白,尿色黃。

(4)全身症狀:重症黃疸時可發生,表現反應差、精神萎靡、厭食。肌張力低,繼而易激惹、高聲尖叫、呼吸困難、驚厥或角弓反張、肌張力增高等。

寶寶患上黃疸是什麼原因?有什麼危害?

由於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例性,兩者的形成病因其實也不一樣的!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迴圈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3.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症,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黃疸的危害:當血液中膽紅素水準很高時,膽紅素會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會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傷害,對孩子的智力和今後的生活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父母們最關心的——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

根據目前國際上達成共識的停母乳標準來看,當您的寶寶血清達到 275(16 mg/dl)以上時,才需要暫停母乳,建議改喂配方奶餵養至少兩天以上,同時需要用光照療法降低膽紅素。

注意,光照療法不是曬太陽哦,而是帶寶寶去醫院照藍光哦。但如果寶寶的血清膽紅素未達到上述停乳標準的話,可以繼續餵養,並且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曬曬太陽。

明白了黃疸的病因,談談治療黃疸方法!

國內對於新生兒黃疸需不需要干預治療有一套判斷標準,以出生時齡24~48小時的足月新生兒為例,膽紅素值超過154μmol/L就要進行光療。(具體可參考附表)

光療注意事項:

1、光療可以連續照射,也可以間歇照射,目前多採用間歇照射的方法。

因為藍光只能破壞皮膚表層的膽紅素,間歇照射留有足夠的時間讓血液中的膽紅素滲到表面來,使每一次的照射更有效率。

2、在光療中要保護好嬰兒的雙眼和會陰部;並且要適當增加補液量,保持嬰兒合適尿量;還要密切監測嬰兒的體溫和膽紅素水準。

3、光療不會產生輻射,但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發熱、皮疹或腹瀉,在光療結束後很快就會消退。

光療也可能會引起溶血和暫時性的低鈣血症等不良反應,需要在密切觀察監護下進行光療。

黃疸的那些錯誤謠言!

在孕事媽媽微信群裡隨便搜了一下,不管是孕著的群,還是生了的群,黃疸都是個熱議的話題,不過,謠言真是太!多!了!

這裡來集中闢謠。

"寶寶黃疸了要多喂水"——NO!

膽紅素是通過嬰兒的糞便排出體外的。如果嬰兒的胃裡都是水或糖水,哺乳的次數就會減少,因此更容易出現黃疸。

"喝葡萄糖水可以去黃疸"——NO!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不可能去除新生兒黃疸。而且葡萄糖是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吃。

"孕婦吃太多辣,寶寶生後黃疸多"——!

膽紅素高是寶寶在出生以後出現的問題,和懷孕的時候你吃什麼沒關係。同樣的謠言有下面的這些。

"生前吃夠10個鵝蛋,寶寶黃疸就很少或者幾乎沒有"——NO!

"32周要喝養肝茶,小孩子生出來沒有黃疸"——NO!

"紅棗泡水可以預防黃疸"——NO!

"孕期吃綠豆湯、玉米須煮水、鵝蛋去黃疸"——NO!

再次PS:寶寶成長吧組建的關於兒童健康生長發育的媽媽交流群,群裡面有專業的兒科醫生和其他寶爸寶媽們,要加群可以移步這裡關於兒童健康,注意,不是在這篇文章下發留言加群(我怎麼有種預感,還是會收到"加群"的留言呢?: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