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皇帝也領工資,公務員工資誘人,民間也相當於現在白領生活

在宋朝想要賺錢就得當官, 宋朝又被稱作讀書人的天堂, 這個意思就是說, 讀書當官, 人生立馬變得與眾不同。

在宋朝, 百姓和官員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因為百姓特別的窮, 而官員特別的富。 一個正一品的官員, 每月可以領大米150石, 俸錢12萬文, 外加每年綾20匹, 羅1匹, 綿50兩。 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進行一下換算, 換算後的結果就是, 正一品官員每個月拿到手的人民幣是50萬左右。 而職位不同, 工資也會相應的調整, 宰相最高, 每月能拿到人民幣128萬, 這不誇張, 在宋朝的確就是這樣!

為了養好這些官員,

當時宋太祖不得不進行薪資的調整, 當然這也是籠絡人心的一大手段了。 在宋朝當官經常能看到一個現象, 那就是即便到了退休年齡, 也堅決不退, 因為退休後這工資就拿的少了。

為了應對這一現象, 中央提高了官員的福利待遇, 出門的路費報銷、到地方任職各種吃喝, 皇帝更是不吝賞賜, 動輒幾萬幾萬的賞, 這也是極其大方啊。

在宋朝, 最有前途的職業不是行賈的商人, 而是讀書的文化人。 宋朝的皇帝十分反感武臣, 在他們看來, 習武之人有著強大的殺傷力, 稍加不慎, 便會被他們推翻帝位。 而文人就不一樣, 他們手無縛雞之力, 還是相對容易控制的。

所以, 宋朝雖然是武將建朝, 卻是重文輕武, 趙家大量啟用文官, 而為了安撫這些文官, 更是不惜血本的啟用了高薪養官的政策, 將官員的工資提到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企及的地步。

宋代文官不但工資豐厚, 逢年過節還會發福利, 遇到特殊日子的還有額外打得獎金, 不僅如此官員犯點錯誤, 那也是能免則免, 從輕發落, 宋朝對官員的縱容程度和它的工資制度一樣歎為觀止。

當然, 除了這些, 官員們還能享受免費的住房、食品和隨從。 最低的官員可以享受朝廷分派的一名僕人, 而宰相則能享受朝廷分派的一百名僕人。 不要以為這樣已經很多了, 除此之外朝廷還列出了名目繁多的補貼福利項目,

比如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

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宋制祿之厚》中記載“有茶酒廚料之給、薪蒿炭鹽諸物之給、飼馬芻粟之給、米麵羊口之給。 其官於外者, 別有公用錢, 自節度使兼使相以下, 二萬貫至七千貫, 凡四等;節度使自萬貫至三千貫, 凡四等。 觀察防團以下, 以是為差。 公用錢之外, 又有職田之制, 兩京、大藩府四十頃;次藩鎮三十五頃;防團以下, 各按品級為差。 選人、使臣無職田者, 別有茶湯錢。 ”這眾多的名目的補貼福利比官員的基本工資可要多得多。

“為窮之冠”的蘇軾 實則不窮

大家熟知的蘇軾就是北宋的名臣, 他總是說自己“為窮之冠”, 但是細追史實我們卻會發現, 他的收入非常豐厚, 生活也很是奢華。 擔任黃州團練副使的時候算是他仕途的一個低谷期, 當時他自己釀造蜜酒, 還親自割豬肉做“東坡肉”, 說自己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吃上一頓飽飯, 但事實上, 與此同時他還在做著房產生意。 因為當時許州房價很低, 他的一個同鄉就勸他在那裡買房子。 蘇軾在給這個同鄉的信中寫到自己有現金“數百千”,自己的兒子剛剛買了一座莊園,自己在京師還有一些產業可以變賣,所以還能湊“八百餘千”,不知道這些錢能在許州買多少房子。

不但這樣,當時蘇軾還看上了京師的一座正在出售的宅子,首付只要兩百多千,他也非常感興趣。就此看來,雖然蘇軾自己哭窮,但其生活已經相當富庶了,也許他指的窮是與當時其他的達官顯貴相比較吧。

沒有嚴厲的監督懲罰體系,宋朝官員就算是貪污受賄,犯罪以後,也可以鑽鑽法律的空子,逃脫懲罰,而地方官員的調任就十分方便,只要向上級上一道疏表,基本都會批准。所以,在一個地方有了污點,官員便調離到另一個地方,而且那時的官員數量十分龐大,常常是一個官位有兩三個人同時擔任,彼此相互包庇,互相勾結。

明朝每年收入只有2000萬兩左右,到嘉靖時代,基本上就入不敷出了。而且明朝的官員工資那是出奇的低,低到無法養活家裡,因此不得不冒生命危險去貪污,即使前期朱元璋用殘酷刑罰來懲治貪官,殺了15萬人,都毫不奏效。

而于明朝恰恰相反的是宋朝,雖然整個兩宋國土面積不斷縮小,始終沒有統一全國,但是宋代堪稱我國古代最有錢的朝代,據西方歷史專家的研究,宋代的經濟總產值一度占到世界總產值的80%,商業極度的發達,世界各地的商人齊聚大宋都城汴梁,因此汴梁才是世界上當時唯一的世界級頂級城市。

宋朝如此富有,因此對官員也是十分的大方,採取的就是高薪養廉的政策,各級官員的工資都很高。普通官員的工資每個月都在400貫以上,當時一貫相當於1000文錢,大約相當於現在人民幣600多塊錢,也就是說普通官員月工資最少24萬塊,這大概相當於漢朝的10倍,清朝的4倍,明朝的30倍。

據史書記載在北宋宋太宗趙光義以後的每位宋朝皇帝每個月都有1200貫文錢的“好用”費,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月薪。而這1200貫文錢換算成人民幣那就是36萬。不愧是皇帝,每月掙36萬,那要是擱到現在,在二三線城市一年光拿工資就能買好幾套房子,根本就不用貸款。小編寫到這裡突然好想穿越呀,可是我是個女的,算了穿回去也當不了皇帝。言歸正傳,那皇帝這每個月36萬的月薪是當時哪個部門給發的呢?

據史書記載,那就是當時叫“左藏庫”的機構給發的。而左藏庫這個機構在隋唐時期就存在,是當時太府寺下屬機構,太府寺掌管天下財富,左藏庫則儲存天下財富。而在宋朝時不設立太府寺,沿襲五代官制,設鹽鐵、度支、戶部三司,從而對國家財政進行管理。而左藏庫就在三司之下,與當時右藏庫、內藏庫一起,對國家鹽鐵進行專賣。度支主管財政盈餘,戶部主管國家賦稅、皇莊租稅、各地方長官進貢以及各項專賣所帶來的貨幣與實物進行集中的收支管理。

其中的皇莊租稅、地方進貢以及宮廷主持的專賣收益,是歸左藏庫管理的,這些收益集中于左藏庫,用來給京官發補貼,給御前侍衛發餉,給太子公主、後妃們發生活費,以及給皇帝發工資。但是在左藏庫的收入來源中,皇莊租稅和各項進貢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大量的收入還得靠專賣。而左藏庫的專賣就是土地,當時宋朝在國內設有“樓店務”這一搞土地專賣的機構,這個機構經宮廷授權,對城區尤其是都城內的國有土地進行出租,或者開發後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筆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左藏庫,宋太宗時期,樓店務“以所收錢供禁中脂澤之用,日百千”,相當於一天就能掙上百個一千貫,而皇帝每月的工資只有1200貫,所以靠出租土地掙的錢給皇帝發工資是綽綽有餘的。

現在白領紛紛崇尚小資生活:養養貓逗逗狗,有事沒事看個舞臺劇,喝喝星巴克,旅個遊唱個歌練練瑜伽打打坐……多麼愜意悠閒啊。

但你能想像,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老百姓,早就過上這種生活了嗎!

他們每天養養寵物插插花,結伴喝茶逛公園,相親把妹看雜耍,夏天有冷飲天天都沐浴,還能逛夜市……看的吾輩怎一個羡慕能了!

而這樣幸福的生活源於當時的朝廷,有錢!

說到宋朝,那是相當的有錢,兩宋的財政收入,北宋長期保持在每年六千萬緡錢,南宋時最高高達六千五百萬緡,比起後面的元明清三朝來,別看國土小,腰包卻是鼓得多!官員的工資也出名高,宰相級別年薪百萬,其他額外福利補貼二百萬,各級官職更是俸祿豐厚,和後面幾個朝代一比那是相當的土豪了。

有個論調也因此出名:宋朝丟了幽雲十六州還能撐三百年,哪怕沒了半壁江山還能撐一百多年,全都是靠錢砸出來的。

蘇軾在給這個同鄉的信中寫到自己有現金“數百千”,自己的兒子剛剛買了一座莊園,自己在京師還有一些產業可以變賣,所以還能湊“八百餘千”,不知道這些錢能在許州買多少房子。

不但這樣,當時蘇軾還看上了京師的一座正在出售的宅子,首付只要兩百多千,他也非常感興趣。就此看來,雖然蘇軾自己哭窮,但其生活已經相當富庶了,也許他指的窮是與當時其他的達官顯貴相比較吧。

沒有嚴厲的監督懲罰體系,宋朝官員就算是貪污受賄,犯罪以後,也可以鑽鑽法律的空子,逃脫懲罰,而地方官員的調任就十分方便,只要向上級上一道疏表,基本都會批准。所以,在一個地方有了污點,官員便調離到另一個地方,而且那時的官員數量十分龐大,常常是一個官位有兩三個人同時擔任,彼此相互包庇,互相勾結。

明朝每年收入只有2000萬兩左右,到嘉靖時代,基本上就入不敷出了。而且明朝的官員工資那是出奇的低,低到無法養活家裡,因此不得不冒生命危險去貪污,即使前期朱元璋用殘酷刑罰來懲治貪官,殺了15萬人,都毫不奏效。

而于明朝恰恰相反的是宋朝,雖然整個兩宋國土面積不斷縮小,始終沒有統一全國,但是宋代堪稱我國古代最有錢的朝代,據西方歷史專家的研究,宋代的經濟總產值一度占到世界總產值的80%,商業極度的發達,世界各地的商人齊聚大宋都城汴梁,因此汴梁才是世界上當時唯一的世界級頂級城市。

宋朝如此富有,因此對官員也是十分的大方,採取的就是高薪養廉的政策,各級官員的工資都很高。普通官員的工資每個月都在400貫以上,當時一貫相當於1000文錢,大約相當於現在人民幣600多塊錢,也就是說普通官員月工資最少24萬塊,這大概相當於漢朝的10倍,清朝的4倍,明朝的30倍。

據史書記載在北宋宋太宗趙光義以後的每位宋朝皇帝每個月都有1200貫文錢的“好用”費,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月薪。而這1200貫文錢換算成人民幣那就是36萬。不愧是皇帝,每月掙36萬,那要是擱到現在,在二三線城市一年光拿工資就能買好幾套房子,根本就不用貸款。小編寫到這裡突然好想穿越呀,可是我是個女的,算了穿回去也當不了皇帝。言歸正傳,那皇帝這每個月36萬的月薪是當時哪個部門給發的呢?

據史書記載,那就是當時叫“左藏庫”的機構給發的。而左藏庫這個機構在隋唐時期就存在,是當時太府寺下屬機構,太府寺掌管天下財富,左藏庫則儲存天下財富。而在宋朝時不設立太府寺,沿襲五代官制,設鹽鐵、度支、戶部三司,從而對國家財政進行管理。而左藏庫就在三司之下,與當時右藏庫、內藏庫一起,對國家鹽鐵進行專賣。度支主管財政盈餘,戶部主管國家賦稅、皇莊租稅、各地方長官進貢以及各項專賣所帶來的貨幣與實物進行集中的收支管理。

其中的皇莊租稅、地方進貢以及宮廷主持的專賣收益,是歸左藏庫管理的,這些收益集中于左藏庫,用來給京官發補貼,給御前侍衛發餉,給太子公主、後妃們發生活費,以及給皇帝發工資。但是在左藏庫的收入來源中,皇莊租稅和各項進貢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大量的收入還得靠專賣。而左藏庫的專賣就是土地,當時宋朝在國內設有“樓店務”這一搞土地專賣的機構,這個機構經宮廷授權,對城區尤其是都城內的國有土地進行出租,或者開發後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筆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左藏庫,宋太宗時期,樓店務“以所收錢供禁中脂澤之用,日百千”,相當於一天就能掙上百個一千貫,而皇帝每月的工資只有1200貫,所以靠出租土地掙的錢給皇帝發工資是綽綽有餘的。

現在白領紛紛崇尚小資生活:養養貓逗逗狗,有事沒事看個舞臺劇,喝喝星巴克,旅個遊唱個歌練練瑜伽打打坐……多麼愜意悠閒啊。

但你能想像,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老百姓,早就過上這種生活了嗎!

他們每天養養寵物插插花,結伴喝茶逛公園,相親把妹看雜耍,夏天有冷飲天天都沐浴,還能逛夜市……看的吾輩怎一個羡慕能了!

而這樣幸福的生活源於當時的朝廷,有錢!

說到宋朝,那是相當的有錢,兩宋的財政收入,北宋長期保持在每年六千萬緡錢,南宋時最高高達六千五百萬緡,比起後面的元明清三朝來,別看國土小,腰包卻是鼓得多!官員的工資也出名高,宰相級別年薪百萬,其他額外福利補貼二百萬,各級官職更是俸祿豐厚,和後面幾個朝代一比那是相當的土豪了。

有個論調也因此出名:宋朝丟了幽雲十六州還能撐三百年,哪怕沒了半壁江山還能撐一百多年,全都是靠錢砸出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