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秀的產品經理如何做競品分析?

文/天慌地惱發佈於10小時前閱讀1642評論2喜歡3

閱讀1642

標籤:

產品經理競品分析

本文簡要介紹競品分析, 對競品分析的思路發表拙見, 如有誤導, 敬請指正。 本文的主要思路:

1、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

在做一個產品之前我們首先會想我們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 或許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 沒有任何的細節思考。 這種時候怎麼辦呢, 一個頁面一個頁面地去思考是很難的, 很費時的, 而且很多的用戶習慣、體驗細節等等都會容易被忽略。 這個時候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向一些競品學習借鑒來尋找設計出發點和設計思路。

當然就會有人問了, 你這不是抄襲嗎?答案明顯不是的, 或許很多人是直接抄的競品, 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通過調研分析競品, 借鑒前者的經驗來趨利避害, 走過的好路跟著走一走, 踩過的坑我們避一避,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戰不殆。

前面講的是開發和反覆運算一個產品時對於競品調研的應用, 如果只是單純地想分析分析兩個競品, 那就需要尋找更多的細節, 而不需要那麼強的目的性了。

競品分析的核心目的:一是學習競品, 趨利避害;二是在開始專案之前看看競品的業務種類是不是真的滿足你的盈利要求(有點類似MVP概念, 不要等開工了別人再告訴你這個項目不賺錢, 開工沒有回頭路)。

2、什麼是競品分析?

什麼是競品?簡單講, 由不同團隊設計完成的滿足同一主要需求的產品可以稱為競品。 競品的業務類型往往也是相差不多, 面對的使用者群體有交集需要競爭獲取, 彼此爭奪這一類需求的業務市場。

那什麼是競品分析呢?針對競品做調研, 分析彼此的設置形式和利弊所在, 找出最能適應自身產品市場形勢的設計或反覆運算方案, 就可以稱之為競品調研。 競品分析類似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問題, 這種方法避免了你從頭開始設計容易踩坑的尷尬局面, 可以利用別人家的產品基礎來設計, 大大減少了試錯成本。

3、競品分析需要哪些能力?

競品分析時, 我們是以一個用戶的身份來對別人的產品進行調研,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從表面往本質進行分析的逆推理能力。

對於同一功能, 各個競品可能會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我們設計的時候往往在腦海中會有一個素材庫, 從各種方案中選擇最適合自身產品的方案, 所以我們在調研的時候也需要整理歸納能力, 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找到競品, 找到亮點, 發現缺陷等等都需要你有一雙火眼金睛, 發現很多潛在的東西, 所以洞察力也是你需要具備的。

4、競品分析的流程是怎樣的?

分析自己產品業務類型的市場行情:

自己產品的業務的當前市場是怎樣的?是處於紅海市場的風口浪尖?亦或是在藍海市場中夾縫求生?明確自己的業務市場, 會對你的判斷起很大作用, 比如一些風口行業的產品行事會大膽求突破,

而穩健型產品則會對使用者體驗的細節追求完美。

明確產品定位與使用者需求:

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產品是幹嘛的, 其次你得知道你的產品是哪些人群需要用的, 還得知道他們需要用你的產品的哪些功能, 最後要知道你的產品滿足了哪些當前使用者無法得到滿足的需求(痛點)。

為什麼要明確這些東西呢, 這是首先你得對自己幾斤幾兩心裡要有個數, 就像談戀愛, 不要攀龍附鳳, 也不要妄自菲薄, 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對自己有了認識之後你才好找到和你更相近的競品, 調研的準確性會大大提升。

如何選擇競品:

滿足同一主要需求, 功能基本類似的產品定義為一級競品;

功能和業務相似的產品, 比如社會招聘和校園招聘、兼職招聘等等, 不同的招聘產品會有不同的主打業務, 但是彼此之間的功能是相差不多的, 可以定義為二級競品。

業務物件指向相反的產品, 比如一個駕校的app, 針對教練和學員有兩款不同的app, 可以從對方的產品中進行逆推, 但是這個容易受到誤導, 困難較大, 不太推薦, 所以定義為三級競品。

選擇競品, 是做開始調研的第一步, 所以選對競品會大大提高你後續的工作效率。 同時一些競品如果經營得不好的話, 要對其進行調研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多多尋找其缺陷。

競品調研的過程:

由於不同業務類型的產品功能、內容等等都會有所不同, 所以無法給出太具體的方法及步驟, 主要還是講講調研的思路。

(1).別人是怎麼做的?

這一項主要是觀察,你可以將對方的方案原封不動地進行記錄,這裡一定要客觀,不要帶上主觀的有色眼鏡。記錄要客觀,才能保證你後續的分析能夠全面滲透。

(2).他為什麼選擇這樣做?

這裡要考慮競品的產品定位、使用者群體、市場需求、使用場景等等,同一種功能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一樣的設定方案,比如說優酷官網有四種登錄方式:賬密登錄、手機動態登錄、協力廠商登錄、app掃碼登錄,就分別應對的是不同的使用場景:賬密登錄穩定快捷、手機登錄安全和快捷兼顧且不需要記密碼、協力廠商登錄針對新帳戶可以免註冊登錄提高用戶流量、app掃碼登錄稍顯麻煩但是可以不輸入帳號和密碼進行登錄十分安全。

一些你看起來很蠢的設定,說不定內藏玄機,而且是我等凡人看不懂的玄機。面對這些陌生的設定一定不要主觀地認為別人就是蠢蛋,一定要客觀地利用運營資料、產品定位、使用者分佈等等資訊進行綜合判斷。

(3).同一功能有幾種設計方案?

可能有人會問,我一個功能也就一種設計方案就完成了,幹嘛還要去知道有幾種設計方案呢?實際上我們在進行一個產品的設計的時候,每一個頁面我們都會在腦海中有不同的版本出現供我們選擇,畢竟設計方法很多,但是並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用的,你的選擇越廣,你最後選擇出來的方案也就越能匹配產品的適用環境。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的眼界越開闊,你的所見所聞越多,你的業務能力往往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這種調研方法不是很適合在設計階段做這種事,因為你需要大量的競品進行分析總結,而設計階段的時間往往是有限的,這適合你在寫學術文章、豐富自我的素材庫、瞭解某個功能模組等等情況下用到。

建立豐富的素材庫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個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不管你請教他哪一個功能模組,他是否熟悉,他應該都是可以給你講很多種設計方案的。即使他沒有刻意地去建立自己的素材庫,但是多年從事調研及設計工作令他們的眼界十分豐富,無意識地就會擁有自己的素材庫。這也是一種適合新手PM的學習之道,畢竟作為一個新手想無意識地就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是需要多年的時間的,而你刻意地針對這方面下功夫的話,這個時間就會成倍縮減。

總結各競品有哪些優劣?

這個地方也很容易帶上分析人的主觀色彩,比如我覺得某個產品的某個功能,我和我朋友都不怎麼用,完全就是廢物功能嘛,刪掉刪掉。但是你可能沒想過,別人設計這個功能可能並不是針對你和你朋友這一類用戶的呢?所謂眾口難調,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產品就會增多功能,但是功能太多往往會使產品內容顯得斑駁冗雜。我們在對競品進行優劣評判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用事實說話。

前面提到的是用戶群體的問題,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就會有不同的功能設置。不僅如此,產品的定位也是大大地影響著功能的設定。個人資訊這個模組大家很熟悉吧,很多產品都要求你進行個人資訊的填寫認證,但是根據產品定位不同,業務類型的不同這也會產生很大差異。還是比如招聘網站,往往是不會有個人資訊的填寫的,這是因為招聘網站不需要使用者認證個人資訊嗎?當然不是,招聘網站由於其特殊性,你必須對簡歷進行填寫,這當中你暴露的資訊遠比其他網站的個人資訊填寫的要多得多(當然網站會為你保密的),運營方可以直接從你的簡歷中提取資訊,就不會再要你去填寫個人資訊模組了。這就是產品定位的不同帶來的設置的不同,不能認為招聘網站不填寫個人資訊就是他們忘了,而是有其他的方式獲取資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偉大革命先烈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一個設定不管你覺得他有多蠢,但是只要他達到了他的目的,他的運營資料驚人的好,那就是別人獨樹一幟,別領風騷了。這個地方我沒有想到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但是道理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事情反常理而行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在行銷的一些故事裡比較多,我就不做贅述了。

競品優勢是否適合我們的產品?

這個問題是一定要思考的,不過一般是在設計和反覆運算之前的競品調研需要思考這個問題。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東西是好東西,只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可能就會造成不一樣的影響。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在“別人家”可以長大成才,在“我家”長大就只能招搖撞騙,是我們不“愛孩子”嗎?不是呀,可能只是這個“孩子”不適合“我們家的教育方法”吧。

這個其實也是要考慮一些產品定位、使用者群體等問題的,而且還要看是否適合自己的運營策略,產品運營不分家,如果產品和運營的策略相悖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還是那句話,好的不一定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競品分析的分析依據的來源有哪些?

親身體驗

最直觀的方法,最切身的體會,最深入的探查,這也不會受他人的看法的影響,能夠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看待整個產品。

產品簡介

從產品角度看優勢,運營商會對產品的優勢做一個詳盡的介紹,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當然這些所謂的優勢還需要你去驗證是否真的有他說的那麼好。通過產品介紹,你可學習其優點和亮點。

用戶評論

從用戶角度看劣勢,用戶評論裡一般很少看到使用者的產品的稱讚,一般都是講的一些缺陷和吐槽點,通過用戶評論,你可以看到很多產品做得不得民心的地方,你可以加以規避。

反覆運算歷史

查看版本反覆運算,瞭解發展趨勢,產品反覆運算是一個逐漸進化,逐漸適應市場和需求的的過程。

百度

外事不決問百度,百度上有很多相關文章,是前輩們的調研成果,我們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通過百度到的東西,整理看看自己的調研分析是否有遺漏。

使用説明

產品一般都會有使用説明模組,裡面往往會有熱點問題方便用戶點擊直接查看,而這些熱點問題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物件。熱點問題,顧名思義就是用戶們經常遇到來尋求幫助的問題,通過熱點問題我們可以知道某個地方是不是做的太複雜了用戶看不懂啊?某個功能是不是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啊?等等等等。通過查看熱點問題,我們知道了用戶常遇到的一些困惑,那我們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把這些問題避免了是不是會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呢?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競品分析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怎麼做?為什麼?好不好?在做完調研後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如果你能很好地回答這幾個問題,那麼你的設計思路一定會撥開雲霧見月明。

本文由 @天慌地惱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主要還是講講調研的思路。

(1).別人是怎麼做的?

這一項主要是觀察,你可以將對方的方案原封不動地進行記錄,這裡一定要客觀,不要帶上主觀的有色眼鏡。記錄要客觀,才能保證你後續的分析能夠全面滲透。

(2).他為什麼選擇這樣做?

這裡要考慮競品的產品定位、使用者群體、市場需求、使用場景等等,同一種功能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一樣的設定方案,比如說優酷官網有四種登錄方式:賬密登錄、手機動態登錄、協力廠商登錄、app掃碼登錄,就分別應對的是不同的使用場景:賬密登錄穩定快捷、手機登錄安全和快捷兼顧且不需要記密碼、協力廠商登錄針對新帳戶可以免註冊登錄提高用戶流量、app掃碼登錄稍顯麻煩但是可以不輸入帳號和密碼進行登錄十分安全。

一些你看起來很蠢的設定,說不定內藏玄機,而且是我等凡人看不懂的玄機。面對這些陌生的設定一定不要主觀地認為別人就是蠢蛋,一定要客觀地利用運營資料、產品定位、使用者分佈等等資訊進行綜合判斷。

(3).同一功能有幾種設計方案?

可能有人會問,我一個功能也就一種設計方案就完成了,幹嘛還要去知道有幾種設計方案呢?實際上我們在進行一個產品的設計的時候,每一個頁面我們都會在腦海中有不同的版本出現供我們選擇,畢竟設計方法很多,但是並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用的,你的選擇越廣,你最後選擇出來的方案也就越能匹配產品的適用環境。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的眼界越開闊,你的所見所聞越多,你的業務能力往往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這種調研方法不是很適合在設計階段做這種事,因為你需要大量的競品進行分析總結,而設計階段的時間往往是有限的,這適合你在寫學術文章、豐富自我的素材庫、瞭解某個功能模組等等情況下用到。

建立豐富的素材庫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個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不管你請教他哪一個功能模組,他是否熟悉,他應該都是可以給你講很多種設計方案的。即使他沒有刻意地去建立自己的素材庫,但是多年從事調研及設計工作令他們的眼界十分豐富,無意識地就會擁有自己的素材庫。這也是一種適合新手PM的學習之道,畢竟作為一個新手想無意識地就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是需要多年的時間的,而你刻意地針對這方面下功夫的話,這個時間就會成倍縮減。

總結各競品有哪些優劣?

這個地方也很容易帶上分析人的主觀色彩,比如我覺得某個產品的某個功能,我和我朋友都不怎麼用,完全就是廢物功能嘛,刪掉刪掉。但是你可能沒想過,別人設計這個功能可能並不是針對你和你朋友這一類用戶的呢?所謂眾口難調,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產品就會增多功能,但是功能太多往往會使產品內容顯得斑駁冗雜。我們在對競品進行優劣評判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用事實說話。

前面提到的是用戶群體的問題,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就會有不同的功能設置。不僅如此,產品的定位也是大大地影響著功能的設定。個人資訊這個模組大家很熟悉吧,很多產品都要求你進行個人資訊的填寫認證,但是根據產品定位不同,業務類型的不同這也會產生很大差異。還是比如招聘網站,往往是不會有個人資訊的填寫的,這是因為招聘網站不需要使用者認證個人資訊嗎?當然不是,招聘網站由於其特殊性,你必須對簡歷進行填寫,這當中你暴露的資訊遠比其他網站的個人資訊填寫的要多得多(當然網站會為你保密的),運營方可以直接從你的簡歷中提取資訊,就不會再要你去填寫個人資訊模組了。這就是產品定位的不同帶來的設置的不同,不能認為招聘網站不填寫個人資訊就是他們忘了,而是有其他的方式獲取資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偉大革命先烈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一個設定不管你覺得他有多蠢,但是只要他達到了他的目的,他的運營資料驚人的好,那就是別人獨樹一幟,別領風騷了。這個地方我沒有想到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但是道理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事情反常理而行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在行銷的一些故事裡比較多,我就不做贅述了。

競品優勢是否適合我們的產品?

這個問題是一定要思考的,不過一般是在設計和反覆運算之前的競品調研需要思考這個問題。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東西是好東西,只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可能就會造成不一樣的影響。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在“別人家”可以長大成才,在“我家”長大就只能招搖撞騙,是我們不“愛孩子”嗎?不是呀,可能只是這個“孩子”不適合“我們家的教育方法”吧。

這個其實也是要考慮一些產品定位、使用者群體等問題的,而且還要看是否適合自己的運營策略,產品運營不分家,如果產品和運營的策略相悖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還是那句話,好的不一定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競品分析的分析依據的來源有哪些?

親身體驗

最直觀的方法,最切身的體會,最深入的探查,這也不會受他人的看法的影響,能夠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看待整個產品。

產品簡介

從產品角度看優勢,運營商會對產品的優勢做一個詳盡的介紹,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當然這些所謂的優勢還需要你去驗證是否真的有他說的那麼好。通過產品介紹,你可學習其優點和亮點。

用戶評論

從用戶角度看劣勢,用戶評論裡一般很少看到使用者的產品的稱讚,一般都是講的一些缺陷和吐槽點,通過用戶評論,你可以看到很多產品做得不得民心的地方,你可以加以規避。

反覆運算歷史

查看版本反覆運算,瞭解發展趨勢,產品反覆運算是一個逐漸進化,逐漸適應市場和需求的的過程。

百度

外事不決問百度,百度上有很多相關文章,是前輩們的調研成果,我們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通過百度到的東西,整理看看自己的調研分析是否有遺漏。

使用説明

產品一般都會有使用説明模組,裡面往往會有熱點問題方便用戶點擊直接查看,而這些熱點問題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物件。熱點問題,顧名思義就是用戶們經常遇到來尋求幫助的問題,通過熱點問題我們可以知道某個地方是不是做的太複雜了用戶看不懂啊?某個功能是不是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啊?等等等等。通過查看熱點問題,我們知道了用戶常遇到的一些困惑,那我們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把這些問題避免了是不是會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呢?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競品分析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怎麼做?為什麼?好不好?在做完調研後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如果你能很好地回答這幾個問題,那麼你的設計思路一定會撥開雲霧見月明。

本文由 @天慌地惱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