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20歲想成為孫權,40歲時想當曹操,60歲時卻敬佩劉備!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每次讀來總是給人以獨特的啟示。 網上有一句話說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 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 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但是小編認為, 20歲應該是想做孫權, 30歲想當曹操, 60歲敬佩劉備。 為什麼會這樣覺得呢?請容我娓娓道來。

我們先說孫權,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 開創了江東的大業, 讓孫權得以在弱冠之年坐斷東南。 妥妥一個富二代+官二代+將二代。 起點已經是那麼高了, 照著父兄的安排, 就能安分守己做個大富翁了。 當然孫權還是有能力有作為的。 不然曹操怎麼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了”。

所以20歲想做孫權是因為他的起點高, 受家族支持, 做什麼事都能得心應手, 挫折少, 信心大。 因為社會有時候是拼爹實力的, 比如王思聰。

40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分水嶺, 這時候我們想做的是一番大事, 用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曹操剛好符合這點, 曹操雖然也顛沛流離過, 但是他出身不錯, 受教育程度很高, 身邊又有一夥從小玩到大的兄弟, 就說曹氏兄弟和夏侯氏吧, 可見人脈資源好得很。 而且曹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 為的就是實現自己的抱負。

就我看來, 曹操是一位特別有魅力的文學家, 詩人, 軍事家, 政治家。 也是一個胸懷天下的明主, 他統一北方, 創立魏國, 他改革了東漢許多惡政, 抑制豪強, 發展生產, 實行屯田制, 推行法制, 提倡節儉, 讓大破壞的社會開始恢復生產。 就連毛主席都曾寫道:“天下英雄, 惟史君與曹耳”。 所以說40歲想當曹操, 就是希望自己意氣風發, 讓天下人敬仰。

為什麼60歲敬佩劉備呢, 因為他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一句話:再牛逼的夢想, 也經不起傻逼一樣的堅持。 劉備和大多數人一樣地位低下, 不過織席販履之徒罷了, 唯一能拿出點名頭的就是祖上是皇族。 可是到了他這代, 差不多和老百姓一樣了, 人窮困, 武不強。 他不像曹操一般天命所歸, 也沒有孫權的父兄基業,

但是最後還是成為三國勢力的一方。

年輕時的劉備, 所擁有的, 不過是一個遠大而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興複漢室。 可是在殘酷的漢朝末年, 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背景和資源的年輕人, 想要完成這個牛逼的夢想, 幾乎是不可能成功 的。

然而, 劉備還是像傻逼一樣堅持了下來。 雖然不斷的失敗, 不斷的流離, 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放棄自己心裡的夢想。

此外他還胸懷大義, 仁義至信。 身邊都是一些忠良之將, 深受蜀漢老百姓的愛戴。 幾乎一切誠信禮義光環都在他身上, 直到61歲, 他才稱帝。 直到死後他身邊的人都能繼承他的遺志, 而沒有像司馬懿那樣等待時機顛覆曹氏政權的人物。

劉備的一生都在不斷的進取,一生都在不斷的失敗。可是失敗並不能絲毫的動搖他的意志,他只是一次次從失敗中爬起來,再次的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終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直到我們到了耳順之年(60為耳順),回過頭一看才知道劉備的這種意志是多麼可貴。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其他觀點,請下方留言說明!

劉備的一生都在不斷的進取,一生都在不斷的失敗。可是失敗並不能絲毫的動搖他的意志,他只是一次次從失敗中爬起來,再次的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終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直到我們到了耳順之年(60為耳順),回過頭一看才知道劉備的這種意志是多麼可貴。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其他觀點,請下方留言說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