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焦慮人人都有,我為什麼就要治療?

大夫, 你說我是“焦慮症”, 我不太明白, 焦慮不是人人都有的一種情緒嗎, 為什麼我需要服藥?這是被診斷為“焦慮症”的病人最常見的心理疑問。 你說的對,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 我們每個人在不同場合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焦慮, 如考前緊張就是人們都體驗過的焦慮情緒, 考前我們手心會出汗, 會想要小便, 考試開始半小時左右這些反應就慢慢減退了, 這就是普通人的焦慮情緒。 為了預防考試焦慮的不利情況, 我們通過努力學習來減輕焦慮, 這時的焦慮對我們機體是一種保護性反應。 但個別學生即使學得再好,

也會“暈倒”在考場, 連考試也難以順利進行, 如果這種情況反復發作, 精神科醫生稱之為“焦慮症”, 是一種病理性焦慮, 是指焦慮的嚴重程度和處境不相稱或持續時間過長, 需要治療。

焦慮症和普通人的焦慮情緒在很多方面都有區別,

舉例說明:張某, 男, 40歲, 以“情緒緊張, 伴發作性胸悶、氣短、頸部肌肉僵硬酸疼5年, 加重3月”主訴來心理門診, 他說因為脖子僵硬酸疼來我院脊柱外科看病, 醫生給他拍了磁共振等檢查, 告訴他頸椎問題不大, 建議看心理科, 所以他就來了, 患者除了頸部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狀, 5年來長期感到緊張和不安, 不敢一人出門, 連做生意都受到影響。 因為有幾次在外出的路上突發“心臟病”, 好好的走著, 突然感覺心臟想要從胸口跳出來;胸悶、胸痛、胸前壓迫感, 呼吸困難, 嗓子似乎被什麼東西堵住了, 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一樣, 立刻求別人攔了輛計程車送到某醫院急診室, 急診室躺了20多分鐘就好了。 查了心電圖、血、頭部CT等, 醫生說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幾次這樣折騰下來, 弄得病人不敢一人出門了, 總害怕自己犯病在外沒人管, 出行都要有老婆陪同。 雖然各種檢查沒有問題, 但病人這幾年總是感到身體各種不舒服, 連生意也做不了, 脾氣越來越大。 此患者就是典型的“焦慮症”, 他既有急性焦慮發作, 又有慢性焦慮的表現。

急性焦慮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 仿佛窒息將至、瘋狂將至、死亡將至。 患者宛如瀕臨末日, 或奔走, 或驚叫, 驚恐萬狀、四處呼叫。 驚恐發作伴有嚴重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心臟症狀:胸痛、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②呼吸系統症狀:呼吸困難、嚴重時有窒息感;③神經系統症狀:頭痛、頭昏、眩暈、暈厥和感覺異常。 也可以有出汗、腹痛、全身發抖或全身癱軟等症狀。

急性焦慮通常起病急驟, 終止也較快, 發作過後患者仍然心有餘悸, 不過焦慮體驗不再突出, 代之以虛弱無力。 一般持續十分鐘便自發緩解, 有的患者需經若干天才能完全恢復。 大部分患者在急性焦慮發作後會有回避行為, 不敢一人外出, 導致工作、生活等各種社會功能受到明顯影響, 此患者也不例外。

該例患者也有慢性焦慮的症狀, 其中包括精神性焦慮和軀體焦慮的表現。 精神性焦慮, 也是焦慮症最常見的表現形式, 患者長期感到不安、做事心煩意亂、沒有耐心;與人交往時緊張急切、極不沉穩;遇到突發事件時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極易朝壞處著想;即便是休息時也坐臥不寧, 擔心出現飛來之禍。

患者如此惶惶不可終日, 並非由於客觀存在的實際威脅, 純粹是一種連他自己也難以理喻的主觀過濾。 軀體性焦慮是此患者反復就診我院脊柱外科的主要驅動力, 他以 “頸部不適和疼痛”多次就診, 每週都要請非專業人士進行頸部按摩, 但是影像學檢查沒有大的問題, 也就是脊柱外科醫生認為他的頸部肌肉僵硬和疼痛和頸椎病基本沒有關係, 因此建議他看心理科。 令他感到神奇的是:經過抗焦慮治療後, 患者的頸部不適、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都得到了全面緩解。 這種軀體性焦慮是身體的多個系統如呼吸、胃腸道、神經、心血管、泌尿、耳鼻喉、皮膚等都會出現功能紊亂, 而且他的各種檢查結果基本正常, 似乎找不到“病”,而病人日日說自己不舒服,說自己得了重病,甚至是檢查不出來的絕症,反復檢查,家裡人對此現象百思不得其解,跟隨患者輾轉各處就醫,深受病痛折磨,苦不堪言。

什麼情況下焦慮會成為一個問題並足以診斷“焦慮症”呢?除了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主要還要看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是否引起患者明顯的苦惱。因此,如果患者有焦慮症狀,並有以下特徵,要考慮焦慮症的診斷:① 焦慮的嚴重程度和或持續時間超出通常所理解或期待的範圍;②導致職業、社會或人際交往能力的損害甚至喪失;③為了減輕焦慮而採取的回避行為影響了日常活動;④包括出現了臨床意義的、難以解釋的軀體症狀等。

一旦診斷為“焦慮症”,醫生一般會建議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治療的目標是降低驚恐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緩解預期性焦慮,恐懼性回避,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提高生存品質。還是以此男性患者為例,他在抗焦慮治療2個多月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急性焦慮再沒有復發過,慢性焦慮的情緒和軀體反應都基本好了,脖子不再僵硬和酸痛,出門也不用老婆陪了,也不亂發脾氣了,生意也經營的比以前更好了,老婆說患者行為完全正常了。半年後,病人高興的給我彙報說他還去了趟華山,說一直想去華山看看,但聽說華山非常險峻,一直不敢去。這次爬華山沒有任何的恐懼、不適和焦慮,覺得華山沒有想像或傳說中的險峻,還好,還好。

還好,還好,焦慮症能夠明確診斷,並且合理治療,患者恢復健康,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慶倖的好事!

(作者/張曉春)

似乎找不到“病”,而病人日日說自己不舒服,說自己得了重病,甚至是檢查不出來的絕症,反復檢查,家裡人對此現象百思不得其解,跟隨患者輾轉各處就醫,深受病痛折磨,苦不堪言。

什麼情況下焦慮會成為一個問題並足以診斷“焦慮症”呢?除了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主要還要看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是否引起患者明顯的苦惱。因此,如果患者有焦慮症狀,並有以下特徵,要考慮焦慮症的診斷:① 焦慮的嚴重程度和或持續時間超出通常所理解或期待的範圍;②導致職業、社會或人際交往能力的損害甚至喪失;③為了減輕焦慮而採取的回避行為影響了日常活動;④包括出現了臨床意義的、難以解釋的軀體症狀等。

一旦診斷為“焦慮症”,醫生一般會建議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治療的目標是降低驚恐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緩解預期性焦慮,恐懼性回避,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提高生存品質。還是以此男性患者為例,他在抗焦慮治療2個多月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急性焦慮再沒有復發過,慢性焦慮的情緒和軀體反應都基本好了,脖子不再僵硬和酸痛,出門也不用老婆陪了,也不亂發脾氣了,生意也經營的比以前更好了,老婆說患者行為完全正常了。半年後,病人高興的給我彙報說他還去了趟華山,說一直想去華山看看,但聽說華山非常險峻,一直不敢去。這次爬華山沒有任何的恐懼、不適和焦慮,覺得華山沒有想像或傳說中的險峻,還好,還好。

還好,還好,焦慮症能夠明確診斷,並且合理治療,患者恢復健康,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慶倖的好事!

(作者/張曉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