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來定義價值?

業務諮詢:010-58752828轉817 , 010-58752828轉863

加入粉絲群及雜誌讀者群:後臺留言申請(姓名+公司+職務+聯繫方式), 審核通過後入群

作者:施煒 華夏基石領銜專家, 著名管理學家

顧客價值定義

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 是被顧客認同、接受了的並可以獲得的利益和效用

為顧客創造價值, 是企業存在的理由, 也是市場行銷的宗旨。

顧客價值, 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 是被顧客認同、接受了的並可以獲得的利益和效用。 “利益”和“效用”既包括顧客所需的產品(服務)實用性功能和作用, 也包括顧客非實用性的心理、精神層面的收穫。 實用價值和心理價值(詳見本書第九章第1節“什麼是顧客心理價值”)是產品(服務)價值的兩大支柱。 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這兩種價值的組合比例不同:有些以實用價值為主, 有的以心理價值為主, 有的兩種價值兼而有之。 產品(服務)的價值構成中, 只有實用或心理一種價值而無另一種價值的極端情形是比較少見的。

總的來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 幾乎所有產品(服務)的心理價值含量和比重都在增加。

顧客價值, 只有經過了顧客的認知過程, 為顧客所瞭解、理解和接受, 才能真正成為顧客價值。 因此, 顧客價值既是客觀的——它與產品(服務)本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包括功能、作用、結構、材質、技術含量、勞動含量等)有關;也是主觀的——它與客戶的主觀評價有關。 實用性的產品和服務, 其價值主要取決於客觀屬性, 它是可以衡量和測定的, 存在著客觀的評價標準;不同評價主體得出的結論差異較小。 而非實用性產品和服務, 其價值主要取決於顧客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更加個性化, 評價主體之間的結論差異也會更大甚至截然相反。

比如, 對某個流行歌星, 有些人極度迷戀和追捧;而另外一些人完全不感興趣。 即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就大部分產品(服務)而言, 客觀屬性是顧客價值的必要條件, 主觀評價是顧客價值的充分條件;只有兩者統一了, 顧客價值才得以確定。 但需要提出的是, 這句話並不適用於那些幾乎沒有客觀屬性的產品(服務),比如藝術類產品。 對於一張國畫或油畫作品, 很難用消耗多少繪畫材料、花費多少繪畫時間等客觀標準來確定它的價值。

既然顧客價值與顧客的認知、評價有關, 那麼不難得出以下衍生性結論:

第一, 顧客價值與顧客期望(在一定的資訊環境下, 顧客對某種事物形成的期待和隱含的標準)存在反向關係。

通常情況下, 針對同種屬性、特徵以及檔次的產品, 顧客期望越低, 顧客評價和顧客價值越高;反過來, 顧客期望越高, 顧客評價和顧客價值越低。 因此, 產品(服務)價值定位時, 需準確把握目標顧客的期望。 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 顧客期望總的來說會越來越高;因此產品(服務)的價值需持續改進、提升和變化。

第二, 企業和品牌可以通過傳播、溝通、互動影響、塑造甚至改變顧客認知和評價。 正是從這樣的角度, 可以說行銷就是溝通。 行銷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營造“價值感”;通俗地說, 要通過多種方式(比如產品設計、工藝細節、品質質感、廣告形象、體驗安排、賣場氛圍等), 使顧客感受到產品(服務)價值的存在。

當然, 這種“營造”, 必須以產品(服務)的內在品質、內涵為依據, 否則就是在製造泡沫。 此外, 通過傳播“錨定”顧客的認知——即讓顧客產生先入為主的現象, 以及在心智空間中獲取一席之地, 都是基於“認知產生價值”的有效行銷方法。

第三, 除了高度同質化產品(服務), 大部分進行差異化競爭的產品(服務), 其價格(顧客願意付出代價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顧客對價值的認知和評價。 在同類產品可比較的框架內, 顧客對不同品牌產品(服務)認知和評價上的差異, 決定了它們價格的差異。 例如, 同是高端智慧手機(可比較的款式及規格型號),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蘋果的定價為6000元左右;三星為5000元左右, 華為已達到4000元左右。 華為和其他兩個品牌的價格差距正不斷縮小, 反映了其認知價值的提高。

顧客價值和顧客代價

提高顧客價值,優化與顧客的價值關係,在顧客價值方面超越競爭對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顧客效用(“差異化”),二是降低顧客代價(“成本領先”)

進一步分析,顧客價值概念包含了顧客代價的提前,不考慮顧客代價的價值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顧客價值也可以表示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比。根據這樣的運算式,可以得出結論:顧客價值與顧客效用成正比,和顧客代價成反比。基於此,提高顧客價值,優化與顧客的價值關係,在顧客價值方面超越競爭對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顧客效用(“差異化”),二是降低顧客代價(“成本領先”)。

顧客價值還可以表達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差。這裡蘊含的理念是:顧客價值是其所得超過其付出的淨值。這和西方經濟學中的“消費者剩餘”的概念相對應。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其著名的教科書《行銷管理》(同名中譯本,第11版,梅清豪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將這種顧客價值表達定義為“顧客認知價值”(Customerperceived Value,CPV)。

無論將顧客價值表達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比,還是表達為這兩者之差,其實都意味著顧客追求價值最大化。而站在供給方(企業)角度,從這兩種表達中,則可得出整體性價比競爭策略。所謂“整體”是指不僅僅考慮顧客效用或顧客成本某一個變數,而是將兩者統合起來考慮和安排。這種策略,將差異化競爭和成本競爭結合起來,既要控制成本,還要實現差異。

產品(服務)的性價比優勢策略,實際上已經幫助顧客進行了效用與代價之間的權衡,提供了顧客應該採納的最佳決策方案。我觀察美國的時裝等消費品市場,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各檔次的市場上,均有性價比優勢品牌,比如奢侈品市場上的COACH(蔻馳)、中檔男裝市場上的BrooksBrothers(布魯克斯兄弟)、休閒服裝市場上的GAP(蓋璞)等。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性價比特點:“好東西,不太貴”,或者:“東西不錯,價格便宜”。而我國消費品市場上則存在“兩級”現象:要麼價格很高,顧客效用並不堅實,這屬於“泡沫型”、“欺騙型”性價比策略;要麼價格很低,但顧客效用得不到保證(比如品質低劣),這屬於“短期型”、“自殺型”性價比策略。這兩者都是不可持續的,背後的原因,除了能力限制外,主要在於投機主義行銷理念。

作者簡介

施 煒

管理學博士,知名戰略與行銷管理專家。現任北京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領銜專家,北京可思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出版有《企業戰略思維:競爭中的取勝之道》《重生:中國企業的戰略轉型》等著作。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即可線上下單)

反映了其認知價值的提高。

顧客價值和顧客代價

提高顧客價值,優化與顧客的價值關係,在顧客價值方面超越競爭對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顧客效用(“差異化”),二是降低顧客代價(“成本領先”)

進一步分析,顧客價值概念包含了顧客代價的提前,不考慮顧客代價的價值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顧客價值也可以表示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比。根據這樣的運算式,可以得出結論:顧客價值與顧客效用成正比,和顧客代價成反比。基於此,提高顧客價值,優化與顧客的價值關係,在顧客價值方面超越競爭對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顧客效用(“差異化”),二是降低顧客代價(“成本領先”)。

顧客價值還可以表達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差。這裡蘊含的理念是:顧客價值是其所得超過其付出的淨值。這和西方經濟學中的“消費者剩餘”的概念相對應。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其著名的教科書《行銷管理》(同名中譯本,第11版,梅清豪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將這種顧客價值表達定義為“顧客認知價值”(Customerperceived Value,CPV)。

無論將顧客價值表達為顧客效用與顧客代價之比,還是表達為這兩者之差,其實都意味著顧客追求價值最大化。而站在供給方(企業)角度,從這兩種表達中,則可得出整體性價比競爭策略。所謂“整體”是指不僅僅考慮顧客效用或顧客成本某一個變數,而是將兩者統合起來考慮和安排。這種策略,將差異化競爭和成本競爭結合起來,既要控制成本,還要實現差異。

產品(服務)的性價比優勢策略,實際上已經幫助顧客進行了效用與代價之間的權衡,提供了顧客應該採納的最佳決策方案。我觀察美國的時裝等消費品市場,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各檔次的市場上,均有性價比優勢品牌,比如奢侈品市場上的COACH(蔻馳)、中檔男裝市場上的BrooksBrothers(布魯克斯兄弟)、休閒服裝市場上的GAP(蓋璞)等。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性價比特點:“好東西,不太貴”,或者:“東西不錯,價格便宜”。而我國消費品市場上則存在“兩級”現象:要麼價格很高,顧客效用並不堅實,這屬於“泡沫型”、“欺騙型”性價比策略;要麼價格很低,但顧客效用得不到保證(比如品質低劣),這屬於“短期型”、“自殺型”性價比策略。這兩者都是不可持續的,背後的原因,除了能力限制外,主要在於投機主義行銷理念。

作者簡介

施 煒

管理學博士,知名戰略與行銷管理專家。現任北京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領銜專家,北京可思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出版有《企業戰略思維:競爭中的取勝之道》《重生:中國企業的戰略轉型》等著作。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即可線上下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