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中國“動畫片”真的很低幼嗎?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會是!

歡迎收看最新一期的拾部次元, 這期節目同樣是拾部君精選的問答欄目。 廢話就不多扯了, 畢竟本篇文章的正文可是有點兒長的, 我們馬上進入主題吧:

問題

想來, 這應該也是許許多多“不愛看”動漫的人, 曾經不少於一次發出過的詰問吧?

下面拾部君就好好的給你們解答這個問題。

解答

你好, 在拾部君看來, 中國的動畫片在前些年確實是存在“低齡幼稚”這樣的表現的, 但若果今天還用這樣的標籤來代表中國動畫片的話, 那拾部君會認為, 這只是你的偏見和無知罷了。

下面拾部君給你簡要的梳理一下,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歷程:

1.在上個世紀80和90年代, 中國動畫片曾經迎來過一次黃金的發展歲月。

同時期產出了諸如《魔方大廈》、《黑貓警長》、《邋遢大王》這些即使在今天回看都仍然耐人尋味的高品質動畫。

這樣的黃金時代是與當時的國產動漫市場的運營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的,

當時的動畫製作並純粹依賴於市場用戶的需求, 都是經由上級撥款, 交由各大動畫製作方來按指標完成製作的。 加之藝術創作人在先前的歲月也受到了難以想像的創作壓制, 於是乎, 當他們得到這樣機會的時候, 就毫無保留的展現在自己的動畫作品上了。

看看我們故事大王“鄭淵潔”大師的《魔方大廈》這部作品, 說是改變自自己的連環漫畫, 實則內容卻是大相徑庭的。

而這也導致原本製作完成的26集動畫(魔方共有26格, 每一格一集), 後來卻因為劇情中飽藏了對社會現實的極劇諷刺, 被迫裁剪至了10集。 也正因為這件事情, 《魔方大廈》是否擁有結尾這一討論, 已經成為了線民們口中的“曼德拉效應”傳說了。

不管如何, 那個時代無疑是國產動畫的黃金歲月。

2.邁入千禧年開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可能到15年前後吧), 中國動畫的側重都在“低齡化群體”。

一來是市場經濟開始蓬勃發展了, 動畫製作的要務也從指標式指導, 轉變成了市場式指導了。

看看在1中陳述的動畫結局, 辛辣諷刺的雖然耐人尋味, 但卻是會遭封到被封殺的結果啊。 現在創作自己要自己掏腰包了, 製作方又怎麼會冒這個風險呢?加之, 上一輩的大人, 有多少是看動畫的?即使是《魔方大廈》這樣的傑作, 看過的大人也是寥寥無幾吧。

基於這個現象, 拾部君經常會對身邊的朋友道出這樣的一個看法:上世紀90年代的動畫確實燦爛, 可惜根本就沒有市場(小孩不敢看, 大人不愛看), 好聽一點, 這就是藝術的展現, 難聽一點, 這就是藝術家的無度揮霍, 是一點都不接地氣的。

所以說, 在千禧年往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低幼的國產動漫市場側重,其實是一種很貼合現實人群需求的改變來的,這並不是壞事。

可以說,也正因為這十多年的低幼側重,使得國產動漫市場得以培育出一大班優秀的動畫製作人出來,使得他們在如今社會輿論權利逐步放開,曾經的小孩也逐步成為社會主力消費群體的當下,創作出許許多多的優異且賣座的作品。

3.近幾年,國產動漫市場正在百花齊放。

看看《一人之下》,看看《狐狸小紅娘》,看看《大聖歸來》,看看《大護法》,再看看劇情有點齷蹉,但畫面也不得不讓人嘆服的《大魚海棠》。這些動畫都印證著國產動畫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化的趨勢。

若果面對擁有如此之多優質作品的國產動漫市場,依舊呼喊著“低幼”這一標籤,這還不算是偏見,那還算是什麼呢?

記得,“低幼”是如今國產動漫市場的某一細分類目,而不是全部!

關注【拾部次元】,回復“動漫”,獲取最新漫評文章。

在千禧年往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低幼的國產動漫市場側重,其實是一種很貼合現實人群需求的改變來的,這並不是壞事。

可以說,也正因為這十多年的低幼側重,使得國產動漫市場得以培育出一大班優秀的動畫製作人出來,使得他們在如今社會輿論權利逐步放開,曾經的小孩也逐步成為社會主力消費群體的當下,創作出許許多多的優異且賣座的作品。

3.近幾年,國產動漫市場正在百花齊放。

看看《一人之下》,看看《狐狸小紅娘》,看看《大聖歸來》,看看《大護法》,再看看劇情有點齷蹉,但畫面也不得不讓人嘆服的《大魚海棠》。這些動畫都印證著國產動畫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化的趨勢。

若果面對擁有如此之多優質作品的國產動漫市場,依舊呼喊著“低幼”這一標籤,這還不算是偏見,那還算是什麼呢?

記得,“低幼”是如今國產動漫市場的某一細分類目,而不是全部!

關注【拾部次元】,回復“動漫”,獲取最新漫評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