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妖貓傳》前,請先聽聽歷史學家蒙曼怎麼說

如果有一個可以讓時間倒轉的機器, 可以讓人在他最嚮往的地方停留一個小時, 那我選擇去大唐時代的長安參加一個特殊的宴會, 裡面有玄宗皇帝、楊貴妃、李白、杜甫。 看楊貴妃起舞, 聽李龜年伴奏, 飲酒作詩。 ——《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斥資2.5億, 建城6年, 種樹2萬, 改編日本人氣奇幻小說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無極》之後的12年, 陳凱歌的東方奇幻捲土重來。

依舊是華麗大氣的攝影, 天馬行空的特效, 只不過故事的背景從一個架空的魔幻大陸換到了大唐盛世。

為什麼是大唐?如果你有心留意會發現很多名導似乎都對那個瑰麗、多元、開放的時代充滿嚮往。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 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再早如李翰祥的《武則天》, 胡金銓的《天下第一》等等。

《刺客聶隱娘》

但是陳凱歌中的大唐與他們大多數只是借背景展開故事或者驚鴻一瞥不同, 陳凱歌則試圖在還原整個大唐盛世的原貌。

他通過一抹紅顏, 一隻貓, 一個詩人, 一位異國遠方的來客, 匯出一幕豪門鬼宴, 也將大唐盛世的恢弘美景展示給了觀眾。

但是恰恰是他電影中的這幾個關鍵點, 給觀眾造成了一種虛幻的感覺, 不禁讓人心生疑慮, 改編自小說的《妖貓傳》中唐代歷史有幾分是真, 又有幾分是假?

今天, 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蒙曼, 為大家揭開謎團。

蒙曼

《百家講壇》主講人

《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

蒙曼@《今日影評》:少年、美女、詩歌。 那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大唐。

1

一抹紅顏·楊貴妃

楊貴妃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 在普通觀眾心中一直是一個溫婉如玉的中國女人的形象。

在《妖貓傳》的諸多爭議中, 中法混血的張榕容出演楊玉環, 無疑是討論最廣泛的一個。

但事實是,楊貴妃是混血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首先是在原著小說中,楊貴妃的爸爸就是一個老外,他為了報仇,把自己和漢人女子生的女兒安排在了唐玄宗身邊。

另外,真實歷史上的楊貴妃很有可能並非純正的漢人血統,因為在唐朝皇宮裡確實有胡人嬪妃。

蒙曼@《今日影評》:楊貴妃什麼地方的人您知道嗎? 山西永濟人,永濟在古代叫蒲州。那是四通八達,交通最發達的一個地方。

那個地方有好多釀酒的胡姬,楊貴妃從那出來,你說她身上沾染點胡風,這個有沒有可能,這個也有可能。

在蒙曼看來,楊貴妃的出生地為胡人聚集之地,所以楊貴妃有胡人血統並非不可能。

蒙曼繼而又引用了白居易《胡旋女》中的兩句詩加以佐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楊貴妃號太真)

蒙曼@《今日影評》:楊貴妃擅長跳什麼舞?她特別擅長跳胡旋舞以及霓裳羽衣舞,而這兩個都是胡舞。

霓裳羽衣舞:據傳是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後,楊貴妃稍加流覽,便依韻而舞,舞姿翩若天女散花,飄渺神奇,令玄宗興奮不已,還曾親自為其伴奏。

所以,《妖貓傳》中混血楊玉環從微觀來講,未必是真的,但是從唐朝那個大的歷史背景來講,也不能說完全是假的。

畢竟,從古到今,幾乎所有文人墨客都對那個開放多元的盛唐時期的中國心生嚮往。

長安時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長安有一百萬人口,其中就有一萬是外國人,外國人也可以通過考試成為政治家,各種各樣的人才都集中到了大唐。 ——《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2

一個詩人·白居易

《妖貓傳》的第二個爭論,是關於黃軒飾演的白居易(字樂天)年齡的問題。

在原著中,白居易只是一個路人,但在《妖貓傳》中,陳凱歌卻大量增加了他的筆墨,通過其創作《長恨歌》的艱難串聯起了整個故事脈絡。

《長恨歌》:白居易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但是據史料記載,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而黃軒版的白居易確是一個20多歲的偏偏少年郎。

用陳凱歌自己的話說,“他更像當下創業階段中的年輕人奮鬥史,帶著對楊貴妃的崇拜,以及渴望超越李白的理想,同遠道而來求法的空海共同尋找真相。”

蒙曼面對這個爭議,再次把白居易搬了出來,“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蒙曼@《今日影評》:白居易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我們講的是一個大唐的故事。大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就是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嗎?

藝術創作是自由的。你不見得一個三十歲的人,就一定要有一個相對中年的心態。也不一定一個80歲的人,就不可以產生一段少年情思。

這句詩,是白居易在二十七歲時進士及第,在同時考中的十七人中最為年輕,得意之餘揮毫寫道。

從這句詩中也可以看出,比27歲的白居易年齡還大卻仍在堅持理想的文人墨客大有人在。對比現代社會,並不遜色半分。

退一步講,藝術創作也不應該在這些細節問題上較真。如果全都跟史書一樣,那我們要藝術做什麼呢?

蒙曼@《今日影評》:我們真正需要較真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表現沒表現出來,而不是說每一個細節是某都跟史書一樣。

3

一隻貓·妖貓

最後一個爭議要從《妖貓傳》這個名字說起。

在原著中,確實有一隻“妖貓”,它口吐人言,來到長安城,引起民眾恐慌,也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雖然,陳凱歌曾經公開表示這個電影跟貓的關係不大。

但是在唐朝,卻真的存在所謂的妖貓幻術。

蒙曼在節目中就為大家揭秘了這個傳說,並且還急切地表示,希望陳凱歌導演能把這一點大作特作。(後方高能......)

貓鬼,我相信,今天很多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在隋唐時期,“貓鬼”是當時的一個大事,也就是這部電影裡所謂的妖貓。

那時,好多人是相信貓鬼的真實存在,並且相信人可以驅使貓鬼去做事。

它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這個貓鬼,得是人養出來的。

要先去找貓,這個貓越老越好,越老越有可能成為貓鬼。然後你把它殺死,帶到家中每天在子時祭祀它。

為什麼是在子時呢?

子鼠,鼠是子時出沒的,等於你是拿貓的食物去祭祀它。

祭祀到一定程度,貓鬼也就煉成,並且會和你心意相通,然後你就可以指揮這個貓鬼,比如去奪取某家的財務,取某人的性命。

隋朝獨孤皇后的親弟弟獨孤陀就曾經用貓鬼想去詛咒獨孤皇后,成為是隋朝最大的政治案件之一。

不難看出,即便是盛世大唐也是一個鬼神的世界。更何況,古人的觀念中很多人相信鬼,歷史上那麼多的鬼怪事件,這背後有沒有人的力量?一定有。

蒙曼@《今日影評》:我們今天想想,貓鬼應該是不存在,它背後一定是人在做努力,可是這根線呢,有時候在歷史中就隱沒了。在《妖貓傳》中最好的一個線索,也正是如此,前臺是一隻貓,背後是一群人。

這其中反應的是一千年之前的時代精神,以及古人的心靈世界。

陳凱歌就曾表示,拍攝《妖貓傳》中的盛唐,“最難的不是說你找到了無數的細節去支撐你的結構,而是說你怎麼樣用視覺的方式去展現一個其實無形的大唐風貌。”

我們沒有在那個時代去生活過,我們掌握的史料也是有限的。

如何接近真實,還原真實?

不是 1:1 比例的唐城,也不依史書打造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還原。

蒙曼@《今日影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準。電影人在創作時,把一些大家比較公認的那個時代的細節,周到一點,把它落實好。表現出來整個社會的風範,展現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但事實是,楊貴妃是混血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首先是在原著小說中,楊貴妃的爸爸就是一個老外,他為了報仇,把自己和漢人女子生的女兒安排在了唐玄宗身邊。

另外,真實歷史上的楊貴妃很有可能並非純正的漢人血統,因為在唐朝皇宮裡確實有胡人嬪妃。

蒙曼@《今日影評》:楊貴妃什麼地方的人您知道嗎? 山西永濟人,永濟在古代叫蒲州。那是四通八達,交通最發達的一個地方。

那個地方有好多釀酒的胡姬,楊貴妃從那出來,你說她身上沾染點胡風,這個有沒有可能,這個也有可能。

在蒙曼看來,楊貴妃的出生地為胡人聚集之地,所以楊貴妃有胡人血統並非不可能。

蒙曼繼而又引用了白居易《胡旋女》中的兩句詩加以佐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楊貴妃號太真)

蒙曼@《今日影評》:楊貴妃擅長跳什麼舞?她特別擅長跳胡旋舞以及霓裳羽衣舞,而這兩個都是胡舞。

霓裳羽衣舞:據傳是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後,楊貴妃稍加流覽,便依韻而舞,舞姿翩若天女散花,飄渺神奇,令玄宗興奮不已,還曾親自為其伴奏。

所以,《妖貓傳》中混血楊玉環從微觀來講,未必是真的,但是從唐朝那個大的歷史背景來講,也不能說完全是假的。

畢竟,從古到今,幾乎所有文人墨客都對那個開放多元的盛唐時期的中國心生嚮往。

長安時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長安有一百萬人口,其中就有一萬是外國人,外國人也可以通過考試成為政治家,各種各樣的人才都集中到了大唐。 ——《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2

一個詩人·白居易

《妖貓傳》的第二個爭論,是關於黃軒飾演的白居易(字樂天)年齡的問題。

在原著中,白居易只是一個路人,但在《妖貓傳》中,陳凱歌卻大量增加了他的筆墨,通過其創作《長恨歌》的艱難串聯起了整個故事脈絡。

《長恨歌》:白居易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但是據史料記載,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而黃軒版的白居易確是一個20多歲的偏偏少年郎。

用陳凱歌自己的話說,“他更像當下創業階段中的年輕人奮鬥史,帶著對楊貴妃的崇拜,以及渴望超越李白的理想,同遠道而來求法的空海共同尋找真相。”

蒙曼面對這個爭議,再次把白居易搬了出來,“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蒙曼@《今日影評》:白居易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我們講的是一個大唐的故事。大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就是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嗎?

藝術創作是自由的。你不見得一個三十歲的人,就一定要有一個相對中年的心態。也不一定一個80歲的人,就不可以產生一段少年情思。

這句詩,是白居易在二十七歲時進士及第,在同時考中的十七人中最為年輕,得意之餘揮毫寫道。

從這句詩中也可以看出,比27歲的白居易年齡還大卻仍在堅持理想的文人墨客大有人在。對比現代社會,並不遜色半分。

退一步講,藝術創作也不應該在這些細節問題上較真。如果全都跟史書一樣,那我們要藝術做什麼呢?

蒙曼@《今日影評》:我們真正需要較真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表現沒表現出來,而不是說每一個細節是某都跟史書一樣。

3

一隻貓·妖貓

最後一個爭議要從《妖貓傳》這個名字說起。

在原著中,確實有一隻“妖貓”,它口吐人言,來到長安城,引起民眾恐慌,也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雖然,陳凱歌曾經公開表示這個電影跟貓的關係不大。

但是在唐朝,卻真的存在所謂的妖貓幻術。

蒙曼在節目中就為大家揭秘了這個傳說,並且還急切地表示,希望陳凱歌導演能把這一點大作特作。(後方高能......)

貓鬼,我相信,今天很多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在隋唐時期,“貓鬼”是當時的一個大事,也就是這部電影裡所謂的妖貓。

那時,好多人是相信貓鬼的真實存在,並且相信人可以驅使貓鬼去做事。

它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這個貓鬼,得是人養出來的。

要先去找貓,這個貓越老越好,越老越有可能成為貓鬼。然後你把它殺死,帶到家中每天在子時祭祀它。

為什麼是在子時呢?

子鼠,鼠是子時出沒的,等於你是拿貓的食物去祭祀它。

祭祀到一定程度,貓鬼也就煉成,並且會和你心意相通,然後你就可以指揮這個貓鬼,比如去奪取某家的財務,取某人的性命。

隋朝獨孤皇后的親弟弟獨孤陀就曾經用貓鬼想去詛咒獨孤皇后,成為是隋朝最大的政治案件之一。

不難看出,即便是盛世大唐也是一個鬼神的世界。更何況,古人的觀念中很多人相信鬼,歷史上那麼多的鬼怪事件,這背後有沒有人的力量?一定有。

蒙曼@《今日影評》:我們今天想想,貓鬼應該是不存在,它背後一定是人在做努力,可是這根線呢,有時候在歷史中就隱沒了。在《妖貓傳》中最好的一個線索,也正是如此,前臺是一隻貓,背後是一群人。

這其中反應的是一千年之前的時代精神,以及古人的心靈世界。

陳凱歌就曾表示,拍攝《妖貓傳》中的盛唐,“最難的不是說你找到了無數的細節去支撐你的結構,而是說你怎麼樣用視覺的方式去展現一個其實無形的大唐風貌。”

我們沒有在那個時代去生活過,我們掌握的史料也是有限的。

如何接近真實,還原真實?

不是 1:1 比例的唐城,也不依史書打造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還原。

蒙曼@《今日影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準。電影人在創作時,把一些大家比較公認的那個時代的細節,周到一點,把它落實好。表現出來整個社會的風範,展現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