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在巴中,你瞭解咱巴中的變遷嗎?知道巴中為什麼叫巴中嗎?

巴中新報 巴中第一眼

hello~

各位老哥大家好

大家在巴中住了那麼長的時間

你們知道巴中為什麼叫“巴中”嗎?

今天新報妹兒就帶大家漲漲姿勢

給大家帶來一期特別策劃

↓↓↓

“巴城尋根”特別策劃(一)

首先

帶大家瞭解咱們巴中的名稱演變史

新石器時代, 巴中即有人類活動。 巴中,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 已有1900多年歷史, 西元前316 年, 秦滅巴、蜀後, 置36郡, 在今重慶和四川兩省設巴郡, 巴中時屬巴郡治。

從東漢時起, 以今城區為主, 巴中先後地屬漢昌縣、巴西郡、宕渠郡、清化郡等;

民國元年, 巴州屬四川軍政府保寧府;

民國2年,

改巴州為巴中縣;

民國24年, 巴中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中華蘇維埃時期, 巴中縣城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 先後設立川北行署、巴中縣、巴中地區, 後撤地建市, 才有了現在的巴中市。

古代

巴郡宕渠縣地

漢、蜀、魏、晉:

東漢和帝永元三年, 分宕渠縣北境置漢昌縣, 治今巴州鎮, 屬益州巴都。

建安六年分“三巴”(巴郡、巴東那、巴西郡), 改屬益州巴西都, 十八年, “劉先祖置巴西那於漢昌縣”。

二十三年, 巴西郡還治聞中, 並析置宕渠郡, 漢昌屬之。

西晉泰始三年, 分益州置梁州, 縣屬梁州巴西邢。

太康元年, 分縣東南部置平州縣(治今平昌縣江口鎮)。

晉末, 分巴西都立北巴西邵, 漢昌屬之。

南北朝

劉宋永初(420—422)中, 縣又改名漢興, 屬梁州宕渠邵。

旋複名漢昌, 改屬益州北巴西郡。

蕭齊(49-502)時, 漢昌縣仍置, 初屬益州巴西郡, 齊末改屬梁州。

蕭梁天監元年至三年(502 —504), 原漢昌縣境全為梁有。

北魏於正始二年(505)正月入據漢昌地, 置大穀郡(又名太谷那), 治今巴州鎮。

530—535年, 北魏內亂迭起, 軍力漸弱, 後樑勢日大, 一舉獲勝, 取得整個巴州。

在魏佔據時, 巴州地方建制可考者有8郡10縣1鎮。

(巴中福堂舊址)

歸化郡

宋末

于縣東南曾口谷(今曾口鎮)析置歸化郡, 縣北八廟埡(今屬南江)析置北水都, 以領僚戶, 均無屬縣。 是時, 漢昌縣曾僑置於今蒼溪縣禪林鄉青山觀、江油縣東北雁門壩等地。

州、郡治。 梁普通六年(525), 分漢昌縣地于梁大溪西3 裡置梁大縣(治今梁永河), 屬大穀郡。 約在承聖元年(552), 改大穀郡為歸化郡, 並廢漢昌縣, 移梁大於今巴州鎮, 改名梁廣。

(十九世紀的南龕石窟)

清化郡·巴州

隋初

巴州領化成、曾口、清化、盤道、歸仁、始甯、其章、恩陽、永穆等9縣。 大業三年 (607)改巴州為清化郡, 屬梁州, 領化成、曾口、清化、盤道、歸仁、始甯、永穆、恩陽、其章、長池、符陽、白石、伏羲、安固等14縣。

唐武德二年(619)改郡為州, 巴州領化成、曾口、盤道、恩陽、始甯、其章、歸仁7 縣, 屬山南道。 貞觀十七年(643), 增領清化, 大牟2 縣。 久視元年(700)增領七盤, 共10 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屬山南西道。 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 乾元元年(758)又改郡為州。

(川東北老式建築)

巴州

元代地方首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於省下分置路、府、州、縣, 巴州屬四川行省廣元路(治今廣元市), 領化成、曾口、通江等3縣。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 明玉珍領導的鄉軍派鄒興攻克巴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三月明在重慶稱帝, 國號夏, 統治四川10年。 行政建置仿舊制。

明代地方建置為省、府、州、縣四級制。 明初,巴州仍置,省曾口縣。

清代地方建置為省、道、府(州)、縣(州、廳)四級制。乾隆元年(1736),四川省增置為5道,巴州屬川北道保寧府。設江口分州於今平昌縣江口鎮。

近代

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元年,全國地方建置實行省、府、縣(州、廳)三級制,巴州屬四川軍政府保寧府。民國2年,廢省置道,實行道、縣二級制,改巴州為巴中縣。

民國6年起,巴中為四川軍閥鄭啟和、潘文華、劉存厚、田領堯等相互爭奪,制無常規。至民國10年,為田領堯所獨據。

民國24年,國民政府劃四川為18個行政督察區,巴中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

1933年元旦前後,紅軍相繼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2 月7 日,在通江縣城正式成立川陝省蘇政府。7 月上旬,省蘇從通江遷駐巴中縣城,中共川陝省委、紅四方面軍總部和省級單位先後隨遷。此後,巴中縣城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川陝蘇區按省、道、縣(市)的行政建制,轄2道、1市、23縣。今縣境內,置1市(巴中特別市)、3縣(巴中、恩陽、長勝)。巴州鎮為省、道、市蘇維埃的駐地。

曾經的三號橋頭

現在的三號橋夜景

現代

西南區川北行政區

1949年12月21日(農曆冬月初二日),巴中宣告解放。次日,成立巴中縣解放委員會。1950年元月19 日,巴中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西南區川北行政區達縣專區。

“撤縣建市”

設立巴中地區

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劃出,設立巴中地區,巴中縣一併撤縣建市(縣級),于當年10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撤地設市”建立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經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建立巴中市(地級),于當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以市管區縣,轄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2013年1月18日,經批准設立巴中市恩陽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兩區三縣(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

老巴城街景

巴城全景

行走一座城

邂逅一段歷史

生活在巴中的你們

瞭解咱巴中的變遷了嗎?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明初,巴州仍置,省曾口縣。

清代地方建置為省、道、府(州)、縣(州、廳)四級制。乾隆元年(1736),四川省增置為5道,巴州屬川北道保寧府。設江口分州於今平昌縣江口鎮。

近代

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元年,全國地方建置實行省、府、縣(州、廳)三級制,巴州屬四川軍政府保寧府。民國2年,廢省置道,實行道、縣二級制,改巴州為巴中縣。

民國6年起,巴中為四川軍閥鄭啟和、潘文華、劉存厚、田領堯等相互爭奪,制無常規。至民國10年,為田領堯所獨據。

民國24年,國民政府劃四川為18個行政督察區,巴中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

1933年元旦前後,紅軍相繼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2 月7 日,在通江縣城正式成立川陝省蘇政府。7 月上旬,省蘇從通江遷駐巴中縣城,中共川陝省委、紅四方面軍總部和省級單位先後隨遷。此後,巴中縣城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川陝蘇區按省、道、縣(市)的行政建制,轄2道、1市、23縣。今縣境內,置1市(巴中特別市)、3縣(巴中、恩陽、長勝)。巴州鎮為省、道、市蘇維埃的駐地。

曾經的三號橋頭

現在的三號橋夜景

現代

西南區川北行政區

1949年12月21日(農曆冬月初二日),巴中宣告解放。次日,成立巴中縣解放委員會。1950年元月19 日,巴中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西南區川北行政區達縣專區。

“撤縣建市”

設立巴中地區

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劃出,設立巴中地區,巴中縣一併撤縣建市(縣級),于當年10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撤地設市”建立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經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建立巴中市(地級),于當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以市管區縣,轄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2013年1月18日,經批准設立巴中市恩陽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兩區三縣(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

老巴城街景

巴城全景

行走一座城

邂逅一段歷史

生活在巴中的你們

瞭解咱巴中的變遷了嗎?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