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洋節日,鄉下人不愛趕那個洋時髦

我的鄉下母親

文/劉世俊

選稿:中鄉美二室主編 李巧篆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五月天, 風清涼。

五月母親的節日, 母親節到了。 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 那是母親的愛。 世上有一部寫不完的書, 那是母親書。 世上有一盞永不滅的燈, 那是母親燈……

在鄉下老家的母親總是說:洋節日, 鄉下人不愛趕那個洋時髦。 在城裡的倆個妹妹約我回北鄉老家看母親, 趁著休假, 我們一起回老家。 五月的陽光, 煦暖地照在身上, 村口那顆高大粗壯的大楊樹, 依舊立在村口, 蒼老樹幹斑駁剝裂, 綠油油的葉片兒嘩嘩嘩吹拂做響。

樹下, 看到了老媽的身影, 是那麼瘦弱、單薄, 一片細嫩的綠葉落在老媽頭上, 見到我們兄妹, 口中喃喃:回來好, 回家好, 你們受累了……老媽說著, 輕微地抱住我。 一瞬間, 我淚如雨落。

五月天, 風清涼, 綠葉嘩嘩響, 伴兒回家鄉。 回家吃面, 我們依偎著老媽, 走在老家的小路上。

北鄉老家有“出門餃子, 回家吃面”的習俗。 母親拿手的手藝是擀面, 掌心壓扁攤平早已醒好的麵團, 稍成圓形, 灑落乾粉, 左手麵團, 右手擀麵杖, 由外到內, 均勻轉動。 麵團變細餅, 大如車輪。 細心疊印, 刀切面出, 一絲絲一縷縷。 老家人都說, 巧媽饞兒子。 真的, 媽的手巧, 兒子嘴饞。 老媽最拿手的飯食, 不是大魚大肉, 是簡簡單單的麵條, 老媽叫一鍋燴, 家鄉人叫一水麵糊糊又叫糊塗麵條。

糊塗麵條是北鄉老家最常見的一種速食麵食, 做法也很簡單, 放小許花生油, 再切幾片蔥花薑絲爆鍋加水, 水開迅速倒入手擀面, 放進一撮香菜絲或韭菜絲, 這樣一鍋香噴噴味道純正的糊塗面就做好了。

兒時的美好記憶, 平常, 吃什麼都不如媽媽的糊塗一鍋燴麵條滋潤爽口好吃。

那味兒總是清而不淡, 爽口留香。 “吃它十碗也不飽, , 喝它百年也不厭。 ”親戚街坊也喜歡, 記得好多次, 在城裡念書的小四舅來玩時, 吵吵嚷嚷要吃糊塗面。 臨走時, 腆著肚子, 樂呵呵偏弄:肚子飽了, 嘴巴還是沒飽, 下次還來吃。 ”糊塗面, 成了我家的金招牌。 在六十年代, 日子生活十分堅苦, 每日粥三餐, 地瓜幹粥玉米渣粥, 大人吃不飽, 小孩餓肚子。 屋明間鍋臺下, 一鍋熱氣騰騰的糊塗面煮上了, 多喝湯養身體, 地瓜面的麵條滑溜省飯。

年輕的巧手媽媽, 坐在灶火下, 一邊添柴把火燒旺, 一邊不時掀起鍋蓋, 用勺子在鍋裡不停地攪動, 下手擀地瓜面摻了丁點的白麵麵條, 滾了幾個滾, 放進幾絲適時綠菜,

蒸騰的熱氣, 立即地把媽媽圍繞。 佐菜喝面, 越喝越饞。 媽媽準備的佐菜有鹹蘿蔔絲、芥菜絲, 甚至有她自己研發用淡鹽醃制的黃瓜條、白蘿蔔、青菜梗, 香甜酸鹹。 麵條好喝, 鹹菜可口, 老老少少一家七口家人, 圍著小飯桌團團坐, 喝的津津有味。 為了生活, 年頭到年尾, 一日三餐媽媽變著花樣下各種麵食的糊塗面, 儘管不抗饑, 儘管大人要下地, 小孩要上學, 家人也會喝的一身暖, 一嘴香。

老媽是個很溫和手巧的人, 小時我就認為, 俺媽是全村最俊的媽媽, 也是最手巧的媽媽。 正月十五做黃金母親燈碗, 二月二包豆餑餑, 三月三扣小果子, 四月有小雞小燕面花餑, 五月蒸棕子……老媽真是心靈手巧, 把偌大的面塊在面板上揉來揉去, 揉成幾十塊小團, 做成燈碗的雛形。 猴抱燈, 看場佬, 狗看門, 雞抓蟲, 神蟲一個個黃金豆麵燈做好, 生肖逼真, 巧手妙藝。 老媽做燈很講究, 12個月的燈碗都捏上花鼻子, 那花鼻子從1到12個規規矩矩。 我是八月出生的, 八月的燈是我的, 母親還把我那盞燈底下做成老虎形狀, 好看極了。夜黑了,燈碗煮熟,放上生花生油,火柴粘貼上棉花燈芯,點亮著燈碗。搖曳的燈光溫馨地照亮老屋,是那麼親切,那樣可愛。後來,有文化的三妹妹稱家鄉的豆麵燈碗為“母親燈”。這時候,媽媽唱起外婆傳下來的萊陽小調:“小小花燈把你照,千福萬福今天到。一照鼻子二照眼,三照嘴巴四照臉。五把全身都照遍,無災無病身康健。當軍官、上學堂,長大不忘爹和娘……”

老媽是個有耐心的人,在那個年代,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她總是千方百計設法給我們兄妹做母親燈。那永恆充滿愛的祝福在我幼小心靈裡銘刻下深深的愛印,那盞暖暖的母親燈永遠在我心中閃耀,讓我的童年充滿愛和快樂。現在,我們家,年年正月十五還要母親做“母親燈”,感謝母親,給予我的愛和溫暖。

今日母親節,老媽說這是一個洋節日。孩子大了,母親老了,我有了一種衝動,我好想抱抱你呀,母親。母親很開心,送我走時,那麼自然地伸出手抱住我。

五月天,風正涼,心很暖。

劉世俊,鄉下人,自由撰稿人,愛好文學。己在《山東青年》《青年月刊》《揚帆》《醫食參考》《今古傳奇》《芝罘文藝》《膠東文學》《特別健康》《農民日報》《齊魯晚報》《農村大眾》《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6點》《美麗萊陽》《今日萊陽》等刊出300多篇幅作品,新聞報導等常見地方報端。已有多個作品獲獎。劉世俊的願望——努力做一個可愛的鄉下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文字。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好看極了。夜黑了,燈碗煮熟,放上生花生油,火柴粘貼上棉花燈芯,點亮著燈碗。搖曳的燈光溫馨地照亮老屋,是那麼親切,那樣可愛。後來,有文化的三妹妹稱家鄉的豆麵燈碗為“母親燈”。這時候,媽媽唱起外婆傳下來的萊陽小調:“小小花燈把你照,千福萬福今天到。一照鼻子二照眼,三照嘴巴四照臉。五把全身都照遍,無災無病身康健。當軍官、上學堂,長大不忘爹和娘……”

老媽是個有耐心的人,在那個年代,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她總是千方百計設法給我們兄妹做母親燈。那永恆充滿愛的祝福在我幼小心靈裡銘刻下深深的愛印,那盞暖暖的母親燈永遠在我心中閃耀,讓我的童年充滿愛和快樂。現在,我們家,年年正月十五還要母親做“母親燈”,感謝母親,給予我的愛和溫暖。

今日母親節,老媽說這是一個洋節日。孩子大了,母親老了,我有了一種衝動,我好想抱抱你呀,母親。母親很開心,送我走時,那麼自然地伸出手抱住我。

五月天,風正涼,心很暖。

劉世俊,鄉下人,自由撰稿人,愛好文學。己在《山東青年》《青年月刊》《揚帆》《醫食參考》《今古傳奇》《芝罘文藝》《膠東文學》《特別健康》《農民日報》《齊魯晚報》《農村大眾》《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6點》《美麗萊陽》《今日萊陽》等刊出300多篇幅作品,新聞報導等常見地方報端。已有多個作品獲獎。劉世俊的願望——努力做一個可愛的鄉下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文字。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