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官服三品文官補子為孔雀,為何“野雞”比孔雀規格高居二品?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 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子的紋飾。 用“補子”表示品級是明代官服最有特色的一處, 清朝沿用此式, 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順序與明朝大同小異。

清緙絲一至九品文官補子

文官之中, 一品仙鶴, 二品錦雞, 三品孔雀, 四品鴛鴦, 五品白鷳, 六品鷺鷥, 七品鸂鶒, 八品鵪鶉, 九品練雀。

若不甚瞭解, 恐怕還是會有疑問:孔雀在仙鶴之下算正常, 為什麼連錦雞也不如?

孔雀和錦雞都屬雞形目雉科, 雉, 野雞也

清代孔雀補子

孔雀大家比較熟悉, 無論在古代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十分尊貴的象徵。 在東方的傳說中, 孔雀是由百鳥之長鳳凰得到交合之氣後育生的, 與大鵬為同母所生,

被如來佛祖封為大明王菩薩。 在西方的神話中, 孔雀則是天后郝拉的聖鳥, 因為赫拉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朱諾, 因此孔雀又被稱為“朱諾之鳥”

傳統造物中的孔雀紋飾

孔雀紋飾和鳳凰區別最明顯的就是尾巴, 孔雀尾多呈扇狀, 而鳳凰則是每條邊緣像火焰一樣的“火焰尾”,

孔雀尾羽上圓花翎都會表現得十分明顯, 像一個個大眼睛一樣的“目暈”, 鳳尾則不然。 也正是由於孔雀開屏時“紋飾明顯”, 和“文明”諧音, 故而孔雀開屏的紋飾, 也寓意著“天下文明”。 再一個是頭部, 孔雀眼睛比較圓, 而鳳則是鳳眼。

錦雞也作華蟲, 代表為“紅腹錦雞”

華蟲紋

隋唐時期孔穎達 :“草木雖皆有華, 而草華為美……雉五色, 象草華也。 ”《月令》:“五時皆雲其蟲, 蟲是鳥獸之摠名也。 ”意思就是因為紅腹錦雞的五彩羽毛, 就像草木之花一樣, 而蟲則是鳥獸的總稱, 比如老虎叫大蟲等等, 所以叫華蟲。

紅腹錦雞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議》:“華蟲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釋名》:“鷩雉之憋惡者……故畫其形於衣,以象人執耿介之節也。”

清代錦雞補子

古人認為華蟲五采皆備,而且愛恨分明,這應該就是它是天子冕服十二章之一的緣故。而紅腹錦雞應該是服飾紋樣中級別最高的禽類,而且為我國獨有,也是候選國鳥之一。

傳世名畫《芙蓉錦雞圖》,傳為北宋徽宗趙佶繪。《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見其文武兼備、仁勇俱存、信守專一的性格為世人所激賞,難怪宋徽宗也會也題下“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的詩句,流露出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贊許,由此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北宋《芙蓉錦雞圖》 故宮博物院藏

因此孔雀和錦雞都是古代文化中比較重要的禽鳥,不同的是孔雀在佛教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常用於做器物紋飾。而錦雞在封建文化中則更具地位,深受帝王之喜愛,還是應了那句“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

紅腹錦雞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議》:“華蟲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釋名》:“鷩雉之憋惡者……故畫其形於衣,以象人執耿介之節也。”

清代錦雞補子

古人認為華蟲五采皆備,而且愛恨分明,這應該就是它是天子冕服十二章之一的緣故。而紅腹錦雞應該是服飾紋樣中級別最高的禽類,而且為我國獨有,也是候選國鳥之一。

傳世名畫《芙蓉錦雞圖》,傳為北宋徽宗趙佶繪。《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見其文武兼備、仁勇俱存、信守專一的性格為世人所激賞,難怪宋徽宗也會也題下“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的詩句,流露出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贊許,由此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北宋《芙蓉錦雞圖》 故宮博物院藏

因此孔雀和錦雞都是古代文化中比較重要的禽鳥,不同的是孔雀在佛教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常用於做器物紋飾。而錦雞在封建文化中則更具地位,深受帝王之喜愛,還是應了那句“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