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儋州拆違提前完成三年攻堅總目標 已拆違32.78萬平方米,超過原目標40.5個百分點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王家隆

寬闊的街道上, 車輛暢通無阻;拆除了違建的人行道上, 人們愉快地來回行進。 今天, 儋州市那大鎮振興南路雜貨店老闆薛二丹一邊招呼著進店購物的顧客, 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我們把門前的鐵棚子拆除後, 生意很快變好了!”

薛二丹透露, 以前她們家門口的人行道上搭建起鐵棚子, 目的是為了擺放貨品、停放電動車等。 像這樣的鐵棚子, 曾經在這條街道上有近200個, 導致人行道堵塞, 使得街道上人車混行, 振興南路越來越擁擠, 但雜貨店的顧客卻不見增多。

今年5月中旬,

儋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送達拆除鐵棚子等違建通知書時, 薛二丹與丈夫符仁謨一開始都不理解。

“鐵棚子拆了, 路就寬了。 這樣你們自己不僅住得更舒適, 車流量、人流量也會增多, 你家的生意就會好起來。 ”儋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和社區負責人這樣勸說符仁饃夫妻。

夫妻倆一合計, 覺得“拆棚子增財源”的說法有道理, 於是主動拆掉了自家門前佔用人行道20多平方米的鐵棚子, 還路于市民。

在符仁饃夫妻的帶動下, 在儋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工作隊勸說下, 振興南路130家市民自行拆除了家門前私自搭建的鐵棚子。

不僅僅從語言上勸導, 儋州還實行利益導向機制。 儋州市政府匯總資料表明:按照“定點、定時、定標”原則,

該市初步選址擬定了100個位置設置便民亭, 並分別對振興南路、新生街、紅旗街、東門街、興隆路、發祥路以及文化廣場周邊等7條街道, 新規劃小車停車位512個、摩托車位4576個, 讓市民出行更暢通。

“在疏導同時, 對拒不拆除違建的業主, 按程式下發自行拆除通知、行政處罰通知、強制拆除催告、強制拆除決定書, 在市公證處到場公證和全程錄影前提下, 予以強制拆除, 並做好拆違後的巡邏、維護、鞏固工作。 ”儋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符明星說。

符明星介紹, 從2015年6月啟動三年拆違攻堅大會戰以來, 儋州市已拆違32.78萬平方米, 比原目標淨增9.45萬平方米, 超過原計劃40.5個百分點。 (本報那大12月20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