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內置純模擬耳放,你猜賣多少?美國Blue SADIE動圈耳機評測

為體驗這款內置純模擬耳放的動圈耳機, 我特地去扒了扒動圈式麥克風的工作原理, 其實我想知道為什麼拜亞動力、舒爾在耳機界擁有天王級別的稱號, 同時在麥克風領域也是天王級大咖。

就像很多人用蘋果的產品, 八成人都把功勞歸結於約伯斯, 而約伯斯並不是技術派, 那麼你覺得蘋果成為一家偉大的品牌只是約伯斯在產品定位、市場行銷成就了蘋果嗎?

我想, 也許你欠蘋果背後工程師們一個道歉。

同理, 拜亞動力、舒爾的成功並不是別的原因, 而是技術, 能做得好一流的麥克風, 再做出一流的耳機就不稀奇了,

就像一個有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的歌手總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一樣。

BLUE一樣, 1995年成立在美國的麥克風品牌, 短短22年就成為世界名牌, 進入耳機界, 就重新定義了耳機。

我很喜歡BLUE SADIE官方網頁裡的一句文案, 忘掉關於耳機的一切固有觀念。 尤其當我聽著維克多崔的歌一樣, 這種顛覆的思想總讓人覺得大逆不道, 當我們在痛斥封建的腐朽時, 我們何嘗又不是陷到另一個成見裡?

言歸正常, 開始BLUE SADIE耳機的評測。

一、開箱部分

非常大的包裝盒, 從包裝盒上的耳機渲染圖也看得出來BLUE SADIE的怪異與奇特;

包裝盒一側的多國語言, 中文不該搞繁體的;

天地蓋設計, 揭開天蓋就是這模樣, 難怪要這麼大的箱子, 這造型要說愛你不容易, 實在獨特;

收納盒材質級別的內襯, 難為了設計師;

底盒內襯下裝的是附件, 絨毛收納袋、說明書等等;

造價不菲的耳機必須得配個好的收納袋, 非常細膩的絨毛;

BLUE為這款SADIE配備了兩根3.5音訊線,不過各位也看到了不同之處,頭子都是相當長,其中一根比較短的音訊線還配備了線控板;

全家福展示,東西其實不多,除了耳機機身,就兩根3.5音訊線以及一根USB充電線和一個6.5mm轉接頭,同時還有一本全英文的說明書,和一本BLUE麥克風的介紹,黃色卡片為音訊線上的卡片,總之全英文的,看不懂,咱就不多說了。

二、機身部分鑒賞

BLUE SADIE絕對是最奇特的耳機之一,它擁有像機器人一樣的骨架,同時擁有折疊功能,有點朋克風,又有科幻片裡的前衛設計,官方傑士它是源於F1賽車的超現實靈感;

從正側面看,其實有點像椅子,又有點像推車,頭梁和耳罩形成的弧度以及節點可以完美的“坐”在桌面不倒;

如果你怕刮傷了耳罩外殼,它又可以“躺”下來;

頭梁下方連接耳罩的轉軸為塑膠材質,不過它和耳罩外側有個一體式接觸設計,也就是電鍍圈到中間銀白區之間是一體機身;銀白區為鋁制材質,BLUE為類似雕刻的設計,注意這鋁殼下面是有LED燈的,看它可以查看電量;

再來看耳罩外殼的細節,上面說的頭梁轉軸連接耳罩的那塊還有螺旋式的美感考究,外殼材質為塑膠,不過表層有類似磨砂的工藝,看上去有些金屬質感;

在另一層的耳罩上可以看到耳機孔和USB插口,這其實是一個3.5mm耳機插孔,只不過它很深,並且露了一節白色帶紋理的金屬在外面;注意,這是可以旋轉的,在它旁邊可以看到有ON+、ON、OFF的字樣,它代表BLUE SADIE無源、有源、低增益三種模式,通過旋轉白色金屬實現。

再從機身後面看機身,會發現除了耳罩相當厚實,頭梁連接耳罩的轉軸對耳罩形成了圓滿的半包圍,頭梁上方則有兩根金屬活動支架,懸浮式頭梁設計也沒見過這麼拉風的(潛臺詞是複雜);

耳罩內側比較深,而且空間非常大,不是特大尺寸的耳朵都能覆蓋的了,這個是有原因的,佩戴感部分再講;

轉軸內側細節展示,雖然是塑膠的,不過不用擔心,它很牢固;

頭梁兩側金屬支架展示,這個金屬支架是橫插在頭梁頂梁裡的,掰開兩側耳罩的時候,它插在頭梁頂梁的機關就會收縮;

頭梁相當厚實,並且看到有褶皺,這是因為頭梁兩側金屬支架有伸縮功能,得預留空間保持它張開的時候不撕破皮質部分;

頂部是和耳罩外殼一樣的塑膠材質,有些寬,不過裡面是有金屬條的;

三、佩戴體驗

先看看BLUE SADIE張開的尺度,差不多就這麼多了,不過不用擔心,它還能變形;

下方耳罩是可以打開的,如此一來, 它就有足夠大的張開角度,不怕頭大;

實際佩戴中,雖然加厚了耳罩上的墊子和頭頂的墊子,但它夾耳感依然明顯,第一次堅持到40分鐘就要摘下來歇一下然後再戴;不過頭頂沒啥感覺,沒辦法,源於SADIE是首款內置純模擬耳放的耳機,耳罩必不可免就大,而BLUE的設計師則發揚忘掉有關耳機一切的固有觀念的精神,將它做成了耳機界最大的怪咖。

不過第二天再佩戴的時候,感覺好了很多,就是有點重;除此之外隔音效果相當好,官方說還有回饋降噪技術,但沒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保守的說單憑被動降噪已經很出色了。

四、個人主觀聽感分享

BLUE SADIE不僅是極其少見自帶18dB純模擬耳放的動圈耳機,同時還擁有500mm的纖維驅動單元,而且還有有源、無源、低增益三種模式。

有源模式是需要內部電量支援的,無源模式則是連接到已經擁有高輸出耳放的錄音棚上,電量耗盡也能工作,低增益則是適用於需要額外low-end支援的情況,和有源模式一樣需要電量支援,本文的主觀聽感都是建立在有源模式下的。

因為BLUE官方頁面給SADIE定位的是搖滾曲風,所以一開始我用樂圖鐵菊花2代和學林IHIFI1969分別試聽了低苦艾的《蘭州,蘭州》和窮街的《In A Darkened Room》,音量保證在平常聽歌的5.5成左右,說實話並沒多少好感,優劣可鑒的那種。

低頻下潛不夠深,彈性很好,凝聚感中規中矩,但是聲場極好;除此之外人聲不大抓耳,比起低頻反而要弱一些,細節有限,帶有偏暖的跡象,在學林IHIFI1969上的表現出較強的解析力,聽得出來有明顯的節制,除了聲場極好,再就是中低頻整體上的氛圍很不錯,但不夠刺激。

在我就想先下個結論的時候又忍不住聽了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這首大氣磅礴的曲子是王家衛《東邪西毒》的電影插曲,其實用音箱聽更爽,因為中國大鼓貫穿始終。所以我特意把音量調大了,調到7成的時候,我去,那開場的鼓點一下子就能令人渾身觸電,下潛有深度,雖然速度不快,但凝聚感很好,因為是中國大鼓,SADIE並不是那麼柔和,有幾分陽剛,鼓點俐落,共振有延伸,意境悠遠,動人心魄,待類似鈴聲的合成樂響起時,中間像酒葫蘆的間奏變化擁有很明顯的線條感,然後隨著鼓點的節奏保持韻律,我很想說這比聽搖滾樂爽多了。

於是又轉過頭來聽前面的《蘭州,蘭州》時,低頻下潛就有點深了,速度也有些快,不過架子鼓的打擊在鐵菊花2代上有點偏硬,換成窮街的歌就剛剛好了,凝聚力、器樂分離感都是質的提升,人聲部分聽窮街巴赫的聲音,即使它高昂而尖銳的嘶吼也表現出線條感,在學林IHIFI1969上表現的更加溫潤。

在我看來想找一副能聽搖滾曲風的耳機,低頻好是固然的,但更重要的是聲場和動態、瞬態反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打擊樂的韻律以及樂隊成員親民無間你的配合。原本我覺得BULE SADIE的人聲並不出彩的,可是用它聽了巴赫和小紅莓的歌,才感受到它在整體與細節上的權衡。

其人聲並不以質感取勝,密度不算大,偏暖,也不抓耳,位置還是有點遠,不過好處在於結象好,溫潤,自然,在小紅莓《Zombie》那種級別嘈雜的主歌裡,桃樂絲豐富的變聲表現的非常流暢,線條感極好,再加上出色的瞬態,聽起來並不覺得嘈雜或者壓抑。

五、整體總結

作為外觀風格獨特到前無古人,BLUE做到了表裡如一,因為它的聲音一樣充滿個性。所以它必定成為爭議,越是焦點,爭議就越大。

首先從外觀上,雖有F1賽車超現實的設計風格,但這種充滿怪異的多點式連接無形之中增加了重量和陌生感,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嘗試,但又拗不過另一種聲音,戴上它只能在家自娛自樂了,出街?除非你比謝霆鋒還要帥還要酷。

其次在佩戴感上,一個是重量,一個是夾耳感,儘管我覺得有節制的佩戴可以避免,但沒人會相信,即使去試戴,也會在首次感到不適而放棄它。

除了這兩個爭議的地方,它的聲音確實是搖滾類型的,但你得是經過各種金屬打擊樂薰陶過的,不要聽了幾首民謠就來聽它,音量不調到6成以上,難以感受它的魅力。

所以我覺得它是怪伽,也許BLUE官方也並未想讓它成為流行,而只是小部分怪咖愛好者的專攻,如果是這個意思,我倒覺得它3699元的售價還說得過去,因為它還可以作為音樂類工作者的工作利器,無源模式和低增益模式還是小部分人的附加值,待有機會燕七再帶給大家體驗。

BLUE為這款SADIE配備了兩根3.5音訊線,不過各位也看到了不同之處,頭子都是相當長,其中一根比較短的音訊線還配備了線控板;

全家福展示,東西其實不多,除了耳機機身,就兩根3.5音訊線以及一根USB充電線和一個6.5mm轉接頭,同時還有一本全英文的說明書,和一本BLUE麥克風的介紹,黃色卡片為音訊線上的卡片,總之全英文的,看不懂,咱就不多說了。

二、機身部分鑒賞

BLUE SADIE絕對是最奇特的耳機之一,它擁有像機器人一樣的骨架,同時擁有折疊功能,有點朋克風,又有科幻片裡的前衛設計,官方傑士它是源於F1賽車的超現實靈感;

從正側面看,其實有點像椅子,又有點像推車,頭梁和耳罩形成的弧度以及節點可以完美的“坐”在桌面不倒;

如果你怕刮傷了耳罩外殼,它又可以“躺”下來;

頭梁下方連接耳罩的轉軸為塑膠材質,不過它和耳罩外側有個一體式接觸設計,也就是電鍍圈到中間銀白區之間是一體機身;銀白區為鋁制材質,BLUE為類似雕刻的設計,注意這鋁殼下面是有LED燈的,看它可以查看電量;

再來看耳罩外殼的細節,上面說的頭梁轉軸連接耳罩的那塊還有螺旋式的美感考究,外殼材質為塑膠,不過表層有類似磨砂的工藝,看上去有些金屬質感;

在另一層的耳罩上可以看到耳機孔和USB插口,這其實是一個3.5mm耳機插孔,只不過它很深,並且露了一節白色帶紋理的金屬在外面;注意,這是可以旋轉的,在它旁邊可以看到有ON+、ON、OFF的字樣,它代表BLUE SADIE無源、有源、低增益三種模式,通過旋轉白色金屬實現。

再從機身後面看機身,會發現除了耳罩相當厚實,頭梁連接耳罩的轉軸對耳罩形成了圓滿的半包圍,頭梁上方則有兩根金屬活動支架,懸浮式頭梁設計也沒見過這麼拉風的(潛臺詞是複雜);

耳罩內側比較深,而且空間非常大,不是特大尺寸的耳朵都能覆蓋的了,這個是有原因的,佩戴感部分再講;

轉軸內側細節展示,雖然是塑膠的,不過不用擔心,它很牢固;

頭梁兩側金屬支架展示,這個金屬支架是橫插在頭梁頂梁裡的,掰開兩側耳罩的時候,它插在頭梁頂梁的機關就會收縮;

頭梁相當厚實,並且看到有褶皺,這是因為頭梁兩側金屬支架有伸縮功能,得預留空間保持它張開的時候不撕破皮質部分;

頂部是和耳罩外殼一樣的塑膠材質,有些寬,不過裡面是有金屬條的;

三、佩戴體驗

先看看BLUE SADIE張開的尺度,差不多就這麼多了,不過不用擔心,它還能變形;

下方耳罩是可以打開的,如此一來, 它就有足夠大的張開角度,不怕頭大;

實際佩戴中,雖然加厚了耳罩上的墊子和頭頂的墊子,但它夾耳感依然明顯,第一次堅持到40分鐘就要摘下來歇一下然後再戴;不過頭頂沒啥感覺,沒辦法,源於SADIE是首款內置純模擬耳放的耳機,耳罩必不可免就大,而BLUE的設計師則發揚忘掉有關耳機一切的固有觀念的精神,將它做成了耳機界最大的怪咖。

不過第二天再佩戴的時候,感覺好了很多,就是有點重;除此之外隔音效果相當好,官方說還有回饋降噪技術,但沒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保守的說單憑被動降噪已經很出色了。

四、個人主觀聽感分享

BLUE SADIE不僅是極其少見自帶18dB純模擬耳放的動圈耳機,同時還擁有500mm的纖維驅動單元,而且還有有源、無源、低增益三種模式。

有源模式是需要內部電量支援的,無源模式則是連接到已經擁有高輸出耳放的錄音棚上,電量耗盡也能工作,低增益則是適用於需要額外low-end支援的情況,和有源模式一樣需要電量支援,本文的主觀聽感都是建立在有源模式下的。

因為BLUE官方頁面給SADIE定位的是搖滾曲風,所以一開始我用樂圖鐵菊花2代和學林IHIFI1969分別試聽了低苦艾的《蘭州,蘭州》和窮街的《In A Darkened Room》,音量保證在平常聽歌的5.5成左右,說實話並沒多少好感,優劣可鑒的那種。

低頻下潛不夠深,彈性很好,凝聚感中規中矩,但是聲場極好;除此之外人聲不大抓耳,比起低頻反而要弱一些,細節有限,帶有偏暖的跡象,在學林IHIFI1969上的表現出較強的解析力,聽得出來有明顯的節制,除了聲場極好,再就是中低頻整體上的氛圍很不錯,但不夠刺激。

在我就想先下個結論的時候又忍不住聽了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這首大氣磅礴的曲子是王家衛《東邪西毒》的電影插曲,其實用音箱聽更爽,因為中國大鼓貫穿始終。所以我特意把音量調大了,調到7成的時候,我去,那開場的鼓點一下子就能令人渾身觸電,下潛有深度,雖然速度不快,但凝聚感很好,因為是中國大鼓,SADIE並不是那麼柔和,有幾分陽剛,鼓點俐落,共振有延伸,意境悠遠,動人心魄,待類似鈴聲的合成樂響起時,中間像酒葫蘆的間奏變化擁有很明顯的線條感,然後隨著鼓點的節奏保持韻律,我很想說這比聽搖滾樂爽多了。

於是又轉過頭來聽前面的《蘭州,蘭州》時,低頻下潛就有點深了,速度也有些快,不過架子鼓的打擊在鐵菊花2代上有點偏硬,換成窮街的歌就剛剛好了,凝聚力、器樂分離感都是質的提升,人聲部分聽窮街巴赫的聲音,即使它高昂而尖銳的嘶吼也表現出線條感,在學林IHIFI1969上表現的更加溫潤。

在我看來想找一副能聽搖滾曲風的耳機,低頻好是固然的,但更重要的是聲場和動態、瞬態反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打擊樂的韻律以及樂隊成員親民無間你的配合。原本我覺得BULE SADIE的人聲並不出彩的,可是用它聽了巴赫和小紅莓的歌,才感受到它在整體與細節上的權衡。

其人聲並不以質感取勝,密度不算大,偏暖,也不抓耳,位置還是有點遠,不過好處在於結象好,溫潤,自然,在小紅莓《Zombie》那種級別嘈雜的主歌裡,桃樂絲豐富的變聲表現的非常流暢,線條感極好,再加上出色的瞬態,聽起來並不覺得嘈雜或者壓抑。

五、整體總結

作為外觀風格獨特到前無古人,BLUE做到了表裡如一,因為它的聲音一樣充滿個性。所以它必定成為爭議,越是焦點,爭議就越大。

首先從外觀上,雖有F1賽車超現實的設計風格,但這種充滿怪異的多點式連接無形之中增加了重量和陌生感,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嘗試,但又拗不過另一種聲音,戴上它只能在家自娛自樂了,出街?除非你比謝霆鋒還要帥還要酷。

其次在佩戴感上,一個是重量,一個是夾耳感,儘管我覺得有節制的佩戴可以避免,但沒人會相信,即使去試戴,也會在首次感到不適而放棄它。

除了這兩個爭議的地方,它的聲音確實是搖滾類型的,但你得是經過各種金屬打擊樂薰陶過的,不要聽了幾首民謠就來聽它,音量不調到6成以上,難以感受它的魅力。

所以我覺得它是怪伽,也許BLUE官方也並未想讓它成為流行,而只是小部分怪咖愛好者的專攻,如果是這個意思,我倒覺得它3699元的售價還說得過去,因為它還可以作為音樂類工作者的工作利器,無源模式和低增益模式還是小部分人的附加值,待有機會燕七再帶給大家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