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是龐統和諸葛亮也有點差距

說到三國裡能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 那肯定是龐統了, 一個被稱為“臥龍”, 另一個被稱為“鳳雛”。 提到龐統大家無不歎息, 首先他英年早逝, 其次他的去世對劉備也是有影響的, 缺少了一個有力的“左膀右臂”。 龐統的去世是意外, 被流矢所傷。

作為和諸葛亮齊名的謀士, 那麼龐統和諸葛亮是否有很大的差距呢?兩人在出謀劃策方面可謂是不相伯仲, 那麼別的方面呢?

小說裡寫道:諸葛孔明為臥龍, 龐士元為鳳雛, 司馬德操為水鏡, 皆龐德公之言也。 這個龐德公是當時的名士, 他的話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 龐統的才智是不亞於諸葛亮的, 但是諸葛亮一飛沖天, 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還成為千古典範, 但是龐統卻沒有, 英年早逝, 兩人智謀相當, 兩人在三個方面有所不同, 導致了不同的結局。

首先, 入仕的策略不同;

兩人早早的出名, 諸葛亮選擇了隱居, 待價而沽, 諸葛亮為了等待明主, 潛心耕種,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諸葛亮出山, 所以劉備才更加珍惜他;相反龐統出世之心卻很著急, 一早就去了周瑜手下為官, 結果由於選擇方向不對, 導致了自己在周瑜手下也不是很得志, 最後不得不投奔劉備。

其次, 出謀劃策的方式方法也是不盡相同;

作為劉備中期兩大得力謀士, 兩人出謀劃策也不少, 但是兩人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 諸葛亮只給劉備自己認為最優的方案, 而且講清楚利弊, 說服劉備採納, 如果劉備不採納他就不會再說;而龐統採取的方法是一件事情給劉備多種選擇, 讓劉備來選, 有時候選擇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的, 正是劉備在攻打益州一事上選擇了保守的中策, 導致了龐統的去世。

最後, 勸諫的方式也不同;

向自己的領導實行勸諫, 諸葛亮和龐統也不同, 龐統為人直率, 勸諫比較直接, 有時候讓人接受不了。 而諸葛亮勸諫比較委婉, 顧慮到對方的感受, 這樣的方式讓劉備父子二人比較容易接受。

諸葛亮和龐統二人雖然能力都不相上下, 但是做事的方式方法卻不盡相同。 諸葛亮和龐統最大的差距就是情商。 智商決定下限, 情商決定上限。 諸葛亮和龐統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 不盡之處請指正, 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