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朝一統三國為何成為短命王朝?

在我國歷史上有幾個很有名的短命王朝, 晉朝就是其中一個。 西元266年建國, 西元280年統一, 接著就是太康之治, 可是沒過多久, 西晉王朝便如曇花一現, 迅速消亡淹沒之歷史的長河裡。 表面光鮮的盛世下面, 卻醞釀著天下大亂的種子。

晉國源自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 司馬氏上臺後, 逐漸的控制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權力, 從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到司馬炎, 司馬氏家族用了三代人的經營, 終於成功上位, 成為帝國的統治者。 對內司馬氏家族加強統治, 對外司馬氏建立的新王朝開始統一事業, 西元280年統一, 使得晉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混亂, 天下終於一統。 那麼完成統一大業的晉朝為何成為短命王朝呢?

首先, 統治階級的迅速腐化;

《晉書.武帝傳》評論道:晉武帝統一天下之後, 有了“驕泰之心”, “居治而忘危”。 先不說晉武帝大肆擴充宮中美女, 而且“頗事遊宴,

怠於政事, 掖庭殆將萬人”;晉武帝怠于政事, 統治者高層也是競相奢侈, 有鬥富之風。 統治階級的迅速腐化, 大大影響了帝國的統治, 給王朝的統治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 清談浮誇之風盛行, 社會風氣大壞, 清談誤國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西晉時期政壇上彌漫著一股清談浮誇之風,

問題上這種清談類似於學術研究, 與政事無關, 西晉的官僚們大談玄學, 這樣的官員們大部分佔據著重要的職位, 他們談論玄學, 不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這種風氣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陳寅恪先生曾說過:清談誤國是西晉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社會風氣的敗壞, 給西晉動亂埋下了禍根。

再次, 錯誤的選擇繼承人, 八王之亂使西晉陷入滅頂之災;

在封建時代, 皇權的交接一般都在王室內進行的。 選擇合格的繼承人很重要, 晉武帝在這個事情上出現了重大失誤, 他選擇的司馬衷根本不是做帝王的材料, 但是面對輿論壓力和枕邊風的雙重作用, 他最終選擇了司馬衷做繼承人。

晉武帝建國後, 接受了曹魏沒有分封同室宗親的教訓。 他既用外戚輔政, 又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 都是司馬家的, 建立諸侯國。 這些諸王, 可以選拔自己封國中的文武官員, 收取封國的租稅, 還統領著軍隊。 歷史好像回到了劉邦初建國的時代。

這樣的制度留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晉武帝去世後, 外戚楊氏專權, 不久爆發了八王之亂, 這場動亂前後進行了16年, 是一場使西晉陷入滅頂之災的內亂, 經此事後, 西晉元氣大傷。

最後, 外部矛盾激化, 少數民族入侵, 導致了西晉滅亡;

東漢以來, 分佈在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已陸續向內地遷徙。 魏晉時, 西、北各少數族人民向內地遷徙的活動, 更加頻繁, 而且種族很多,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 史稱為“五胡”。 各族內遷以後, 與漢人雜處, 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 魏晉統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納租調, 服力役, “服事供職, 同於編戶”。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 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 殘酷的民族壓迫, 使各少數民族的反抗不斷地發生。西元316年,西晉滅亡。

八王之亂,徹底消耗了西晉的國家實力。其間,西元304年,在蜀中的成氏和在山西的匈奴八部首領劉淵,率先起來造反,揭開了“五胡十六國”天下大亂的序幕。十幾年後,西晉懷帝和湣帝相繼被俘,標誌著西晉的滅亡。317年,鎮守江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王敦兄弟的擁戴下,建立了新朝廷,史稱東晉。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爆發,表面看是由於賈南風的貪婪引起,其實除了賈南風的政治操作引發危機之外,西晉立國以來的制度安排,也值得反思。

東漢末年,朝中有外戚宦官專權,地方有軍閥割據,朝綱不正。曹魏接受這個教訓,外戚宦官靠邊站,宗室靠邊站,最後就給了司馬家族以篡權的機會。司馬懿在中央發動政變,朝中無外援,地方無屏藩,江山立即易人。司馬氏分封了二十七個王,賈南風和楊駿這些外戚,也都參與到前臺來干政,在外戚與宗室的內鬥中,結束了司馬家族的政權。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使各少數民族的反抗不斷地發生。西元316年,西晉滅亡。

八王之亂,徹底消耗了西晉的國家實力。其間,西元304年,在蜀中的成氏和在山西的匈奴八部首領劉淵,率先起來造反,揭開了“五胡十六國”天下大亂的序幕。十幾年後,西晉懷帝和湣帝相繼被俘,標誌著西晉的滅亡。317年,鎮守江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王敦兄弟的擁戴下,建立了新朝廷,史稱東晉。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爆發,表面看是由於賈南風的貪婪引起,其實除了賈南風的政治操作引發危機之外,西晉立國以來的制度安排,也值得反思。

東漢末年,朝中有外戚宦官專權,地方有軍閥割據,朝綱不正。曹魏接受這個教訓,外戚宦官靠邊站,宗室靠邊站,最後就給了司馬家族以篡權的機會。司馬懿在中央發動政變,朝中無外援,地方無屏藩,江山立即易人。司馬氏分封了二十七個王,賈南風和楊駿這些外戚,也都參與到前臺來干政,在外戚與宗室的內鬥中,結束了司馬家族的政權。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