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蕭朱戀”並不是風花雪月下的執子之手,更不是到老白頭

由於蕭峰身世的特殊性和複雜性, 自然而然的就首當其衝成了宋遼政治民族關係的聚焦點, 這就客觀上已然造成他不能摒棄個人恩怨選擇歸隱。

如果說阿朱還沒有死, 選擇退出江湖還有可能的話, 那麼阿朱的溘然長逝無疑讓蕭峰只能無奈的成為宋遼民族矛盾鬥爭之間的敏感政治人物。 所以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要求蕭峰率虎狼之師帶兵南下, 劍指中原, 而北宋武林人士也巴不得群起而攻之, 食其肉, 飲其血, 欲除之而後快。

這就註定了蕭峰終將無疑走上一條“殺身成仁, 捨身取義”的悲壯慷慨壯士之路。

事實也即是如此, 當虛竹與段譽從遼國救出囚禁的蕭峰後, 經過雁門關, 雁門關守將擔心蕭峰引兵難進而不開城門, 此時耶律洪基已然鐵騎錚錚率軍南下圍剿蕭峰, 進而趁勢南下中原。

蕭峰再次踐行了儒俠——“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的人生理念, 為了不讓戰爭波及無辜百姓, 只得選擇擒王退兵, 憑藉一身是膽的豪氣干雲隻身于百萬軍中生擒耶律洪基於萬丈懸崖處, 以死要脅耶律洪基有生之年不得入侵大宋國土半步, 在威逼成功後, 選擇自戕身亡。

最終悲壯的完成了一個儒俠應該遵守恪行的為國為民所必須付之以殺身成仁的犧牲, 曲終落幕, 從而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擔當、忠義兩全的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

所以說蕭朱戀並不是風花雪月下的執子之手, 到老白頭, 更多的是一部悲壯英雄與苦命紅顏的史詩。 他們最終沒能連理比翼,

既是那個戰火紛亂時代下民族政治鬥爭無可避免的犧牲產物, 也是主人公自身價值取向的歷史必然悲劇。

他們的短暫幸福只能寄之以個人理想的主觀意志, 一旦民族政治鬥爭鬥爭無法調和以至於爆發武裝衝突, 無疑註定他們的戀情要犧牲於殘忍的戰爭客觀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