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對太平天國失去信心而降清的蘇南太平軍,唯康王汪海洋敢殺死叛徒

1860年, 太平軍汪海洋部隨武衛軍在彭大順、朱衣點等人脫離石達開後不久, 首領張志公、魯子宏等人曾率領太平軍在廣西靈川向湘軍將領劉長佑投降, 而惟有汪海洋拒不肯投清軍, 毅然與叛徒分道揚鑣決裂, 走出全州和興安, 北上湖南後, 與傅忠信、譚體元部太平軍一齊, 邊戰邊走來到江西與李秀成部太平軍會合。

1862年, 汪海洋被封為“康天義”, 清將鮑超趁機派遣使者到汪海洋處誘降, 並許給他以高官厚祿, 汪海洋感覺是受到了奇恥大辱, 為表明心跡, 當即發怒斬殺了幾個清軍來使, 清將鮑超聞訊後, 惱羞大怒, 瘋叫著說:他日“若擒住汪逆, 必淩遲以死, 方洩恨慨。 ”

1863年, 汪海洋奉命協助聽王陳炳文把守杭州, 陳炳文曾派親信到上海向李鴻章表達投誠降意, 並和比王錢仁桂等人暗地裡勾結湘軍蔣益澧, 以圖謀獻城投降清軍, 然而這一圖謀被汪海洋偵知,

他果斷地處死了投降的使者、陳炳文的族弟陳炳孝, 這一舉措, 大大地震懾了有心想投降清軍的分子。

據史料記載, 李秀成部將, 曾轉戰皖、蘇兩省, 作戰十分驍勇的護王陳坤書也曾採取了防止部下叛逃的嚴密措施, 但每天都有 300 人左右逃到清營去投降。

由於護王堅決捍衛常州城, 兩廣籍的太平軍將士誓死不降, 雖有相當多的太平軍叛降, 但常州保衛戰還是給淮軍和常勝軍以沉重的打擊。 李鴻章不斷地使出新的誘降花招, 他用大字寫成文告, 張貼在城牆上, 說除護王外, 凡自願棄城投降者, 一律免死。 這一招果然很有效, 進一步刺激了守軍的離心傾向。 1864 年 5 月 11 日, 清軍最終攻陷常州城, 清軍郭松林、劉士奇傳令伏地棄械者免死, 於是有男女老幼有六、七萬人下跪乞降。 此外, 常丹交界的奔牛、孟河、圩塘、魏村螺螄灣, 方仙橋沿江一帶營壘中的太平軍也向淮揚水師將領周國興投降, 人數也有一萬多。

其時, 太平天國在蘇南、浙江的戰場上節節敗退, 然而汪海洋部的太平軍卻在隨後的兩、三年中, 多次扭轉了被動的局面, 並多次擊敗了強勁的清軍, 在1863年, 汪海洋部太平軍夜襲清軍助太平軍合圍富陽, 切斷清軍後路, 在富陽重挫清軍蔣益澧部湘軍。 在1864年初, 汪海洋部太平軍又在余杭林清堰伏擊戰中大敗左宗棠部的湘軍,

在年底, 在南陽馬洋塘大捷中再一次大敗左宗棠部的湘軍, 與此同時, 在福建汀州, 汪海洋部太平軍還擊斃了湘軍的名將張運蘭, 可謂戰鬥力非常之強悍。 清將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認:”鄧逆、汪逆為最悍, 聽逆次之“。

十一月底, 余杭守將謝天義戰死, 鄧光明重傷後, 汪海洋才率部駐守在余杭。 這一次, 湘軍繼鮑超後再一次圖謀要招降汪海洋, 由英王陳玉成部的叛將程學啟送出密信來勸降, 程學啟以為與汪海洋是安徽同鄉, 很有可能會投降。 結果還是讓程學啟失望了。 汪海洋回信怒斥責程學啟為:“實為蝥賊, 反復無常的敗類, 行跡之惡劣尤甚于三姓家奴呂布。 甘為清妖作倀, 殘殺天朝軍民, 實無半點心肝。 ”

1864年2月,汪海洋被封為康王,3月,從余杭撤退往德清,後走昌化入皖南,率領太平軍輾轉進入了江西,這時候,太平軍侍王李世賢正準備長期圍困撫州、建州,“而實恃滸灣巨寇為後路接應”,當時駐守滸灣的就是汪海洋部。4月余杭失陷,汪海洋北走後,錢桂仁卻率領千餘人跪伏路旁乞哀投降清軍。

同年8月,鮑超率湘軍來攻,為了確保江西部隊的後路安全,汪海洋當即率軍死拼抵抗,曾一度逼令手敗退,直到把預備隊都打光都沒有撤退半步。然而此刻,坐擁重兵、近在金溪的聽王陳炳文、獎王陶金會和甯王張學明等人,卻對滸灣汪海洋部太平軍的死戰,一直是坐視而沒有配合去救援,最後汪海洋部太平軍被湘軍生力軍打敗,兵力損失慘重,喪失了將近一半太平軍,恰在此時,聽王陳炳文、獎王陶金會和甯王張學明等40余名將領卻在8月13日于金溪附近白杆村投降了清軍,被清軍編為洋槍隊三營南下從征閩、粵,專攻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的太平軍。

在左宗棠調來“常捷軍”支援,用新式大炮不斷地對余杭實施連續的遠端轟炸,太平軍一直堅守不退,在嘉興失守時,杭州的補給線被切斷,余杭已經沒有久守的意義,太平軍才決定棄守杭州,汪海洋率部隨大軍撤退,隨後,汪海洋前往福建,與入閩作戰的李世賢、陸順德等人相互倚為犄角,並在廣東嘉應州鳳寨擒拿了“惡其貳”的叛徒錢桂,然後令手下太平軍用油浸白布,將錢桂仁層層包裹,並倒懸於高高的竿子下,用“點天燈”的方式用火將錢桂仁燒成灰燼。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長毛”與“太平軍”稱呼都源於民間,並非是對太平天國的污辱

2、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頭顱去向及後裔之謎

3、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的建國構想,疆域突現了太平天國特色的省

4、康王汪海洋墓葬之謎:城之東大塘側,金銀多如鐵,金打棺材銀打蓋

5、余杭之戰:太平天國康王汪海洋利用空城計讓左宗棠放他一馬

1864年2月,汪海洋被封為康王,3月,從余杭撤退往德清,後走昌化入皖南,率領太平軍輾轉進入了江西,這時候,太平軍侍王李世賢正準備長期圍困撫州、建州,“而實恃滸灣巨寇為後路接應”,當時駐守滸灣的就是汪海洋部。4月余杭失陷,汪海洋北走後,錢桂仁卻率領千餘人跪伏路旁乞哀投降清軍。

同年8月,鮑超率湘軍來攻,為了確保江西部隊的後路安全,汪海洋當即率軍死拼抵抗,曾一度逼令手敗退,直到把預備隊都打光都沒有撤退半步。然而此刻,坐擁重兵、近在金溪的聽王陳炳文、獎王陶金會和甯王張學明等人,卻對滸灣汪海洋部太平軍的死戰,一直是坐視而沒有配合去救援,最後汪海洋部太平軍被湘軍生力軍打敗,兵力損失慘重,喪失了將近一半太平軍,恰在此時,聽王陳炳文、獎王陶金會和甯王張學明等40余名將領卻在8月13日于金溪附近白杆村投降了清軍,被清軍編為洋槍隊三營南下從征閩、粵,專攻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的太平軍。

在左宗棠調來“常捷軍”支援,用新式大炮不斷地對余杭實施連續的遠端轟炸,太平軍一直堅守不退,在嘉興失守時,杭州的補給線被切斷,余杭已經沒有久守的意義,太平軍才決定棄守杭州,汪海洋率部隨大軍撤退,隨後,汪海洋前往福建,與入閩作戰的李世賢、陸順德等人相互倚為犄角,並在廣東嘉應州鳳寨擒拿了“惡其貳”的叛徒錢桂,然後令手下太平軍用油浸白布,將錢桂仁層層包裹,並倒懸於高高的竿子下,用“點天燈”的方式用火將錢桂仁燒成灰燼。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長毛”與“太平軍”稱呼都源於民間,並非是對太平天國的污辱

2、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頭顱去向及後裔之謎

3、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的建國構想,疆域突現了太平天國特色的省

4、康王汪海洋墓葬之謎:城之東大塘側,金銀多如鐵,金打棺材銀打蓋

5、余杭之戰:太平天國康王汪海洋利用空城計讓左宗棠放他一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