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王陽明這十句話,解決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01

立什麼樣的志, 成什麼樣的人

11歲的王陽明在私塾讀書。 有一天, 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相當於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 因為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 但他還是很快作出了堅定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嚴肅地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 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

中國有句老話, 叫三歲看老。 中國的古人, 也一向高度強調立志的重要性。 王陽明從小立志做聖賢, 後來果然成為聖賢, 則為此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證明。

立志為什麼重要?因為志向就是意志, 就是方向。 只有如此, 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 才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 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02

越是艱難處, 越是修心時

王陽明24歲時, 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 有人在放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 王陽明卻無動於衷。 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 於是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 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 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 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 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 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

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自覺和修養呢?王陽明有句話說道:人須在事上磨, 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 動亦定。 艱難困苦, 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03

有顆強大的內心, 便能無往而不勝

有弟子問王陽明, 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

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

只是努力做學問, 養的此心不動。 如果非要說有技巧, 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 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

為什麼「此心不動」是唯一的技巧呢?因為心不動才能冷靜, 冷靜才能沉著, 沉著才能在危機面前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所謂急中生智。

事事講技巧, 似乎看著聰明, 其實都是投機者的小聰明。

只有真正的智者, 才會從大本大源上找依靠, 老老實實做功夫。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陽明指出——努力做學問。 對於才能和修養, 讀書學習雖不算是唯一的路, 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04

順應自己的本性, 保持自己的良知

王陽明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 據說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問他:「家裡還有何人?」和尚答:「還有老母。 」王陽明再問:「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 一片寂靜, 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 最後, 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 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陽明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 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

這個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視已經三年,王陽明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說、不看,心裡卻終日在說、在看。說和看的,正是絕思絕欲與人的天然良知之間的衝突。

王陽明其實就跟他說了一句話: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絕不是要別處再求一個淩駕于人心萬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到自己內心善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召喚,也就夠了。

05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王陽明有個弟子叫徐樾,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

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地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這樣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徐樾相當沮喪。

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著於事物。徐樾不理解。

王陽明就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

蠟燭能發光,光卻不僅在蠟燭上,還可以在太陽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麼光便無處不在,因為你的心已經是太陽,正大光明,普照萬物。這就是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

如果一個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陰暗,那麼其實不是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他的心裡沒有光明,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看到這點,力求扭轉,那麼光明便已不遠。

06

一切唯心造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電閃雷鳴、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遠是在桃花源、豔陽天。

這就是所謂的「萬法唯心造」。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

這個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視已經三年,王陽明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說、不看,心裡卻終日在說、在看。說和看的,正是絕思絕欲與人的天然良知之間的衝突。

王陽明其實就跟他說了一句話: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絕不是要別處再求一個淩駕于人心萬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到自己內心善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召喚,也就夠了。

05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王陽明有個弟子叫徐樾,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

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地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這樣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徐樾相當沮喪。

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著於事物。徐樾不理解。

王陽明就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

蠟燭能發光,光卻不僅在蠟燭上,還可以在太陽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麼光便無處不在,因為你的心已經是太陽,正大光明,普照萬物。這就是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

如果一個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陰暗,那麼其實不是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他的心裡沒有光明,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看到這點,力求扭轉,那麼光明便已不遠。

06

一切唯心造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電閃雷鳴、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遠是在桃花源、豔陽天。

這就是所謂的「萬法唯心造」。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