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貧窮如我,需要一種叫“拔草之交”的朋友

乍一看現在年輕人的社交網路, 很容易覺得滿眼都是辛勤耕耘的園丁:

種草、拔草這兩個概念, 其實已經誕生蠻久了, 是難得的不僅沒有變得過時、反而生命力變得比以前還旺盛的網路流行語。

種草, 是指被別人的推薦打動, 心裡對被推薦的東西產生了欲望。 雖然行動上還沒做, 但精神上已經把想去的地方列進了心願單, 把想買的東西扔進了購物車, 並且有朝一日很有可能把精神渴望轉化成對錢包的物理傷害。

種草的比喻也可以說相當生動了。 想像一下心裡被撩撥起的佔有欲, 是不是如同有人拿著一根狗尾巴草輕掃你鼻尖一樣癢癢?

最煩人的是在你猶猶豫豫要不要喜加一的時候, 不停地看到關於這個東西新的安利, 那片草原不停地撓你癢癢, 長勢愈發狂野——這種持續性助長種草的外力, 是為澆水。

但對於拔草這個概念, 現在的語態中已經分裂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

一派延續的是當年這個詞在論壇時代的本意——種草時的喜愛, 出於種種原因被連根兒拔掉了。

這種拔草, 可能是真的買了之後發現自己簡直上了驚天大當, 也有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已經不喜歡它了。 這種強烈的失望感和失落感常常會讓人舉起正義的鋤頭,

提醒其他還被蒙蔽著雙眼的人:

這貨不咋地, 別花那冤枉錢了, 快拔草吧!

當然, 貧窮也常常讓人掄起這把鋤頭砍向自己心中的草原, 強行命令自己戒斷對那些想要的東西的渴望。

很多人看上去光鮮亮麗, 心裡卻揪起了花瓣, 反復地折磨自己:

種草了, 想買→算了, 拔了拔了→還是想買, 又種回去了→還是拔了吧……無限迴圈。

總之, “拔”這個動詞在這裡有著強烈的斷舍離意味。

但在現在較新的衍生意義裡, 拔草變成了“終於等到你”的幸福滿足感。

想吃的店終於吃到了, 拔草了!

想買的遊戲終於買了, 拔草了!

想看的演出終於去看了, 拔草了!

新的含義裡, 拔草沒有對結果的褒貶, 只是表達心裡種的草終於落實到了行動上。

想想這個解釋也說得通, 拔這個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反復期盼之後的決定性舉動, 哢嚓就把草原占為己有了。

但老派含義黨就常常覺得很奇怪:以前這種行為, 我們都是說“割草”的, 這不是更有那種謀殺錢包以成全收割果實的血淋淋殘酷感?

草明明代表的是你心中鮮活的對享樂的欲望, 拔掉它, 它豈不就成死掉的荒草啦?

想想也是,你剁手之後躺在steam裡沒臨幸過的那些遊戲,梳粧檯上行將過期的口紅軍隊,不是一片荒草是啥……

但是不管到底是哪種解釋,種草拔草這個過程,已經成為無數妙齡男女慘遭剁手前的必經之路。

它的重點不在於最後消費沒消費的結果,而在於“種草”這個過程的意義。

曾經,人們想買東西時的“長草”過程和程度,並沒有今天這麼複雜的內涵。

80後、90後小時候的年代,大家對新鮮東西的渴望基本上都來源於電視裡、報紙上、雜誌上的廣告,炫目的電視廣告效果尤其好。

這種“長草”,主要是商家的廣告宣傳效果,偶爾會來自小孩子間的攀比和嫉妒:ta爸爸給ta買了一個好酷的雙層鉛筆盒,我也想要!

後者其實很像今天所說的種草了:切實地看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心裡也被撩得癢癢。當然,由於那時候的經濟水準和消費水準所限,攀比種草的結果通常是——

有了互聯網之後,在長草這個概念最先火起來的論壇時代,“種草”這件事是以年輕女性在專門的論壇版塊上,自發分享、交流時尚話題的心得為主。

但是那時的氣氛並沒有如今這麼狂熱,感染氛圍也沒有這麼大,不是隨便拉出一個年輕人都能發現ta發表過“種草了,想買”的衝動。

而現在的全民園丁(誤)現象,是基於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社區的便利開創的口碑時代。

放眼望去,有影響力的大V專職給你種草各種好物,各種分享護膚美妝、好吃好玩的社區型APP一個接一個,社交網路上也很容易就能看到朋友po出來的誘人拔草回饋。

鋪天蓋地的,總有人在全方位無死角地給你推薦你該有的、可以有的、不管咋樣先有了再說的好東西。

而且真正在推動一些商品在年輕人中流行的,不是商家投放的廣告,而是網上你目之所及的口耳相傳。

楊冪代言的某口紅在商業區投放巨大的廣告,可能不及美妝大V說一句:聽我的,今年這個色號絕對是流行色,已經替你們驗證過它的美貌度了;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特色小店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可能要靠10條來自朋友圈的repo:打卡網紅店,真的名不虛傳!

在誰都有途徑點評的時代,我們反過來也對這些第一手的口碑、回饋、repo、測評非常依賴。

一根口紅入了法眼,就必須得再去搜搜幾十張別人親自上嘴的照片,仔細對比各種燈光下的顏色;

聽說這個護膚品口碑挺好,但必須要反復研究別人寫出的功課,不停患得患失:我是幹皮她是油皮,聽她的到底靠不靠譜?

當代年輕人看起來消費很狂熱、很衝動,買什麼都圖個痛快勁兒,但其實買東西前那個貨比三評的樣子,跟長輩在菜市場裡挑挑揀揀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這種看點評、找口碑,反反復複地種草,已經成了年輕人最後掏錢之前的某種儀式感。

正因為大家對口碑評價有了極大的信任,現在寫測評也在很多人那裡成為了極為精緻和有使命感的事情。

認真對待種草事業的用戶們(特別是年輕女孩子)喜歡花大力氣渲染細節,極其突出使用感受,再配上加了各種小貼紙、邊框、標籤、濾鏡的不少於三張的圖片。

在這種精緻種草的語態裡,只要你願意,不費力氣也能在repo中把肯德基裝扮成著名美式餐廳。

文字:@奶酒Nigel

遮上肯德基的名字,心裡還真有點長草是怎麼回事。

照這種慣用套路,下次招聘的時候我可以撰寫一份測評著重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公廁:

看天下公司的廁所,裝修之後我第一時間就帶著同事試用了,真的要給五星好評了!

新換的隔間是鵝黃色的,裝修風格簡單舒適,最適合我們這些趕稿狗小呆一會兒放鬆心情。

坑位也增加了兩個,瓷磚換成了更高級的北歐風格。

新換的窗戶增大了通風面積,通風效果特別好,而且在窗邊VIP坑位還能清風拂面,真的是很享受的體驗啦。

美中不足的一點小瑕疵:洗手池的水溫有時候不太穩定。但瑕不掩瑜,性價比這麼高的廁所我還是會經常光顧的!

扯遠了……總之,鋪天蓋地的測評和種草文是可以具有迷惑性的。

在這個時時刻刻種草的環境裡,那些以分享好物為目的的社群,常常給它的成員一種有精緻感的生活願景。

在一個人群屬性相對集中的社區裡,看見這麼多人都擁有這件物品,難免會產生跟風心裡和虛榮心,認為自己也該擁有這件東西來彰顯某種認同感

或者乾脆造成了倖存者偏差:看到這些博主經常po這些化妝品,總去吃這些看起來很有格調的店,買了這些看起來很上檔次的首飾……

沒有足夠辨別力的年輕人很容易覺得,這就是生活的平均標準線,是自己也該有的樣子。

然而一旦盲目地向網紅博主打造出的大草原靠攏,不顧自己的財力、不顧自己生活的適配度,看見大家都在種草這個就也投身進去……

小馬過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讀過。

其實有很多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大家開始和心裡太容易長草的土壤搏鬥,展開拔草大戰。(注意:這裡的拔草是斬草除根、此生不復相見的那個意思)

有網友想制止自己長不切實際的草,就上網發帖求助:看上了這條裙子,求大家給我拔拔草!

下面素昧平生的網友也是很認真了,揭穿真相一個比一個毒:

被不認識的網友損一頓有啥好處?好處就是沒有頭腦發熱地買回來一條失敗率極高的衣服,錢包得救了,日後也不會在對著衣櫃看到這件冗余的衣服時感到煩躁。

作為種草主力軍的年輕女生,更是需要相互勉勵,一起謹防虛假種草。

有一種友情是相約買買買,可以稱作“種草之交”,彼此之間用“很合適,快買吧,手慢無,我挺你”的十二字真言,為經濟發展貢獻了堅定的力量。

然而現在大家更需要的,是冷酷無情的拔草之交,也有鏗鏘有力的十二字真言:

不好看,不搭你,別買了,不值得!

圖源:@宴秋_

據說,現在最為堅固的友情,就是她能開著強力除草機在你腦子裡橫衝直撞。

其實說到底,還是貧窮阻礙了我無休止地收割心裡的草原。畢竟這世界上能讓我長草的東西多了去了,我還能都收入囊中不成?

而我們確實需要在這個隨時隨地種草的氛圍裡,多一點聲音提醒自己。

但可怕的是,貧窮沒能成功阻礙過分的消費主義。

時值年底,我們也不妨小小地回顧一下今年愈演愈烈的消費主義風氣。

今年關於“買買買”話題的聲音,其實很撕裂。

一波行銷號每逢節日便鼓吹,女孩子就該對自己好一點,要擁有這些那些,和一個願意給你買這些那些的男朋友。

反感這些洗腦和消費主義的人也會站出來痛批。但批評的聲音有時會跑偏到價值審判:你存在的意義就只能靠那點化妝品/衣服/遊戲/手辦嗎?你為什麼一定要買那些東西呢?

還和性別的刻板印象、“隔愛好如隔山”的互不瞭解聯繫到了一起。

可是,對喜歡買口紅、衣服、遊戲、球鞋這些類別進行審判,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那是能力範圍內能承受的需求,誰也沒有權力阻止別人自給自足。

需要保持警惕的,是類似於知乎“種草拔草”話題下面的這種消費觀↓↓↓

雖說現在年輕人中流行“you only live once”,崇尚想做就做、想要就要,可是完全忽視了理性考量、只圖一時快感的消費觀,真的健康嗎?

畢竟,如果為了超出自己經濟實力的物質欲望付出了不可逆的代價,後悔的代價並沒有自己以外的人來買單。

當技術為消費的欲望提供了有利的氛圍,我們能做的並不是一味地嘲諷受了消費主義迷惑的年輕人,更沒必要徹底將消費這件事打入十八層地獄。

該批評的、該警惕的已經說過很多並且應該時刻被警醒,與此同時,也許下一個階段應該得到關注的,是引導年輕人找到消費主義之外的能充實精神的的途徑。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想想也是,你剁手之後躺在steam裡沒臨幸過的那些遊戲,梳粧檯上行將過期的口紅軍隊,不是一片荒草是啥……

但是不管到底是哪種解釋,種草拔草這個過程,已經成為無數妙齡男女慘遭剁手前的必經之路。

它的重點不在於最後消費沒消費的結果,而在於“種草”這個過程的意義。

曾經,人們想買東西時的“長草”過程和程度,並沒有今天這麼複雜的內涵。

80後、90後小時候的年代,大家對新鮮東西的渴望基本上都來源於電視裡、報紙上、雜誌上的廣告,炫目的電視廣告效果尤其好。

這種“長草”,主要是商家的廣告宣傳效果,偶爾會來自小孩子間的攀比和嫉妒:ta爸爸給ta買了一個好酷的雙層鉛筆盒,我也想要!

後者其實很像今天所說的種草了:切實地看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心裡也被撩得癢癢。當然,由於那時候的經濟水準和消費水準所限,攀比種草的結果通常是——

有了互聯網之後,在長草這個概念最先火起來的論壇時代,“種草”這件事是以年輕女性在專門的論壇版塊上,自發分享、交流時尚話題的心得為主。

但是那時的氣氛並沒有如今這麼狂熱,感染氛圍也沒有這麼大,不是隨便拉出一個年輕人都能發現ta發表過“種草了,想買”的衝動。

而現在的全民園丁(誤)現象,是基於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社區的便利開創的口碑時代。

放眼望去,有影響力的大V專職給你種草各種好物,各種分享護膚美妝、好吃好玩的社區型APP一個接一個,社交網路上也很容易就能看到朋友po出來的誘人拔草回饋。

鋪天蓋地的,總有人在全方位無死角地給你推薦你該有的、可以有的、不管咋樣先有了再說的好東西。

而且真正在推動一些商品在年輕人中流行的,不是商家投放的廣告,而是網上你目之所及的口耳相傳。

楊冪代言的某口紅在商業區投放巨大的廣告,可能不及美妝大V說一句:聽我的,今年這個色號絕對是流行色,已經替你們驗證過它的美貌度了;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特色小店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可能要靠10條來自朋友圈的repo:打卡網紅店,真的名不虛傳!

在誰都有途徑點評的時代,我們反過來也對這些第一手的口碑、回饋、repo、測評非常依賴。

一根口紅入了法眼,就必須得再去搜搜幾十張別人親自上嘴的照片,仔細對比各種燈光下的顏色;

聽說這個護膚品口碑挺好,但必須要反復研究別人寫出的功課,不停患得患失:我是幹皮她是油皮,聽她的到底靠不靠譜?

當代年輕人看起來消費很狂熱、很衝動,買什麼都圖個痛快勁兒,但其實買東西前那個貨比三評的樣子,跟長輩在菜市場裡挑挑揀揀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這種看點評、找口碑,反反復複地種草,已經成了年輕人最後掏錢之前的某種儀式感。

正因為大家對口碑評價有了極大的信任,現在寫測評也在很多人那裡成為了極為精緻和有使命感的事情。

認真對待種草事業的用戶們(特別是年輕女孩子)喜歡花大力氣渲染細節,極其突出使用感受,再配上加了各種小貼紙、邊框、標籤、濾鏡的不少於三張的圖片。

在這種精緻種草的語態裡,只要你願意,不費力氣也能在repo中把肯德基裝扮成著名美式餐廳。

文字:@奶酒Nigel

遮上肯德基的名字,心裡還真有點長草是怎麼回事。

照這種慣用套路,下次招聘的時候我可以撰寫一份測評著重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公廁:

看天下公司的廁所,裝修之後我第一時間就帶著同事試用了,真的要給五星好評了!

新換的隔間是鵝黃色的,裝修風格簡單舒適,最適合我們這些趕稿狗小呆一會兒放鬆心情。

坑位也增加了兩個,瓷磚換成了更高級的北歐風格。

新換的窗戶增大了通風面積,通風效果特別好,而且在窗邊VIP坑位還能清風拂面,真的是很享受的體驗啦。

美中不足的一點小瑕疵:洗手池的水溫有時候不太穩定。但瑕不掩瑜,性價比這麼高的廁所我還是會經常光顧的!

扯遠了……總之,鋪天蓋地的測評和種草文是可以具有迷惑性的。

在這個時時刻刻種草的環境裡,那些以分享好物為目的的社群,常常給它的成員一種有精緻感的生活願景。

在一個人群屬性相對集中的社區裡,看見這麼多人都擁有這件物品,難免會產生跟風心裡和虛榮心,認為自己也該擁有這件東西來彰顯某種認同感

或者乾脆造成了倖存者偏差:看到這些博主經常po這些化妝品,總去吃這些看起來很有格調的店,買了這些看起來很上檔次的首飾……

沒有足夠辨別力的年輕人很容易覺得,這就是生活的平均標準線,是自己也該有的樣子。

然而一旦盲目地向網紅博主打造出的大草原靠攏,不顧自己的財力、不顧自己生活的適配度,看見大家都在種草這個就也投身進去……

小馬過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讀過。

其實有很多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大家開始和心裡太容易長草的土壤搏鬥,展開拔草大戰。(注意:這裡的拔草是斬草除根、此生不復相見的那個意思)

有網友想制止自己長不切實際的草,就上網發帖求助:看上了這條裙子,求大家給我拔拔草!

下面素昧平生的網友也是很認真了,揭穿真相一個比一個毒:

被不認識的網友損一頓有啥好處?好處就是沒有頭腦發熱地買回來一條失敗率極高的衣服,錢包得救了,日後也不會在對著衣櫃看到這件冗余的衣服時感到煩躁。

作為種草主力軍的年輕女生,更是需要相互勉勵,一起謹防虛假種草。

有一種友情是相約買買買,可以稱作“種草之交”,彼此之間用“很合適,快買吧,手慢無,我挺你”的十二字真言,為經濟發展貢獻了堅定的力量。

然而現在大家更需要的,是冷酷無情的拔草之交,也有鏗鏘有力的十二字真言:

不好看,不搭你,別買了,不值得!

圖源:@宴秋_

據說,現在最為堅固的友情,就是她能開著強力除草機在你腦子裡橫衝直撞。

其實說到底,還是貧窮阻礙了我無休止地收割心裡的草原。畢竟這世界上能讓我長草的東西多了去了,我還能都收入囊中不成?

而我們確實需要在這個隨時隨地種草的氛圍裡,多一點聲音提醒自己。

但可怕的是,貧窮沒能成功阻礙過分的消費主義。

時值年底,我們也不妨小小地回顧一下今年愈演愈烈的消費主義風氣。

今年關於“買買買”話題的聲音,其實很撕裂。

一波行銷號每逢節日便鼓吹,女孩子就該對自己好一點,要擁有這些那些,和一個願意給你買這些那些的男朋友。

反感這些洗腦和消費主義的人也會站出來痛批。但批評的聲音有時會跑偏到價值審判:你存在的意義就只能靠那點化妝品/衣服/遊戲/手辦嗎?你為什麼一定要買那些東西呢?

還和性別的刻板印象、“隔愛好如隔山”的互不瞭解聯繫到了一起。

可是,對喜歡買口紅、衣服、遊戲、球鞋這些類別進行審判,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那是能力範圍內能承受的需求,誰也沒有權力阻止別人自給自足。

需要保持警惕的,是類似於知乎“種草拔草”話題下面的這種消費觀↓↓↓

雖說現在年輕人中流行“you only live once”,崇尚想做就做、想要就要,可是完全忽視了理性考量、只圖一時快感的消費觀,真的健康嗎?

畢竟,如果為了超出自己經濟實力的物質欲望付出了不可逆的代價,後悔的代價並沒有自己以外的人來買單。

當技術為消費的欲望提供了有利的氛圍,我們能做的並不是一味地嘲諷受了消費主義迷惑的年輕人,更沒必要徹底將消費這件事打入十八層地獄。

該批評的、該警惕的已經說過很多並且應該時刻被警醒,與此同時,也許下一個階段應該得到關注的,是引導年輕人找到消費主義之外的能充實精神的的途徑。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