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鮮為人知的中國第一名將家族,才比韓信,忠比嶽飛,功比霍去病

神箭震天山——大漢軍魂與耿恭的救贖(11)

這個家族就是東漢 一朝的耿氏家族, 耿家將。 其代表人物為東漢開國名將 耿弇, 東漢軍魂的締造者耿恭, 還有為大漢王朝終結北匈奴的最大功臣耿秉。

其中 耿弇之軍事能力與戰績堪比韓信, 有差也不會差太多。

其中耿恭之忠勇節義堪比嶽飛, 事實上岳飛就是耿恭的鐵杆粉絲, 為此還給耿恭寫過歌頌的詞句。

其中耿秉的歷史貢獻堪比衛青霍去病, 當然名氣就差遠了。

首先來說耿弇。

想當年王莽之亂群雄並起, 劉秀兄長因功高蓋主被更始帝劉玄所殺, 他只能帶著一個“大司馬”的空名號跑去河北,

說是去鎮慰州郡, 其實就是去逃難了, 手底下一個兵都沒有, 還想管的動河北各地那些實力雄厚的割據勢力?結果處處被人追殺, 關鍵時刻, 還是耿弇仗義相助, 說服了父親上谷太守耿況及漁陽太守彭寵二郡兵馬歸順了劉秀, 並率領這支天下無雙的騎兵勁旅——六千幽州突騎, 一路為劉秀斬首三萬, 攻下河北二十二縣, 這才讓劉秀得到了打天下的第一筆大本錢。 後來他又決策河北, 審料成勢, 勸劉秀脫離更始單幹, 史論此策鼎定天下、當可比韓信論項王。

數年後, 24歲的耿弇又立大功, 竟然不到十日就以數萬兵馬滅掉齊王張步二十萬兵馬, 全定燕齊, 為東漢帝國打下了半壁江山, 劉秀乃大贊耿弇道:“昔韓信破曆下以開基, 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 此皆齊之西界, 功足相方。 而韓信襲擊已降, 將軍獨拔勁敵, 其功乃難於信也。 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 常以為落落難合, 有志者事竟成也!”竟然說耿弇比韓信還厲害, 雖然稍微有些過譽, 但可見劉秀對耿弇的由衷欣賞,

要知道劉秀本身也是一個軍事大家。

據《後漢書》載, 耿弇決策河北, 定計南陽, 收集燕卒, 克拔齊疆, 其數年征戰之間, 共平郡四十六, 拔城三百, 未嘗一挫, 其作風剽疾, 有氣敢任, 奇謀精妙, 弓馬無雙, 真可說是一個韓信與霍去病的集合體。

但如此一位牛人, 如果不是精通東漢歷史的達人, 一般歷史愛好者, 又有多少人知道?

韓信光芒萬丈, 兵仙美名傳萬世;耿弇卻默默無聞, 獨留功績在青史。 令人唏噓。

第二位我們來說耿恭。

事實上, 耿弇一家子都將軍, 他的弟弟耿舒曾率兵攻取代郡, 轉而又擊退五校流民軍二十余萬人, 並平定彭寵之亂, 斬殺匈奴二王, 封牟平侯。 另有弟耿廣、耿舉, 耿國都是東漢將領, 官至中郎將。

其中耿廣又生了個很牛的兒子, 耿恭。

圖:天山腳下的耿恭雕塑

耿恭一生最大的偉業, 就是堅守西域。 東西漢之交, 天下大亂, 西域也脫離了中國的控制, 投入匈奴的懷抱。 於是東漢朝廷派遣軍隊重新控制西域, 並命校尉耿恭率數百兵馬屯駐於此,

不料匈奴大軍又捲土重來, 耿恭乃以單兵固守西域孤城, 當匈奴之沖, 對數萬之眾, 連月逾年, 心力困盡。 鑿山為井, 煮弩為糧, 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而。 匈奴單于妻以公主、封以王爵而誓死不降;前後竟堅持數載, 殺傷醜虜數千百計, 卒全忠勇, 不為大漢恥, 最終僅剩十三將士歸玉門, 其節義震撼古今, 振聾發聵, 喚醒天下, 大聲宣佈了大漢民族之不可戰勝, 因而徹底擊垮了北匈奴的戰鬥精神。

你想想,單于親率數萬兵馬,竟奈何不了耿恭數百兵馬,還讓耿恭等十三人全身而退。這對於匈奴的民族自信心,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個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強悍民族,從此也就對對前途喪失了希望,最終絕望西遷,去搞歐洲人去了。

此後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堅守在西域經營數十年,最終全定諸國,締造絲綢之路;可以說靠的就是耿恭精神的感召,靠的就是耿恭精神對諸國的震撼。

耿恭堅守西域期間,糧盡援絕,匈奴派人勸降,願妻以公主、封以王爵;如此厚利,卻被耿恭斷然拒絕,並一刀砍了匈奴特使,在就在這城樓上表演“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給匈奴人看,據說當場就嚇哭了很多匈奴人。

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下千古詞句《滿江紅》!

如果說劉秀中興了大漢帝國,那麼耿恭就中興了大漢軍魂!

然而,如此偉大之人物,本應封侯以勵將帥;然而漢章帝只將其提拔為長水校尉,又讓他去隴西平定羌亂,耿恭一戰而勝,收服諸羌十三部;然而在此關鍵時刻卻又遭到外戚馬氏陷害,被誣“不憂軍事”下獄,後來皇帝還是看在耿氏滿門忠烈的份上才放了他,而將其貶回原籍,永不敘用。

如果說敗軍之將李廣還一直埋怨自己沒被封侯,那耿恭豈不大大冤枉?

李廣身後還有無數歷代文人墨客粉絲們的同情慨歎,耿恭呢?

小生翻遍唐詩宋詞,詠歎耿恭的章句幾乎沒有。

如果說關羽於戰敗之際能為曹操之誘惑而不動心,便為忠義之武聖!耿恭呢?

耿恭于少水無糧百死之地獄絕境堅守一年有餘,竟面對匈奴王爵之誘惑而放棄,這豈不比“內戰英雄”關羽之道德精神強出多少!!

又,同為民族英雄,岳飛所面對之困苦境況比耿恭不知好上多少?

為何偏偏耿恭,默默無聞,鬱鬱而卒、被人淡忘?

第三位,我們來說說耿秉。

通曉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說的是漢朝與匈奴三百年戰爭中兩次最偉大的記功事件。其中封狼居胥的是霍去病,而勒石燕然的是竇憲。但事實上,竇憲只是搞搞宣傳和後勤,真正的硬仗是耿家將打的,確切的說,是耿弇弟弟耿國的兩個兒子耿秉和耿夔打的,正是他們,一起讓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匈奴,走向終結。

我們先來看看耿秉的功勳有多大。

漢朝與匈奴重奪西域,就是在耿秉振臂高呼下打響的第一槍,這一戰耿秉深入天山,斬首數千級,打的車師王摘去王冠,抱住耿秉馬腿投降。耿秉因此被拜為征西將軍。

十餘年後,東漢與匈奴的最後一仗,同樣也是耿秉打響,他告訴皇帝:“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遂無成。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也!”

於是,竇憲與耿秉各率兵四千出塞,而遣耿家將中的後起之秀耿夔、耿譚(耿秉之弟)與北匈奴單于戰于稽落山,大勝之,並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烏布蘇諾爾湖),大獲全勝,前後共斬首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繳獲馬、牛、羊、橐駝等牲畜百余萬頭。北匈奴八十一部總計二十余萬人向漢朝投降。兩年後,左校尉耿夔又率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打破中國本土軍隊遠征記錄),至金微山將北單于殘部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斬捕其母閼氏、名王以下五千餘級,並繳獲其所有珍寶財畜,只北單于與少數部眾逃脫,不知所終,據說是一路跑到歐洲去了?

至此,漢朝與匈奴三百年馬拉松般的戰役宣告終結,北匈奴滅國。

仗雖然是耿家將打的,但能裝逼的確是皇帝的大舅子竇憲。他竟借此大勝出塞三千餘裡,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命班固刻石勒功,大造豐碑,留下一篇冠冕堂皇、傳耀千古的華彩銘文:“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於是,竇憲被拜為大將軍冠軍侯(當年霍去病之爵位),食邑二萬戶;而耿秉只封美陽侯三千戶,並被削去兵權而任光祿勳,不久又因多年征戰而積勞成疾,乃至病逝。耿秉在邊關多年,驍勇善戰,愛惜士卒,在蠻夷中頗具威信,他去世後,南匈奴舉國發喪,人人號哭,或至刺面流血,以其祭奠耿公之英靈。

而以八百騎縱橫萬里而覆滅北匈奴的蓋世功臣耿夔,則被封為粟邑侯,後又歷任邊郡太守、度遼將軍,與貊人、鮮卑等異族數戰,多有戰功;並曾率軍攻入高句麗王國,大敗朝鮮人。但後來耿夔也被人控告下獄,出獄後不久老死家中。

耿恭、耿秉、耿夔幾兄弟雖然遭受不公待遇,但耿家將的輝煌並沒有就此完結。

耿恭的兒子耿溥,後任京兆虎牙都尉。漢殤帝元初二年(西元115年)在丁奚城討伐叛羌時陣亡。耿溥的兒子耿曄,在順帝時任烏桓校尉,曾率部大破鮮卑十萬大軍,威震塞北。耿氏滿門忠烈,代代相傳,相比于北宋楊家將如何?相比于西漢李廣一家又如何?

此外,還有些功名不顯的耿家忠烈也令人欽佩。如耿弇之子耿忠,生下來就是萬戶侯,但也毅然從軍,而以騎都尉擊匈奴于天山,有功。又如耿秉的曾孫耿紀,雖為曹操信臣,卻始終忠於大漢,乃起義兵而誅曹操,兵敗被殺, 夷三族。

據不完全統計,歷數東漢兩百年,耿家總共培養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這樣一個超級名將世家,絕對算是中國第一名將家族。範曄說三代為將,道家所忌,名將世家到後來一般都沒好下場;然而耿家N代名將,卻世世代代功勳卓著而善始善終。因為他們以暴制暴、以殺止殺,卻從不妄戮一人,這才是保家衛國的正義力量!

然而這樣一個超級名將家族,為何也是默默無聞??一百個國人之中,能有十人知道耿家將嗎?

我看不見得有這麼多。

歷史人物活著時候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竟依然存在不公正。學界的冷淡,後人的漠視,在天若有靈,漢家戰魂的雙眼恐怕永遠難以闔上。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總是讓我們的英雄在流血之後,還要流淚?

如果這篇文章的點擊率沒能超過一百萬,我都感覺對不起我大漢耿氏一門英烈。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歷史上那些耀眼的光芒,總是多在竇憲這些能裝逼的人身上停留;默默無語的鐵血軍人,永遠默默無聞。

其實,歷數整個東漢一朝,馬家、竇家等外戚集團幾乎把持了東漢朝所有封侯之途,不可諱言,他們名下也有很多卓越戰功;但是,在我的名將字典裡,他們無法流芳。因為,在耿家將們所樹立的真正鐵血漢軍魂之下,他們因人成事,平庸且渺小,自私而腐朽,堪稱軍人之恥辱,遺羞萬年。

有時候,你認為你創造了歷史,其實,你只是恰好被歷史與命運選中而已。

更多強漢名將精彩內容,請看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你想想,單于親率數萬兵馬,竟奈何不了耿恭數百兵馬,還讓耿恭等十三人全身而退。這對於匈奴的民族自信心,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個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強悍民族,從此也就對對前途喪失了希望,最終絕望西遷,去搞歐洲人去了。

此後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堅守在西域經營數十年,最終全定諸國,締造絲綢之路;可以說靠的就是耿恭精神的感召,靠的就是耿恭精神對諸國的震撼。

耿恭堅守西域期間,糧盡援絕,匈奴派人勸降,願妻以公主、封以王爵;如此厚利,卻被耿恭斷然拒絕,並一刀砍了匈奴特使,在就在這城樓上表演“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給匈奴人看,據說當場就嚇哭了很多匈奴人。

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下千古詞句《滿江紅》!

如果說劉秀中興了大漢帝國,那麼耿恭就中興了大漢軍魂!

然而,如此偉大之人物,本應封侯以勵將帥;然而漢章帝只將其提拔為長水校尉,又讓他去隴西平定羌亂,耿恭一戰而勝,收服諸羌十三部;然而在此關鍵時刻卻又遭到外戚馬氏陷害,被誣“不憂軍事”下獄,後來皇帝還是看在耿氏滿門忠烈的份上才放了他,而將其貶回原籍,永不敘用。

如果說敗軍之將李廣還一直埋怨自己沒被封侯,那耿恭豈不大大冤枉?

李廣身後還有無數歷代文人墨客粉絲們的同情慨歎,耿恭呢?

小生翻遍唐詩宋詞,詠歎耿恭的章句幾乎沒有。

如果說關羽於戰敗之際能為曹操之誘惑而不動心,便為忠義之武聖!耿恭呢?

耿恭于少水無糧百死之地獄絕境堅守一年有餘,竟面對匈奴王爵之誘惑而放棄,這豈不比“內戰英雄”關羽之道德精神強出多少!!

又,同為民族英雄,岳飛所面對之困苦境況比耿恭不知好上多少?

為何偏偏耿恭,默默無聞,鬱鬱而卒、被人淡忘?

第三位,我們來說說耿秉。

通曉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說的是漢朝與匈奴三百年戰爭中兩次最偉大的記功事件。其中封狼居胥的是霍去病,而勒石燕然的是竇憲。但事實上,竇憲只是搞搞宣傳和後勤,真正的硬仗是耿家將打的,確切的說,是耿弇弟弟耿國的兩個兒子耿秉和耿夔打的,正是他們,一起讓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匈奴,走向終結。

我們先來看看耿秉的功勳有多大。

漢朝與匈奴重奪西域,就是在耿秉振臂高呼下打響的第一槍,這一戰耿秉深入天山,斬首數千級,打的車師王摘去王冠,抱住耿秉馬腿投降。耿秉因此被拜為征西將軍。

十餘年後,東漢與匈奴的最後一仗,同樣也是耿秉打響,他告訴皇帝:“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遂無成。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也!”

於是,竇憲與耿秉各率兵四千出塞,而遣耿家將中的後起之秀耿夔、耿譚(耿秉之弟)與北匈奴單于戰于稽落山,大勝之,並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烏布蘇諾爾湖),大獲全勝,前後共斬首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繳獲馬、牛、羊、橐駝等牲畜百余萬頭。北匈奴八十一部總計二十余萬人向漢朝投降。兩年後,左校尉耿夔又率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打破中國本土軍隊遠征記錄),至金微山將北單于殘部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斬捕其母閼氏、名王以下五千餘級,並繳獲其所有珍寶財畜,只北單于與少數部眾逃脫,不知所終,據說是一路跑到歐洲去了?

至此,漢朝與匈奴三百年馬拉松般的戰役宣告終結,北匈奴滅國。

仗雖然是耿家將打的,但能裝逼的確是皇帝的大舅子竇憲。他竟借此大勝出塞三千餘裡,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命班固刻石勒功,大造豐碑,留下一篇冠冕堂皇、傳耀千古的華彩銘文:“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於是,竇憲被拜為大將軍冠軍侯(當年霍去病之爵位),食邑二萬戶;而耿秉只封美陽侯三千戶,並被削去兵權而任光祿勳,不久又因多年征戰而積勞成疾,乃至病逝。耿秉在邊關多年,驍勇善戰,愛惜士卒,在蠻夷中頗具威信,他去世後,南匈奴舉國發喪,人人號哭,或至刺面流血,以其祭奠耿公之英靈。

而以八百騎縱橫萬里而覆滅北匈奴的蓋世功臣耿夔,則被封為粟邑侯,後又歷任邊郡太守、度遼將軍,與貊人、鮮卑等異族數戰,多有戰功;並曾率軍攻入高句麗王國,大敗朝鮮人。但後來耿夔也被人控告下獄,出獄後不久老死家中。

耿恭、耿秉、耿夔幾兄弟雖然遭受不公待遇,但耿家將的輝煌並沒有就此完結。

耿恭的兒子耿溥,後任京兆虎牙都尉。漢殤帝元初二年(西元115年)在丁奚城討伐叛羌時陣亡。耿溥的兒子耿曄,在順帝時任烏桓校尉,曾率部大破鮮卑十萬大軍,威震塞北。耿氏滿門忠烈,代代相傳,相比于北宋楊家將如何?相比于西漢李廣一家又如何?

此外,還有些功名不顯的耿家忠烈也令人欽佩。如耿弇之子耿忠,生下來就是萬戶侯,但也毅然從軍,而以騎都尉擊匈奴于天山,有功。又如耿秉的曾孫耿紀,雖為曹操信臣,卻始終忠於大漢,乃起義兵而誅曹操,兵敗被殺, 夷三族。

據不完全統計,歷數東漢兩百年,耿家總共培養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這樣一個超級名將世家,絕對算是中國第一名將家族。範曄說三代為將,道家所忌,名將世家到後來一般都沒好下場;然而耿家N代名將,卻世世代代功勳卓著而善始善終。因為他們以暴制暴、以殺止殺,卻從不妄戮一人,這才是保家衛國的正義力量!

然而這樣一個超級名將家族,為何也是默默無聞??一百個國人之中,能有十人知道耿家將嗎?

我看不見得有這麼多。

歷史人物活著時候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竟依然存在不公正。學界的冷淡,後人的漠視,在天若有靈,漢家戰魂的雙眼恐怕永遠難以闔上。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總是讓我們的英雄在流血之後,還要流淚?

如果這篇文章的點擊率沒能超過一百萬,我都感覺對不起我大漢耿氏一門英烈。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歷史上那些耀眼的光芒,總是多在竇憲這些能裝逼的人身上停留;默默無語的鐵血軍人,永遠默默無聞。

其實,歷數整個東漢一朝,馬家、竇家等外戚集團幾乎把持了東漢朝所有封侯之途,不可諱言,他們名下也有很多卓越戰功;但是,在我的名將字典裡,他們無法流芳。因為,在耿家將們所樹立的真正鐵血漢軍魂之下,他們因人成事,平庸且渺小,自私而腐朽,堪稱軍人之恥辱,遺羞萬年。

有時候,你認為你創造了歷史,其實,你只是恰好被歷史與命運選中而已。

更多強漢名將精彩內容,請看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