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作中的“混亂”或許能激發你的創造力|管理書架

文 / 劉國華

案例 1

混亂或許成就了蘋果的早期創新

前蘋果工程師Bob Burrough說, iPhone的發明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約伯斯時代的“混亂”。 在2007年的時候, 蘋果在組織架構上十分混亂。 作為蘋果的工程師, Bob Burrough前兩年做的工作與職位的核心職責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那時約伯斯崇尚的是專案優先, 而非組織優先。 無論什麼職位, 每個人都要為解決問題貢獻所能。 這種方式是狂野的, 同時又是有效的, 因為你做的所有事將對產品產生最大化的影響。

案例 2

混亂與創造力

研究表明, 一定程度的混亂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在很多人心中,

佛蘭克林可以說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幾乎在各個領域神出鬼沒, 極具創造力。 他自己做過這樣的實驗:為了讓自己進步, 他在年輕的時候列了諸如勤奮、正義、冷靜、克制等13種品質, 然後把這些品質記在筆記本上, 如果遇到事情沒有做到這些品質, 他就在做不到的地方塗上一個黑點。 隨著年歲的增長, 很多品質都做得越來越好, 筆記本上的黑點越來越少。 這個方法佛蘭克林堅持用了一輩子, 效果也很好, 他一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有意思的是, 他列舉的品質中有一個是“整齊”, 意思就是讓物品各就其位。 唯獨這條, 他怎麼也做不到。 試想, 如果他把這條做到了, 他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嗎?或許。

案例 3

內向與創造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測試發現:那些創造力更強的人往往在社交活動中扮演內向者的角色, 雖然具有人際交往的技能, 卻不具備熱衷社交的性格。 這不是說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富有創造力, 而是說在那些一生都創造力不竭的人當中, 你會找到很多內向者。

對於內向者的創造力優勢, 心理學大師漢斯·艾森克有個解釋是:內向者會全神貫注於手頭的任務, 防止一切與工作無關的社交和兩性問題的干擾。 換句話說, 如果你在後院的蘋果樹下坐著, 而其他人在院子裡舉杯暢飲, 那你就更有可能成為被蘋果砸中的那個牛頓。

案例 4

Zara的設計師自主權

在全球的服裝業, 很多昔日的大品牌這兩年都遭遇互聯網的夾擊,

但是服裝巨頭Zara卻能逆勢而為, 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給了設計師團隊極大的自主權。 Zara的設計師團隊裡沒有首席設計師, 也幾乎沒有明顯的層級, 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這與Gap、H&M等競爭對手非常不同。 Zara旗下的三四百名設計師, 在批准產品和推廣方案時都享有很大的自主權, 儼然是一個產品經理。 這在一定程度上, 讓產品和市場實現了更好的對接。

案例 5

美國安快銀行的創新

馬雲曾說:“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 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 ” 世界上不存在平庸或過時的行業, 只有平庸或過時的經營手段。 美國安快銀行(Umpqua Bank)起步時是一家小型社區銀行, 到1994年時只有5家分行, 資產不過1.4億美元。 CEO雷·大衛斯(Ray Davis)接任後, 安快銀行如今有300家分行,

資產達到250億美元。 雷·大衛斯和同事為用戶創造了一種全美銀行業最獨特的零售體驗, 即在銀行裡面舉辦讀書俱樂部和瑜伽課, 並提供咖啡和巧克力, 邀請商家開設快閃店。 這樣一來, 安快銀行搖身變成了當地企業和民間團體的聚集中心。 通過這種方式, 安快銀行與客戶建立起了遠超“處理簡單交易”的夥伴關係。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新商業思維》, 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