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60後劉備如何挖到80後諸葛亮

招 聘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婦孺皆知, 它講述了劉備三邀有專長的諸葛亮入仕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西元207年, 劉備生於西元161年, 所以他是60後, 當時47歲, 而諸葛亮生於181年, 是80後, 當時27歲, 兩人相差20歲。

大家都在傳揚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 作為長諸葛亮20歲的劉備, 誠心誠意三次登門邀請毫無政治經驗的年輕公子, 給當今這些企業招聘管理的啟示, 又有多少人真正悟到呢?我們一起來看, 劉備是如何挖到諸葛亮的?

一自問

我缺什麼樣的人才?

三國時期, 能力者當屬曹操, 與之相比, 劉備的能力和才情實在不能與其相比。 在這場群雄逐追戰中, 劉備深知智謀之士的重要性, 要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取得快速發展, 找一個職業經理人輔佐是關鍵。

較之身邊謀士, 這位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有較強的戰略眼光;有較強的分析思維;有較強的求職動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二尋思

通過什麼管道招聘?

相比現代網路、手機、校園招聘、人才市場等, 三國時期的招聘管道少之又少, 更何況像劉備這種毫無名氣的初創企業, 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品牌, 內部人才不夠, 外部人才招聘就更難了。

因此, 選人必須另闢蹊徑, 明確自己的招聘定位:

1

像模像樣的品牌

打著劉皇叔的旗號, 尋找一個市場名號響亮的品牌, 讓大家關注。

2

主動出擊

對於這種“三無”公司, 等待人才自己找上門, 這種幾率幾乎為零。 學劉備採取熟人推薦、挖牆腳等方式主動網羅人才, 抓住先機。

3

樹立雇主形象

三顧茅廬, 劉備給人留下了心誠、禮賢下士、信任下屬的形象, 這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原因。

三關注

看中他什麼?

1

看學歷

諸葛亮師從何人、畢業何校, 眾說紛紜。 但跟劉備、曹操、許劭等比起來, 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學術水準都不及人家, 就好比他們是一本高校畢業的, 而諸葛亮充其量只能算二本, 在學歷上, 他沒有任何優勢。

2

看出身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描述: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父圭, 字君貢, 漢末為太山都丞。 這看出諸葛亮的身份, 他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有著豐富的人脈關係。

3

看氣質

陳壽《進(諸葛亮集)表》寫道: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器, 身長八尺, 容貌甚偉, 時人異焉。 用最近流行的詞就是, “顏值爆表、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高富帥。

4

看才情

認識諸葛亮的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他的老師司馬徽評價他:可比興周入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5

看志向

諸葛亮“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說明他志向遠大, 是有意要出來當官的。

通過以上分析, 作為沒有工作經驗的待業青年, 諸葛亮卻有著高才情、高潛質、多人脈, 還求職動機強烈, 是劉備需要的人才, 所以劉備選他。

四思考

我有哪些地方吸引他?

1

理想遠大,目標明確

老闆有抱負、有目標,下屬跟著你才會有酒喝有肉吃。

2

發展空間大

像曹操、劉權、袁紹集團人才濟濟,諸葛亮這樣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根本不會受到重視。但在劉備這裡,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3

有誠意、胸襟廣闊

一個60後老闆三次登門拜訪80後小青年,這份誠意很難得。每次上門,就連關羽、張飛都不耐煩,而劉備總是很沉得住氣,這份大氣穩重很靠譜。跟著這樣的領導,何愁不能一展抱負?

五考察

如何面試他?

1

面試問題有技巧

劉備見到諸葛亮時,問了一個問題:“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這個問題問得有技巧,看著像請教,實際上是考察諸葛亮對時局分析的戰略思維。

2

面試流程需嚴謹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對諸葛亮做了背景調差;然後面試時先考察其能力,再談入職,這套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3

注重試用期的管理

劉備對試用期的諸葛亮,“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這是一舉三得,一來討論了業務問題,二來進一步考察了諸葛亮的能力,三來讓諸葛亮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起到了激勵作用。

三顧茅廬,是一個領導求賢若渴做出的舉動,同時也暗含著當今企業招人選人以及識人的道理。劉備對諸葛亮的挑選可謂隱晦而平實,但對於人才能力的判定卻極為精准,此可為後人瞻查和學習。

四思考

我有哪些地方吸引他?

1

理想遠大,目標明確

老闆有抱負、有目標,下屬跟著你才會有酒喝有肉吃。

2

發展空間大

像曹操、劉權、袁紹集團人才濟濟,諸葛亮這樣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根本不會受到重視。但在劉備這裡,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3

有誠意、胸襟廣闊

一個60後老闆三次登門拜訪80後小青年,這份誠意很難得。每次上門,就連關羽、張飛都不耐煩,而劉備總是很沉得住氣,這份大氣穩重很靠譜。跟著這樣的領導,何愁不能一展抱負?

五考察

如何面試他?

1

面試問題有技巧

劉備見到諸葛亮時,問了一個問題:“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這個問題問得有技巧,看著像請教,實際上是考察諸葛亮對時局分析的戰略思維。

2

面試流程需嚴謹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對諸葛亮做了背景調差;然後面試時先考察其能力,再談入職,這套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3

注重試用期的管理

劉備對試用期的諸葛亮,“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這是一舉三得,一來討論了業務問題,二來進一步考察了諸葛亮的能力,三來讓諸葛亮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起到了激勵作用。

三顧茅廬,是一個領導求賢若渴做出的舉動,同時也暗含著當今企業招人選人以及識人的道理。劉備對諸葛亮的挑選可謂隱晦而平實,但對於人才能力的判定卻極為精准,此可為後人瞻查和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