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茶文|冬天,茶當酒,給你一抹心底的溫暖

茶, 南方之嘉木;酒, 遠古之佳釀。 杜耒有詩:“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

以茶當酒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晉朝陳壽寫的《三國志.韋曜傳》裡:孫皓初登王位, 撫恤民情, 開倉賑貧, 深受黎群愛戴。 後來過慣了帝王家的奢侈生活, 變得專橫拔扈, 沉迷酒色, 經常擺酒設宴, 強要群臣作陪, 每每設宴, 臣子無論善飲與否, 都要飲夠七升佳釀, 才算表確忠心。

群臣之中, 有個人叫韋曜, 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 任為太傅, 謂之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所以他的地位相當特殊。 韋曜酒量只有二升, 孫皓早知韋曜不勝酒力, 就在杯裡暗中換上清茶, 韋曜也心領神會, 故意高舉酒杯, “以茶代酒”與孫皓乾杯, 就這樣不至於醉酒而失態。

大臣酒量小, 君王網開一面賜茶, 似乎是一種恩德, 臣下自然感激不盡。 君臣向來等級分明, 尤其對於專制暴君來說, 難得和臣子保留這份心有靈犀的體己。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滾滾紅塵, 豪情萬丈, 真正偉大的歷史人物都是胸懷天下、心胸博大之人, 他們對酒當歌, 借酒抒發自己遠大的抱負, 追求一種熱烈、酣暢的人生。 所以曹操發出“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而茶是不同的, 茶會讓人鎮靜,

茶, 天生的溫文爾雅。 當人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決策之時, 伴隨著一杯又一杯的清茶, 人的愈加清醒, 思路也愈加清晰, 待到將一壺茶飲盡, 腹中計策也已生成。

酒須狂放, 茶需靜品, 茶更多的會帶給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以茶當酒, 是用保持自我的姿態, 傳達與子同袍的情意。 道雖不同, 亦相為謀。 朋友相聚時喝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清茶一杯待親朋”。 茶濃情更深, 茶香友更親。

是與非, 對與錯, 永遠不是事情的關鍵。 只要情深意重, 一盞清茶, 足以當酒, 醍醐灌頂,

亦可作茶。 若是情意不在, 貌合神離, 指鹿為馬也毫不稀奇。

在酒桌這個小小的世界裡, 微醺之時卸下心防, 用最單純與乾淨的心看結交新朋友, 或許這是人與人容易熟絡的一種方式, 但這或許也只能是所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點到為止而已。 執意要你飲酒的人, 你無從分辨。 許你以茶當酒的人, 你無需分辯。 從無需分辯, 到無從分辯, 區別是心底之間的那一份溫暖。

圖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