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有人帶娃笑嘻嘻,有人帶娃mmp?區別就在……

馬上又過年了, 這一年帶娃的每一天, 都像一場修行, 說好的“出門不打孩子, 在家不吼孩子”, 都做到了嗎?

你家的孩子, 是不是還是喜歡亂發脾氣、哭鬧、不聽話啊?學過一些育兒知識, 看過一些育兒書的你, 多少都會有些應對的辦法, 比如說共情啊, 接納啊, 但有時為啥就什麼都不管用呢?

如果你真的無計可施, 你還有一個可能唯一有效的辦法, 只要10分鐘, 就能解決你和孩子可能要持續100分鐘甚至更久的爭吵, 讓孩子笑著聽話。 現在, 你需要徹底轉換思路了。

孩子亂扔東西

丁丁媽(寶寶四歲)孩子還小時, 這種情況也是經常發生,

後來, 她學會了“大貨車遊戲”。 她說:“每次遇到類似的情況, 我就會提醒自己, 不要又陷入‘權力之爭’, 孩子是需要‘蓄杯’了, 會把他最喜歡的貨車加入到我們之間, 跟他玩大貨車運東西的遊戲, 把他製造的垃圾全都運走。 這讓我們家裡少了很多吼叫、抓狂, 我和孩子的關係, 也越來越親密”。

孩子不肯穿衣服

你可以試試”玩具吵吵吵“的遊戲:拿起兩個毛絨玩具, 用誇張搞笑的方式假裝兩個玩偶在對話:為其中一個小動物配音, 說”他根本就不會自己穿衣服啊!(低沉笨拙的聲音)“為另一個配音說:”什麼呀!他會穿!他可是了不起的樂樂!“(自信的聲音)。 接著, 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兩個玩偶的對話, 你會發現, 用這種搞笑的方式可以代替你和孩子可能發生的爭執,

把嚴肅的事情變輕鬆!

別看方法好像很簡單, 但其實這是美國的一種非常成熟、科學的育兒法——遊戲育兒法。 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遊戲大師勞倫斯·科恩創立, 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實證, 當中有非常深厚的腦科學和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

為什麼遊戲會那麼有用呢?

那些動輒幾萬元的早教班, 核心其實就是跟孩子玩各種各樣的遊戲。 幼稚園也是, 我的一個幼稚園園長朋友告訴我, 他們認可的優秀的幼稚園老師, 最重要的就是玩遊戲的能力, 小朋友在幼稚園學到的一切, 都是要用遊戲的方式來教他。

其實,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大不一樣, 遊戲就是孩子們的語言, 他們會天然通過遊戲來表達內心世界, 並和外界溝通。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 在醫院害怕打針的孩子, 回家會扮演醫生給布娃娃打針, 還會安慰布娃娃。 所有很多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遊戲常常能幫忙。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就是一個遊戲育兒的典範,

他跟孩子有放鬆的“特殊時光”, 有時還玩一種名叫“玫瑰和刺”的遊戲, 夫人蜜雪兒每日安排裡也都有跟孩子“玩耍”的一項。

但很多中國父母並不習慣跟孩子玩遊戲, 因為我們自己從小接受的就是比較嚴肅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長可能會以為遊戲育兒是針對上了幼稚園、甚至小學的小朋友。

實際上, 遊戲育兒從0歲就可以適用。

年糕小的時候有時候總不想上床睡覺, 我都搞不定, 還會有想發火的時候, 這時候爸爸就會出動, 說“寶寶, 我們來玩個發射火箭的遊戲吧!”年糕當然很開心, 爸爸就把孩子舉起來, “噔噔噔噔……火箭要發射了, 10、9、8、7……3、2、1!”就把孩子發射到床上去了, 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到上床, 然後講睡前故事, 準備睡覺了。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 用小小遊戲完成教養的過程。

有次我看媽媽群裡聊天, 聊平常大家都跟寶寶玩什麼遊戲, 好多媽媽都說, 要麼玩遊戲太累了, 要麼不知道玩什麼, 頂多給孩子讀讀繪本, 讓孩子自己看看動畫片、玩玩具, 當爸媽的經常“尬陪”。

一定會有很多父母想, 自己天生不會玩遊戲怎麼辦?

其實,遊戲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只要你開始練習。

首先你得有個放鬆的心態,還得願意放下身段,別總是那麼嚴肅,你得裝得傻呼呼的。

如果我們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了一起,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容易起來。

自己天生不會玩遊戲怎麼辦?

其實,遊戲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只要你開始練習。

首先你得有個放鬆的心態,還得願意放下身段,別總是那麼嚴肅,你得裝得傻呼呼的。

如果我們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了一起,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容易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