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低欲望約等於佛系,但佛系比低欲望更有生命力

40%。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了50年後日本人口數的預測結果, 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 到2065年, 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而根據聯合國預測, 中國2010年-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5, 2015—2020年為1.59, 2020—2030年為1.66, 2045—2050年為1.74, 2095—2100年為1.81。 本次中國官方統計生育水準回升至1.7以上, 雖然略高於聯合國預測的1.59, 但仍然低於正常完成世代更替所需達到的2.1的生育率。

不敢想像未來滿大街的銀髮老人, 獨自居住, 獨自出行, 獨自走向世界的盡頭。 隨之而來的是年輕人在重壓下索性放棄掙扎, 這不就是就是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欲望社會”嗎?——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 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背負沉重的房貸;人口持續減少, 人力不足, 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問題;年輕人喪失物欲和成功欲, 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欲望, 隨便吃幾頓飯就能活下來, “出人頭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還是公共投資,

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 投入再多錢也無法改善。

沒有買房的欲望、沒有炒股的欲望、沒有結婚的欲望、沒有購物的欲望, 宅男宅女越來越多, 談戀愛覺得麻煩, 上超市覺得多餘, 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日本青年人身體未老去,

心已進黃土。 而現在中國網路上流行的“佛系青年”, 似乎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效。

“佛系”的背後, 一個隱隱約約大寫的“喪”字。 就連“新世相”在文章中也說“把佛祖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 其實就是喪文化的一種表現”。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

曾經我們接受過的主流教育, 似乎在今天狠狠地扇了我們一巴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努力和奮鬥很難再改變命運, “勤勞致富”作為社會最傳統的美德和習慣, 正在離我們遠去。 “階層板結”“寒門再難出貴子”“中產焦慮”……媒體上充斥著現實和無奈。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 “部分喊‘喪’的年輕人, 其實依然在賣力工作、生活, 喊‘喪’不過是他們負面情緒的宣洩而已。 “佛系”, 是更多人不焦躁、不執著、不強求的心理暗示, 這也是修煉強大內心的過程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