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張偉東 ‖《微醺》外一篇(散文)

在秋月春風的夜晚, 可以迷茫許多往事。 沿著外灘的堤壩, 穿行在黃浦江邊, 燈紅酒綠如夢如幻······

(一)

這些年, 住在這座城市, 每天淹沒在街道,

忙碌在事無巨細的瑣事中, 卻從沒花些時間認真的看看上海這座城。 不曾如此親近的呼吸過這裡的空氣, 感受這裡的氣息, 面對這裡的繁華和滄桑, 伸手真實的觸碰黃浦江岸的痕跡, 體會鱗次櫛比摩天大樓不勝寒的孤寂, 得到成功的渴望。 一直說自己愛這裡, 難道只是因為金迷紙醉的不舍, 紅塵中的徘徊, 還是曾經的夢幻?現在的衣食住行?

為了建立更深的感情, 抽空便想要好好看看這座海上魔都。 迎著秋霞啟程。 周邊的縣城, 田野鄉間, 名勝古跡, 風土人情, 一晃便是一天, 寺廟裡, 田腳下······

原來還有那麼多地方沒有去過。

我無疑是喜歡上海的, 就如同喜歡紐約一樣。 一樣的人潮洶湧, 一樣的繁忙, 高速電梯不停的運轉,

各色皮膚擦肩而過的匆忙, 一樣的物欲膨脹, 只要有錢這裡有你想要的一切, 所有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交匯、擦身, 櫥窗裡的各種名牌早已粉飾了城市裡的辛勞和悲傷。 我喜歡待在這些地方,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對這裡有拼搏, 有回憶和過往。 不管這座城市的真實面目如何, 對於我來說, 這裡是安穩的。 避開心裡最敏感的地方, 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精神與物質帶來的快感中。

一切都在變。 我的不改變, 卻已經被世界改變。 改變不是脫胎換骨, 而是開始順其自然。 上海繁華依舊, 不知疲倦的接納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站在金融中心頂樓的落地窗前俯看上海全景, 我的死黨們一直在讚歎這座城市的建築和美景。

多年前, 還被生計牽扯, 沒有時間品位它的好。 如今在落地窗前, 或倚靠窗邊或閒庭漫步, 萬萬是不會離開秋漾的上海。

(二)

古街上一家小書屋, 醒目的位置貼著一張圖書海報, 是王安憶不久前上市的新書≪眾聲喧嘩≫, 記得也是在一次旅行中讀了她的≪長恨歌≫, 頗有感觸。 亦或我生來就有一顆儂你儂我的心, 亦或王安憶的書的確適合旅行閱讀。 有些書確實不適合在繁市閱讀, 即便讀了也悟不出其中之意。 在旅途中選對書, 如同選對結行的夥伴, 對心靈是一次歡愉。

到海灣轉轉。 海灣白沙灘, 發展速度超快。 不用跋山涉水, 避開繁市, 不過是為落得自在逍遙, 完全是隨心所欲。

如果你不曾和我一樣, 長久的矗立在海邊, 靜靜的, 長久的,

注視著大海。 你就不會明白, 潮汐從未停止, 一波還未到岸, 一波就接踵而來。 這深邃的大海就如同生活一樣, 你不能只接受它的波瀾壯闊, 還要面對它的危機四伏。 你嚮往那摯烈的歡騰, 就要承受那漩渦的洶湧。

拿出手機, 拍著眼前的美景, 突然興致很好, 便開始自拍。 這時有位端著咖啡的老太太經過, 主動要求幫我拍攝照片, 熱情的和我聊天!一瞬間, 她的笑容感染了我!讓我覺得這世界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溫暖;讓我明白世界很大, 未來的路很寬,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遇見什麼人, 遇見什麼。 ;生活不光有挫折, 還會製造驚喜;你只需要面帶笑容, 樂觀的接受一切。 陽光下溫暖的我開始沿著海邊行走, 笑臉, 臉上洋溢著幸福,

這世界真好, 人與人之間傳遞著美好, 傳遞著歡樂。

突然在這一刻感覺離不開這裡了。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的家鄉已經很富足很繁華, 沒有必要在異鄉的土地上生活成長。 物質的需要在北京、哈爾濱都能夠滿足, 就算偶有欠缺, 一趟香港也全部解決。 看來物質的充裕, 並不能填滿精神的貧瘠。 生活在上海真好。 很感謝當過教師的父母, 從小就開始培養我們熱情、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每個人不管做什麼工作, 掙多少錢, 住多大的房子, 開什麼車或乘公交, 每天都很快樂, 並把快樂傳遞給每一個從他們身邊經過的人。 之前只是貪戀太陽島的陽光, 終於明白做一個傳遞陽光的人, 這世界才會在即使陰冷的時候也溫暖。 決定在海邊找個房子,不用太大,窗戶看得見大海,出門就是沙灘,起床後坐在露臺上便能聽著海浪聲——面朝大海,享受春暖花開!

(三)

最愛陽光充裕的午後,坐在街頭的咖啡館,一小杯藍山,在秋陽杲杲這樣的一個下午,只想與它相伴。摒棄了對完美的苛求,原來也可以如此安靜祥和,醉飲紅塵,看繁花落盡!最愛在難得的大太陽下舒展筋骨,連抻個懶腰都覺得幸福;最愛死黨的私人小聚,每天見面依舊有說不完的話!小輝老師為了滿足我,開車到海灣白沙灘邊陪我曬太陽喝下午茶;海軍俱樂部的小雨最近很搶手,不拿小瓶啤酒,想騙她帶酒出來很費勁;英妹在遠方給我發了個很煽情但是很老套的資訊,中心思想是要我轉發給我最愛的每一個人,希望他們幸福快樂,這種給中國移動做貢獻的行為我比較不太愛參與。

不久前和大學同學聚會了,其實不是全班的那種大聚,只是幾個女生小範圍的歡樂一下午茶,老家來了位同學,幾個住的比較近的同學就激動得要見面。我們太熟悉彼此的成長經歷,瞭解彼此的性格和人品,聊天的語言方式都很直接。我和英妹的暢所欲言,搞得溫文爾雅的托婭姐時常張大嘴,被雷到半空;戚美人還是當年學校時的樣子,沒什麼變化。雖然托婭姐說我也沒什麼變化,可我還是相信歲月消逝,總會留下痕跡。我倒是心態和上學時沒什麼變化,或是變化不大。英妹簡直就是中國新女性的典範,家庭事業兼顧,還遍地開花。偶遇我的同學班長哥,他說我宛若當年懵懂的小學妹,我問哪裡,他說性格。哈哈·······他說我還是上學時的樣子。記得大學的留言簿上他的留言只有四個字:“晶瑩剔透!”

曾經痛下決心學深沉、玩成熟,結果親友們朋友們都跳出來,堅決否定了假成熟的我,讓我還原。原來他們並不在乎我什麼樣,而在乎我健康體壯;不在乎我混跡在何方,而在乎我快樂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心就這樣被情字揉碎了,原來這世界上有這麼多關心疼愛我的人。吃喝、睡大覺吧,連茫然失意都是完美的!

《浮華·沉醉》

不知不覺,那年夏天就悄悄地溜走了,不曾有酷熱的溫度,卻安靜得很,就像那美麗的青春,仿佛不曾有過喧鬧和閃耀,便悄悄離開了。秋風沒經允許就熱烈地擁抱了我們。

說世界大,還真是小。時至立冬,在上海的浦東區八佰伴購物,竟然碰到了家鄉的筆友,他棄文從商了,在上海的浦東區開一個“犇三鑫火鍋”,鋪面不大,但外表看起來卻很豪華。他領我在飯店附近轉了一圈,那一片像上海老式的弄堂,從窄窄的通道走過去,是一棟棟面積不很大裝修得很典雅而有特色的飯店、酒吧,門面都有招牌,名字起得各個寓意不凡,叫人忍不住有窺視的欲望。從落地玻璃看進去,坐在裡面的人,衣著光鮮,一副輕斟細酌的樣子。可以看出,這裡至少不是民工所能經常光顧的。

但這裡也並不是浦東區的繁華地帶。

酒吧坐落的格局,都有點國外的格調。我似乎對這些充滿著優雅的各式風情的酒吧心存距離,最後找了一家壽司店坐下來。進了門,店堂不大,但從店內的裝飾到桌椅、餐具,都透出刻意的雕琢,連菜單也不尋常,是寫在素緞上的。菜價不菲,顏色搭配得讓人看了就有食欲,不過味道不能恭維,是講究的形式下掩蓋的粗陋。

儘管雙休日,酒吧的人並不多。應該都去鍵身了吧。我猜。上海有無數的健身中心、休閒別墅和度假村,都在驅車可到的遠近郊區,幾十條球道的保齡球場方興未艾地紛紛崛起。然而,不是所有的光鮮族都有哪閑功夫啊,工薪族在電腦前坐了一天,疲勞。回到家,就想趴著,舒舒服服的趴著。沒閒工夫享那份清福!……

再說了,現在的作家詩人多數生活清貧,用燈下爬格子換來的銀子再去酒吧裡瀟灑,有些不太現實。捧著洋酒以文會友,戰戰兢兢地邊喝邊想著口袋裡的錢夠喝幾杯,喝酒像喝血一樣。所以酒吧適合白領階層和有閒人士去光顧,很小資地把光陰和情感、還有銀子拋在其中,換來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我跟你說,你呀,啥也別寫了,掙那點稿費還不夠請編輯、朋友吃頓像樣的飯。想出名得啥時候啊?你上網看看,那博客作家像螞蟻一樣多,一腳碾下去會冒出一堆。這個年齡不如幹點實惠的行當。在上海,只要你肯動腦,能吃苦,那鈔票就刷刷地往你口袋裡進。拚幾年就成!”筆友道。

筆友原來在老家的火車站當會計,業餘愛寫小說。鐵路分局撤銷後,就來上海投奔親戚了。他小說寫得很不錯,鐵路局文聯曾為他的小說開過研討會。

四十歲,刪繁就簡,調整事業航線,再重新上路,成績也斐然。生活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規則,學會用“腦袋”走路總比用“腳”走路要寬得多。

走的彎路太多,也多是因為偏執的結果。放棄與得到是相對應的。

那一晚,我和筆友聊得還是很開心,我們把這幾年的心裡話都說了出來,但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說,聽起來也很舒服,頓時覺得舒暢了許多。

我驚覺我已在不知不覺間變了,像一個南方人,講究細膩、委婉,享受精緻,時刻掩飾著自己的直爽、豪邁、灑脫的個性。

就在那一晚,我竟然懷念起北方的小興安嶺來了,現在,那裡該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了,那裡四季分明,流光溢彩,萬象呈現。至少在那裡的時候,我不曾有過不自在。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時間所流逝的基本上是些凡俗小事,在當前看來,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唯有未來的回憶,才可能賦予它情感價值抑或其它內涵,所謂的“懷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生活中,不管是匍匐著前進也好,或是昂首挺胸疾馳也好,更重要的是應該以享受的態度面對它,那樣,我們眼前就多了片片綠地。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容易,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煩惱,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傷痛;所以,對周圍的一切應懷著一份美好,相信在付出一份美好的同時會得到另一份美好。當我們身處困境、逆境時,不妨心存一點美好,給別人一點美好,那麼,我們的明天就是一點點美好加起來的更美好。

【作者簡介】張偉東,中共黨員。小說家,上海作協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員。《敬賢文學》社副社長、副主編。奉賢作協理事;<奉賢文學>編委。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公開發表編輯文章200余萬字。在《中國鐵路文學》《北方文學》《青年文學家》《駿馬》《少數民族文藝》《上海作家》《主人》等等幾十種報刊上發表。曾先後獲得內蒙古文學“駿馬獎”;鐵道部“火車頭”杯徵文一等獎等各種文學獎二十餘種。散文《興安深處別樣的春》獲央視台"美麗鄉愁”作品展播一等獎,在央視網和央視台科教頻道播出。出版小說集《透視》;《墜入浮躁》;《浪尖上起舞》。

決定在海邊找個房子,不用太大,窗戶看得見大海,出門就是沙灘,起床後坐在露臺上便能聽著海浪聲——面朝大海,享受春暖花開!

(三)

最愛陽光充裕的午後,坐在街頭的咖啡館,一小杯藍山,在秋陽杲杲這樣的一個下午,只想與它相伴。摒棄了對完美的苛求,原來也可以如此安靜祥和,醉飲紅塵,看繁花落盡!最愛在難得的大太陽下舒展筋骨,連抻個懶腰都覺得幸福;最愛死黨的私人小聚,每天見面依舊有說不完的話!小輝老師為了滿足我,開車到海灣白沙灘邊陪我曬太陽喝下午茶;海軍俱樂部的小雨最近很搶手,不拿小瓶啤酒,想騙她帶酒出來很費勁;英妹在遠方給我發了個很煽情但是很老套的資訊,中心思想是要我轉發給我最愛的每一個人,希望他們幸福快樂,這種給中國移動做貢獻的行為我比較不太愛參與。

不久前和大學同學聚會了,其實不是全班的那種大聚,只是幾個女生小範圍的歡樂一下午茶,老家來了位同學,幾個住的比較近的同學就激動得要見面。我們太熟悉彼此的成長經歷,瞭解彼此的性格和人品,聊天的語言方式都很直接。我和英妹的暢所欲言,搞得溫文爾雅的托婭姐時常張大嘴,被雷到半空;戚美人還是當年學校時的樣子,沒什麼變化。雖然托婭姐說我也沒什麼變化,可我還是相信歲月消逝,總會留下痕跡。我倒是心態和上學時沒什麼變化,或是變化不大。英妹簡直就是中國新女性的典範,家庭事業兼顧,還遍地開花。偶遇我的同學班長哥,他說我宛若當年懵懂的小學妹,我問哪裡,他說性格。哈哈·······他說我還是上學時的樣子。記得大學的留言簿上他的留言只有四個字:“晶瑩剔透!”

曾經痛下決心學深沉、玩成熟,結果親友們朋友們都跳出來,堅決否定了假成熟的我,讓我還原。原來他們並不在乎我什麼樣,而在乎我健康體壯;不在乎我混跡在何方,而在乎我快樂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心就這樣被情字揉碎了,原來這世界上有這麼多關心疼愛我的人。吃喝、睡大覺吧,連茫然失意都是完美的!

《浮華·沉醉》

不知不覺,那年夏天就悄悄地溜走了,不曾有酷熱的溫度,卻安靜得很,就像那美麗的青春,仿佛不曾有過喧鬧和閃耀,便悄悄離開了。秋風沒經允許就熱烈地擁抱了我們。

說世界大,還真是小。時至立冬,在上海的浦東區八佰伴購物,竟然碰到了家鄉的筆友,他棄文從商了,在上海的浦東區開一個“犇三鑫火鍋”,鋪面不大,但外表看起來卻很豪華。他領我在飯店附近轉了一圈,那一片像上海老式的弄堂,從窄窄的通道走過去,是一棟棟面積不很大裝修得很典雅而有特色的飯店、酒吧,門面都有招牌,名字起得各個寓意不凡,叫人忍不住有窺視的欲望。從落地玻璃看進去,坐在裡面的人,衣著光鮮,一副輕斟細酌的樣子。可以看出,這裡至少不是民工所能經常光顧的。

但這裡也並不是浦東區的繁華地帶。

酒吧坐落的格局,都有點國外的格調。我似乎對這些充滿著優雅的各式風情的酒吧心存距離,最後找了一家壽司店坐下來。進了門,店堂不大,但從店內的裝飾到桌椅、餐具,都透出刻意的雕琢,連菜單也不尋常,是寫在素緞上的。菜價不菲,顏色搭配得讓人看了就有食欲,不過味道不能恭維,是講究的形式下掩蓋的粗陋。

儘管雙休日,酒吧的人並不多。應該都去鍵身了吧。我猜。上海有無數的健身中心、休閒別墅和度假村,都在驅車可到的遠近郊區,幾十條球道的保齡球場方興未艾地紛紛崛起。然而,不是所有的光鮮族都有哪閑功夫啊,工薪族在電腦前坐了一天,疲勞。回到家,就想趴著,舒舒服服的趴著。沒閒工夫享那份清福!……

再說了,現在的作家詩人多數生活清貧,用燈下爬格子換來的銀子再去酒吧裡瀟灑,有些不太現實。捧著洋酒以文會友,戰戰兢兢地邊喝邊想著口袋裡的錢夠喝幾杯,喝酒像喝血一樣。所以酒吧適合白領階層和有閒人士去光顧,很小資地把光陰和情感、還有銀子拋在其中,換來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我跟你說,你呀,啥也別寫了,掙那點稿費還不夠請編輯、朋友吃頓像樣的飯。想出名得啥時候啊?你上網看看,那博客作家像螞蟻一樣多,一腳碾下去會冒出一堆。這個年齡不如幹點實惠的行當。在上海,只要你肯動腦,能吃苦,那鈔票就刷刷地往你口袋裡進。拚幾年就成!”筆友道。

筆友原來在老家的火車站當會計,業餘愛寫小說。鐵路分局撤銷後,就來上海投奔親戚了。他小說寫得很不錯,鐵路局文聯曾為他的小說開過研討會。

四十歲,刪繁就簡,調整事業航線,再重新上路,成績也斐然。生活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規則,學會用“腦袋”走路總比用“腳”走路要寬得多。

走的彎路太多,也多是因為偏執的結果。放棄與得到是相對應的。

那一晚,我和筆友聊得還是很開心,我們把這幾年的心裡話都說了出來,但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說,聽起來也很舒服,頓時覺得舒暢了許多。

我驚覺我已在不知不覺間變了,像一個南方人,講究細膩、委婉,享受精緻,時刻掩飾著自己的直爽、豪邁、灑脫的個性。

就在那一晚,我竟然懷念起北方的小興安嶺來了,現在,那裡該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了,那裡四季分明,流光溢彩,萬象呈現。至少在那裡的時候,我不曾有過不自在。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時間所流逝的基本上是些凡俗小事,在當前看來,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唯有未來的回憶,才可能賦予它情感價值抑或其它內涵,所謂的“懷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生活中,不管是匍匐著前進也好,或是昂首挺胸疾馳也好,更重要的是應該以享受的態度面對它,那樣,我們眼前就多了片片綠地。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容易,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煩惱,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傷痛;所以,對周圍的一切應懷著一份美好,相信在付出一份美好的同時會得到另一份美好。當我們身處困境、逆境時,不妨心存一點美好,給別人一點美好,那麼,我們的明天就是一點點美好加起來的更美好。

【作者簡介】張偉東,中共黨員。小說家,上海作協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員。《敬賢文學》社副社長、副主編。奉賢作協理事;<奉賢文學>編委。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公開發表編輯文章200余萬字。在《中國鐵路文學》《北方文學》《青年文學家》《駿馬》《少數民族文藝》《上海作家》《主人》等等幾十種報刊上發表。曾先後獲得內蒙古文學“駿馬獎”;鐵道部“火車頭”杯徵文一等獎等各種文學獎二十餘種。散文《興安深處別樣的春》獲央視台"美麗鄉愁”作品展播一等獎,在央視網和央視台科教頻道播出。出版小說集《透視》;《墜入浮躁》;《浪尖上起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