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三豐巧合吃到青棗才得道成仙

張三豐,又叫張全一字君實(或君寶),號玄子,乃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人,元時道士。 張三豐身材魁偉,大耳圓目,鬍鬚如戟,此外,其飯量極大,有一餐能吃數鬥,又時常是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 因其不修邊幅,破衣爛衫又有“張超”之稱

據書上記載,張三豐曾為華州太守屬員。 一次,他與太守去華山拜謁著名道士陳持,到那裡後,陳摶請他們坐下後,又在上位擺設一個座位,好像是要等候什麼其他的人。 一會兒,果然來了一位道人,藍袍葛巾,態度傲然。 陳摶對他卻十分恭敬,二人山南海北,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太守見自己受到冷遇,十分不快。 當二人談話結束的時候,道人從袖中摸出三個棗子,一紅,一白,一青說:“來時倉促,沒帶禮物,只有三棗,我們分著吃吧。 遂自吃紅棗,自棗給了陳摶,青棗給了太守。 太守認為道人輕慢自己,於是就將青棗給了隨從的張三豐。

張三豐吃後頓覺身輕體健,精神煥發。 道人大笑,作禮而別,倏然不見

太守非常驚奇,便問其緣由,陳摶道:“此道人即仙人呂洞賓。 這三個棗子是仙棗,分上、中、下三種,量質麵食。 由於大人身為凡身欲骨,所以只能食青棗。 這主要是因為修身之道,不可一步登天,只能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

”太守聽後,為自己失此機緣而懊悔不已。

吃仙棗後的張三豐已是得道仙人,遂浪跡江湖,行蹤不定。 他時而到鬧市嬉笑自如,為人析福攘災。 時而到農家做些農民意料不到的好事,被人們視為“真仙”。 張三豐後來到湖北武當山,並修煉於此山中,結庵于玉虛宮前,並在古木林丘煉成九轉金丹。

張三豐對當地人說:“此山異日將大顯。

說起少林拳,非達摩祖師莫屬,而提起武當內家孕,則少不了神秘莫測的張三豐。 其實,張三豐在道教史上的地位更突出表現在發明了太極拳,創立了武當道深。

張三豐所創武當道有自己獨特之處,主要是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崇奉真武大帝,以真武大帝為祖師。 二是重修內丹。 武當道屬道教清修派,重修內丹,並主張先全人道,後仙道。 所謂“內丹”,是道教煉丹的一種,與“外丹”相對。 “外丹”是指在爐鼎中燒煉礦石藥物,以製成使人“長生不死”的丹藥“金丹”。 後來,此方術被道士加以擴充,他們又將人體擬做爐鼎,以體內的精”“氣”為藥物,運用“神”去燒煉,據稱可使精、氣、神聚結,形成“聖胎”,此即所謂“內丹”。 第三個特點是習練武當內家拳技。

太極拳以禦敵為主,非困不發,純用內功,故稱“內家拳”。 明末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如是說:“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于張三豐。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